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英国专家不解:四大古国中,印度和埃及还在,为什么只承认中国?

2024-09-05历史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四大古文明——中国、印度、埃及和巴比伦——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于世。

然而,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人们普遍承认中国作为一个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但对于同样具有悠久历史的印度和埃及却少有相同的认知。

一位英国教授就很不了解:

为什么印度和埃及也仍然存在,但人们却只承认中国是真正的「文明古国」呢?

断代的埃及文明

埃及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它在尼罗河流域的肥沃土壤上孕育而生。

数千年来,埃及人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建造了壮丽的金字塔、神庙和雕像,并在艺术、科学、宗教和政治领域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古埃及的法老们不仅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还被视为神的化身,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在他们的领导下,埃及的政治制度和宗教信仰紧密相连,使得国家在多个世纪里保持了强大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然而,埃及文明的辉煌并未能永远持续下去。

公元前11世纪左右,随着新王国时期的结束,埃及开始经历一系列的内乱和外来侵略。利比亚人、努比亚人和亚述人先后侵入并占领了埃及的一部分。

随后,波斯帝国的入侵进一步削弱了埃及的独立性。尽管在此期间,埃及曾短暂地复兴,但其作为一个独立文明的辉煌已经开始走向衰落。

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大帝的到来彻底改变了埃及的命运。亚历山大征服了埃及,将其纳入了自己的帝国版图,并建立了托勒密王朝。

这个希腊化的王朝虽然仍然保留了一些埃及传统,但更多的是融入了希腊文化。这种文化上的混合标志着古埃及文明的独特性开始被逐渐淡化。

随后,公元前30年,罗马帝国征服了托勒密埃及,彻底终结了埃及的独立地位。从此,埃及成为了罗马的一个行省,其古老的文明开始被罗马文化和基督教逐渐取代。

在随后的几个世纪中,埃及的文化和社会结构经历了多次更替。伊斯兰教的传入进一步改变了埃及的宗教和文化景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神庙祭祀和多神信仰逐渐被新的宗教和文化习俗所取代。

尽管现代埃及仍然保留了一些古埃及的文化元素,但这些元素更多地作为历史遗产存在于人们的记忆和考古发现中,而非活跃于社会的主流生活中。

因此,埃及文明的断代并非一夕之间,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外来征服和内部变革交织,古老的文化被逐渐消解或同化,最终导致了一个文明的终结和一个新文化时代的开始。

这种断代不仅仅是政治上的统治变更,更是文化和社会结构的根本性转变,使得古埃及文明逐渐失去了它在世界上的独立和独特性。

也正是因此,许多人并不认为如今的埃及能够代表数千年前的「古埃及文化」。

多灾多难的印度文明

印度文明同样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其根源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2500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

这个早期文明以其先进的城市规划、复杂的社会结构和灿烂的文化遗产而闻名。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古城的遗址显示,古印度人已经掌握了精湛的建筑技术,并在天文学、数学和医学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随着时间的推移,印度文明逐渐向恒河流域扩展,形成了多个强大的王国和帝国,如孔雀帝国和笈多帝国。

在阿育王的统治下,孔雀帝国达到了其巅峰,佛教和耆那教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大力推广,文化和宗教的繁荣达到了新的高度。

笈多王朝时期,印度进入了所谓的「黄金时代」,在文学、艺术、科学和哲学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出现了像【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这样的史诗巨作。

然而,印度文明的辉煌也未能免于历史的多灾多难。

公元5世纪末,笈多帝国开始衰落,印度再次陷入了分裂和动荡。此后的几百年中,印度经历了多次外族入侵,包括中亚的突厥人和阿拉伯人的入侵。

尤其是公元12世纪,穆斯林的入侵对印度的政治、文化和宗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德里苏丹国的建立标志着伊斯兰教在印度北部的稳固存在,印度教文明开始遭受重创。

公元16世纪初,蒙古人进入印度,并建立了强大的莫卧儿帝国。莫卧儿帝国虽然在文化上实现了伊斯兰教与印度教的某种融合,并带来了新的建筑和艺术风格,如泰姬陵,但这也是印度传统文明的一个断代时期。

