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同门相杀——孙膑庞涓

2024-03-01历史

简介

孙膑,又名孙宾(【东周列国志】),字嘉谋、号伯灵(【孙氏族谱】。 兵家亚圣。

生卒:大约为公元前380年-前320年

籍贯:齐魏边境,阿鄄之间(今山东阳谷至甄城之间,【孙氏族谱】载为鄄城东北四十里的孙老家村)

庞涓魏国大将幼年是孤儿青年时期求学于鬼谷子。

生卒大约为公元前380年-前341年。

一、同门相残。

孙膑是出生于兵家氏族,又求学于纵横家鬼谷子,因此与同求学于鬼谷子的庞涓是师兄弟。

故事的开始平平无奇按照战国时士以知己者死的品格,那这俩应该是一辈子的好兄弟。但是 庞涓气性太小对实力强劲的孙膑心生妒忌。

按照我们现在的角度,对那历史看来人家孙膑出生氏族,受到良好的家族教育,又受教于名师,自然各方面都是十分的优越的。至于庞涓孤儿出生没有氏族,若不是受教于名师,大概率也会被当时的统治阶级所抛弃。

这里庞涓还有另外一个故事据东汉刘向【列女传】记载,庞涓是魏国人,父亲早死,由母亲赵娥一手养大,后来,赵娥的父亲被仇人所杀,而娥兄弟三人都已病故,该仇人自以为高枕无忧,却没想到赵娥长自燕赵之地,是个慷慨悲歌的烈女子,她竟暗藏匕首混入仇人家中为婢十余年,最终找到机会将仇人刺杀,然后自首于官,曰:父仇已报,请就刑!

有这么一段身世,可能骨子里是有那么 一段 对贵族的痛恨。一个尝尽酸甜苦辣的平民阶层子弟,对战一个有着一定威望的氏族子弟虽然同是一个老师,但是长久的相处也越怕自己得到的一切失去。

话说魏国国君魏惠王这一年正在厚币招贤,访求将相,庞涓便想继续求学也要在这里被孙膑这个学巴压制,于是提前下山闯荡江湖,试试身手好成就一番事业。惜别之际还同孙膑讲道:「某与弟有八拜之交,誓同富贵。此行若有进身之阶,必当举荐吾弟,同立功业,如违此言,当死于万箭之下!」

孙膑将卮中之酒一饮而尽,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你我兄弟,永不相负!」

这歌两这一刻的感情是多么的至臻,一定是一位生死相依的伙伴,可最后生死到见了却没有了相依。

魏武侯六年(公元前381年),由于在魏赵韩联合伐楚伐齐的战争中分赃不均,三晋联盟破裂,赵韩二国再不唯魏国马首是瞻。

魏武侯十六年(公元前371年),魏武侯去世,却没有立太子,公子罃(魏惠王)与公中缓争夺政权,国内大乱,韩赵二国趁机攻入魏国,干涉魏国内政,若非后来韩赵二国的国君因意见不合而退兵,魏国就算不分裂,肯定也少不了割地赔款。不管怎么说,经此大乱后,魏国元气大伤,一下子从三晋盟主的宝座上跌落下来,好生的灰头土脸。

于是,恼羞成怒的魏惠王对韩赵发起了疯狂的报复!

魏惠王元年(公元前369年),魏军在怀邑击败赵军,杀死公中缓,平定内乱。

魏惠王二年,魏军在马陵击败韩军。

三晋不和,正乃齐秦所乐见,于是他们趁机屡屡出师,轮流找魏国麻烦。

魏惠王二年,齐国攻打魏国,夺取观津。

魏惠王五年,秦又败韩、魏联军于洛阴,并夺取该地。

小小秦国也敢捋大魏虎须,魏惠王怒不可遏,于是发兵猛攻秦国!

