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中国哪里的兵源最好?四川猛、广西横、山东刚、陕西雄、湖南拼……

2024-04-03历史

中华文明悠久绵长,每一年似乎都有硝烟弥漫的战火。然而,在漫长岁月中,究竟哪一个省份的战士最为勇猛善战呢?这个问题至今仍是众说纷纭,原因在于我国英勇的军人们层出不穷,令人敬佩不已……

自古至今,四川人民始终是中国最具反抗精神和坚定决心的人群之一。当蒙古帝国入侵南宋时,四川人民的血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蒙哥汗被阻挡在四川境内,最终甚至在钓鱼城下离世;忽必烈进攻宋朝,尽管君王已经投海自尽,但钓鱼城却未有丝毫屈服,四川各地的抗击活动此起彼伏。

蒙古军队称霸全球,征服了无数城市,如基辅、巴格达和撒马尔罕等,他们大都未能坚持一年以上。然而,蒙古攻占蜀地却耗费了长达52年,两代人的时光,在全世界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在蒙古帝国建立后,钓鱼城依旧坚守多年。

元朝实行了著名的「四等人制」,即按阶层高低排序:蒙古人居首位,其次是色目人(欧洲人和阿拉伯人等白色人种),第三层则是汉族和其他北方民族,最后才轮到南方人(主要指南宋的汉族人和其他亚洲人种)。按理说,川渝地区应属四等人之列。

擢升四川人为三等人,实乃忽必烈维稳布阵,平息四川人民抗拒元朝政策的手段。就算如此,四川民众依然无法释怀。直到元朝灭亡,川渝人民的反抗行动从未间断,使元朝由盛转衰,最终败退北逃。

在满清统治期间,四川人民也曾奋起抗争。明朝灭亡之际,大批湖广人民移居四川,试图缓解此处的压力。而在抗战期间,四川尽管身处大后方,未遭受日本侵略骚扰,但四川却是国民参军人数最多的省份,其人口众多也成了重要因素。

即便如此,仍然足以展示四川人民抗日的坚定信念。在国共内战时,虽被认为是我方较易应对的军队,但仍在抗日战争初期展现出强大的战力。

在国民政府全面抗战前,四川曾面临持续多年的饥荒浪潮,许多家庭因此濒临破产。然而由于对日本侵略的愤慨和保护家园的愿望,许多四川民众选择从军解决困境。如杨森将军所言,「川军战斗经验丰富,有极强的牺牲精神,且组织团结有力,令行禁止。」

军事装备相对落后、军饷匮乏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等问题确实存在。然而,尽管普遍穿着草鞋,川军仍旧成为了当时国军的中坚力量。有赞誉称,「抗战中,川军参战的大型战役中伤亡最为残酷,位列全国之冠。」

广西自古以来便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并未完全融入中华文化圈,直至明朝受到推崇。当时士人认为广西仍属于野蛮之地带,居住着食生肉饮鲜血的民族。然而,正是这种独特的文化背景,使广西成为了明朝征兵的重要基地。

因广西兵表现神勇,被誉为「狼兵」。他们并非正式军人或平民,而是被登记入册的耕战两用民户。平时忙于经营,发现敌人便进行抵御。一旦战事发生,朝廷便将其组成军队投入一线。这种制度使得广西成为明朝的重要军事力量。

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便是起源于广西,开始他并率领广西子弟兵作战。后来攻克南京,形成了巨大规模的政治动荡,影响极其深远。而在抗日战争期间,新桂系的桂军被誉为国军中的战斗力最强队伍。

在国民党内部,李宗仁、白崇禧等人与蒋介石、胡宗南等相比,在实务操作和决策上具有更为出色的能力,这也是新桂系的显著优势。即使面临重重困难,桂军从未后退,始终坚持英勇抗争。

明朝年间,山东地区的士兵,便是我国首批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队伍。当那时日本海盗肆虐中国东部沿海,明代嘉靖皇帝便把目光投向了这片骄傲的土地。然而,此役中,山东兵的战斗表现犹如波涛般的起伏不定,最终在对日战争中败退,许多士兵无奈回归家乡。

明官员以其海战实力较弱之理由上奏圣上,请求遣散所有山东士兵。至明朝晚期,山东卫所的军户依然为朝廷输送大批士兵,但他们在对抗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及清军时,表现往往不尽如人意。

清朝末年,面对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山东的绿营兵再次陷入抗争乏力的境地。农民军成员,尤其是山东籍士兵,在抵抗曾国藩的湘军时,表现亦未尽人意。清末民初,袁世凯创立北洋军,偏爱那些体格魁梧且目不识丁的山东农民,一次征募了众多山东农民加入军队。

然而世事难料,袁世凯的北洋军在随后对抗反对势力的战争中落败。尽管如此,山东兵的战斗力似乎始终未能达到最佳状态。但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兵却成了我党敌后武装的重要力量来源。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面临困境,其中的山东,因地处半岛,加上日本对半岛与大陆的交通封锁,使得游击队得不到充分援助,同时日军数量更为繁多,成为了敌军的主要威胁,因其距离国民党统治区最远,自然变成了日军所谓的「后方基地」。

面对这样的状况,山东区域的八路军在困境中勇往直前,勇敢面对敌人,最终通过从日军手中夺取武器,成功缓解了武装装备不足的问题。直至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八路军共从日军手中获取了至少20万杆枪,成功使其主力部队规模达到了27万人。

在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游击队成功牵制了相当部分的日军部队,大大减轻了其它抗日根据地和国民党统治区的防守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北宋时期的陕西,地处宋朝与西夏的交界地带,在此之前,由于宋帝国内部经常出现纷争,西夏方面的部队喜欢趁虚而入,侵犯宋朝的领土,这也就导致了陕西地区的边防军成为了宋朝部队中的佼佼者,其战斗力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无可匹敌。

在后来金国入侵之际,西军就成为了宋帝国中唯一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军队,几乎成为宋军中的绝对主力。在南宋时期,因陕西地区成了金国的领地,宋王朝为了保持其军队的战斗力,不得不将大部分陕西人民转移至四川地区,形成了中国历史上难得一见的军事化移民。

在这次迁徙中被转移到四川的陕西人民,基本人人参军成为了职业军人。而在南宋初期,陕西人民同样成为了宋军中的绝对主力。在当时四川的宋军中,士兵们多数来自陕西,很少有人是四川本地人。

同样,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也未能攻克陕西的防线,西安成为了中国西部战场的核心。在西北军的顽强抵抗下,日军始终未能踏进陕西的领土一步。

生于湖南湘乡的曾国藩,是蒋先生尊敬的楷模,以及清朝晚期的杰出官员。他领导的湘军,成为了对捻军和太平天国运动镇压的重要力量。这支以湖南人为主力构成 , 大部分的军官甚至与曾国藩同乡的湘军,凭借其勇猛的战斗力获得了高度评价。

流传着「无湘不成军」这句赞誉的背后,正是反映了湘军强大的战斗力。在日本侵华的战争中 , 湖南首府长沙经历了数度易手后又恢复为中国领土的过程,如同广西的南宁。同样,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抗争中,无论是湖南的国民革命军,还是其他遭受侵略的省份,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湖南、河南、山西、广西和湖北等五个省市,是抗战美学的最为关键的前沿阵地,自始至终炮火连绵不断,为时整整八年。惨痛的事实是,千年历史古迹长沙,在战火中被彻底毁坏,变成废墟,几乎举目皆是残垣断壁。无疑,我们应当铭记湖南人民为这场全民抗战所付出的伟大牺牲和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