随着莫卧儿帝国的崛起,印度次大陆的许多地方政权和文化传统被削弱或消失。

莫卧儿帝国统治时期的宗教政策,尤其是在一些统治者推行的强硬伊斯兰化政策期间,使得印度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冲突。

18世纪,随着莫卧儿帝国的衰落和英国殖民者的到来,印度的命运再次发生了重大转折。

英国东印度公司逐渐控制了印度大部分地区,印度社会和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殖民统治不仅给印度带来了经济上的掠夺和文化上的侵蚀,也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秩序和文化传承。

传统的印度教社会和文化在殖民统治下遭受了重创,古老的文化传承被现代化的西方思想和制度所取代。

尽管印度在1947年成功获得独立,并在随后的几十年里致力于文化复兴和经济重建,但古代印度文明的独特性已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改变。

现代印度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其社会和文化形态已经与古代印度文明有了显著的不同。

古代印度的宗教、语言和社会结构,尽管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存在,但已经融入到一个更加复杂和多元的现代国家框架中。

因此,与埃及文明相似,印度文明虽然在地域和名称上依然存在,但其文化和社会的独特性已然断代。

强盛不衰的中华文明

同为四大古代文明,中华文明的历史可追溯到数千年前,它起源于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古老农耕社会。

正是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中华文明孕育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社会结构。

早期的夏、商、周三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创造了文字、礼乐制度和早期的政治结构。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华文明不断吸收外来影响和内部变革,逐步形成了一个包容性极强的文化体系,这使得它能够在历史的波澜中生生不息,延续至今。

中华文明的延续性和强盛不衰,首先体现在它独特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组织形式上。

自秦汉以来,中国逐渐形成了以中央集权为核心的官僚体制。这种政治制度能够有效地动员和整合资源,维持大一统的国家结构。

无论是汉朝的巩固与发展,唐朝的开元盛世,还是宋朝的经济繁荣和文化昌盛,中央集权的制度都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此外,这种政治体制也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使得中国在多次外敌入侵和内部动荡中,始终能够恢复并重建社会秩序。

在文化上,中华文明表现出了非凡的包容性和适应性。无论是佛教在东汉时期的传入,还是后来与儒家思想的融合,中华文明都表现出了极大的文化包容力。

唐朝时,长安作为世界文化交流的中心,不仅吸纳了外来的宗教、艺术和科技,也通过丝绸之路将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正是这种对外来文化的开放态度,使得中华文明能够不断丰富和更新自身的文化内容,而不是被外来文化所替代。

另一个关键因素是中华文明独特的哲学和价值观体系,尤其是儒家思想。

儒家学说强调家国一体、礼乐教化、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方式。

儒家的伦理观念和道德观念,成为了中华文明的精神纽带,在社会动荡和政治变迁中维系了社会的稳定和文化的传承。

即使是在外族入侵或朝代更替时,儒家思想仍然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存在于社会的各个层面,为中华文明的延续提供了思想上的支撑。

此外,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另一大独特性,起到了重要的文化延续作用。

汉字不仅仅只是一种书写符号系统,更是一种文化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在中国历史上,不论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还是朝代更替,汉字始终是官方和民间沟通的重要工具。

这种统一的文字体系在维系中华文明一体性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得各地区和各民族在文化上始终保持着紧密联系。

中华文明的持久与强盛也得益于它在面对危机和挑战时展现出的强大复原力。从一次次的朝代兴衰,再到20世纪的内忧外患,中华文明一次次在看似难以承受的压力下浴火重生。

每一次重大的挑战和变革,都会促使社会进行深刻的反思和调整,进而推动中国社会开始新的发展和繁荣。这种复原力不仅是物质上的重建,更是文化和精神上的延续和升华。

因此,中华文明的独一无二的延续至今,不仅是因为它拥有一个强大的国家结构和军事力量,更在于它具有一种深层的文化韧性和精神力量。

无论是在古代的战乱频仍,还是在现代化的冲击下,中华文明始终能够以其内在的包容性、适应性和复原力,保持其独特的文化身份和价值体系,并不断创新和发展。

这种生生不息的力量,使得中华文明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历经沧桑而依然屹立不倒......

参考资料:

宋圭武:文明的产生、生长与死亡——中华文明何以延续原因分析,【甘肃农业】,2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