魏惠王七年(公元前363年),魏军与秦军在石门(今山西运城西南)交战,秦军大败魏军,斩首六万。赵国不计前嫌派兵急救魏,方解秦之围 。

此时的魏国早已不是吴起在世时那一个庞然大物,魏惠王就心想我缺少猛将呀,正巧这时候庞涓来了,他出色的军事能力大受魏王赏识,于是很快,庞涓被拜为魏将。将一个默默无闻的刑徒之子提拔成全国的军事统帅,魏王也可算是不拘一格用人才了!

可惜他这一步任用了庞涓,但是他放走了另外一个人物就是商鞅。

魏惠王八年(公元前362年),魏国大将庞涓处女秀领兵伐赵,却没想秦庶长国率军趁机再次攻入魏西河重地少梁(今陕西韩城市西南),魏惠王连忙派出魏相公孙痤领兵抵御,结果公孙痤学艺不精,一战即败,自己也当了秦国的俘虏。而此时的另外一个战场上,负责伐赵的庞涓却接连攻下列人(今河北肥乡县东北)与肥(今河北肥乡西)二地,直逼赵都邯郸,赵侯闻信大窘,连忙派兵增援,庞涓连破之,次年,大军向西再下泫氏(今山西省高平市)与皮牢(今山西翼城东北)二城,赵侯无奈,只得与魏易地求和,赵将其旧都中牟献给魏国,魏国则将繁阳、浮水一带贫瘠之地给了赵国。

魏惠王十二年(公元前358年),魏王命西河将军龙贾率军在魏西境修筑了一条长城 ,其主要目的为了防备魏国在争夺中原霸业时秦军再来趁火打劫。

魏惠王十三年,庞涓率军攻取了韩国的朱邑,又围困军事重镇宅阳(今郑州市北),直接威胁韩都新郑,韩侯大恐,连忙派使者许息至魏,将韩伸入到魏国境内的平丘、户牖、首垣等地送给魏国,至此,韩国对魏俯首称臣。同年,魏王与赵侯在鄗邑相会,赵国承认魏国的霸权,两国修好。

魏惠王十四年,庞涓率军四面侵伐,屡屡得胜,迫使中原韩、鲁、卫、宋等二流诸侯皆来朝魏,魏国的霸业似乎又重新回到了巅峰,魏惠王开心坏了,接二连三的封赏庞涓,将他比作当年的吴起,倚之为国家干城,宠信重用以至极点。

庞涓的确让魏国进入了短暂的强盛。但是庞涓战场上无敌,但是他内心还是恐惧一个人,那就是孙膑,这个能轻松战胜自己的人,他心慌也于是就写信给孙膑说。

「涓托弟之庇,一见魏王即蒙重用。临别援引之言,铭心不忘。今特荐于魏王,来即驱驰赴召,共图功业。」

孙膑看到的时候心里高兴呀,当初惜别是一幕幕就像是在眼前,于是当时就辞别了老师去投奔庞涓去了。

几年未见,庞涓已从一个青衫磊落的翩翩学子蜕变为一个威震天下的无敌名将,孙膑也洗尽铅华,浑身散发出一股世外高人的卓越风姿。两位好兄弟均非吴下阿蒙了,他们的能力,已足够主宰整个天下局势。

故友重逢,倍感亲切,孙膑欣喜之色溢于言表,庞涓却是一副心思重重的样子,让人摸不着头脑。

直觉告诉孙膑,事情似乎有些不对,但到底是哪里不对,他一时也想不出来,只得将其放在一边,与庞涓连夜欢饮,饮着饮着就醉了,醉梦之中,他与庞涓兄弟联手,并肩作战,双剑合璧,所向披靡,统一三晋,吞并西秦,名垂青史,成就一段千古佳话。

也不知过了多久,孙膑从宿醉中醒来,却发现自己躺在一片黑暗之中,身下潮湿冰冷,鼻中恶臭难闻,耳边还时不时传来几声凄惨的哀号,令人毛骨悚然。

孙膑的双腿已经消失,正身处大牢。庞涓在极度的心理失衡下人性扭曲,竟然假借罪名对孙膑实施了膑刑和黥刑,要他永世不得翻身,永无出头之日,而永远无法威胁到自己。

孙膑也是个狠人无论遭受到怎样的屈辱都顽强的活了下来,投奔了齐国。

二、又一场报仇之旅。

孙膑不是没有想到死,自从身遭酷刑隔绝人世之后,他每日里中心郁结,孤愤难忍,肠一日而九回,好几次生死一念。

然而孙膑最终还是忍辱苟活了下来,他不能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死去。

魏惠王十五年,齐威王二年(公元前355年),庞涓带兵去攻打宋国的黄池(今河南封丘县南)。齐国派出使臣来到大梁,欲为宋国求情,齐魏二国争夺宋国的控制权已经多年,当时这样的外交行为很频繁,也很正常,但孙膑闻信却眼前一亮!

庞涓远在宋国,齐使来到大梁,这可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于是孙膑竟找了机会,悄悄爬(真正意义上的「爬」)进齐国使馆,以一个刑徒的身份,与齐使私下会见。讲述天下的大势和自己的用兵才能,并表达了自己要求齐使带他回国的愿望。于是齐使决定冒险一试,帮助他脱离苦海,偷渡回国。

流浪的游子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个圈绕的实在太远太远。

回到齐国的齐国的孙膑用一场田忌赛马大放异彩,广为人知。

公元前403年进行了公仲连改革国力大增以及公元前375年韩国吞并郑国后,三晋联盟就渐渐开始瓦解了。

于是在魏惠王十六年(公元前354年),赵国率先发兵向南进攻垂涎已久的魏国附庸卫国,很快攻下卫地之东阳地区,与此同时,变法已五年小有所成的秦国也发兵向东进攻魏国,并攻占了西河重地少梁。

魏国的霸权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挑衅,魏惠王大怒,即命庞涓领兵八万救援卫国直扑赵国邯郸。

赵国的军队正在卫国严阵以待,却发现庞涓的军队直接攻打邯郸去了,不由大惊,赶紧回师去救,却不想中途中了庞涓的埋伏全军覆没。庞涓趁胜扫清邯郸周围军事据点,兵临邯郸城下,将其围了个水泄不通,日夜攻城不止。史称「邯郸之难」。

于是,赵成侯紧急派出使者向齐楚两国求援,并立即迁都巨鹿,组织力量反攻。

楚王接到赵侯的求援后,不去雪中送炭给赵国,反而趁火打劫魏国,他竟派出大将景舍攻入魏境,夺取了睢濊之间(皆在今河南商丘以南的豫东、皖西一带)大片土地,至此魏国可以说是三面作战了,北攻赵,西拒秦,南对楚,一个国家竟能同时与赵秦楚三大国交战而不落下风,魏国在战国初期的实力的确非同凡响。

于是,在齐威王四年(公元前353年),威王便任命田忌为将,田婴(大名鼎鼎的孟尝君的老爸)为副,孙膑为军师,也率军八万,前往救赵。

在孙膑的建议下田忌南下攻打平陵(今山东曹县,也就是春秋时的曹国所在地,吴起的故乡也在这里)结果吃了败仗,田忌心慌呀救人不成反而吃了败仗, 这可如何是好, 而庞涓得到了这个消息高兴不已,邯郸守军也看不到救援的希望打开城门投降了。

孙膑就又建议田忌直接去攻打魏国都城( 也就是著名的围魏救赵 ),田忌这时就范了迷糊,想着平陵我都没打下来你让我去攻打魏国都城,这不是找死么。孙膑又说我们这次并不是去攻打魏国都城而是虚招,凭我对庞涓的了解刚打魏国都城庞涓一定会回援将军放心便是。

果然庞涓回援了星夜回趋的三万魏军在距大梁东北百里的桂陵(今河南长垣县西南)被以逸待劳在此许久的齐军主力逮个正着,一场迟来的齐魏决战终于爆发!

当然这一仗孙膑赢了不然现在 不会有围魏救赵这么一出了。

于是,在魏惠王十九年(公元前351年),魏国将瓦砾上的城市邯郸还给赵国,魏惠王与赵成侯在邯郸城南的漳水会盟,赵国重新做了魏国的小弟,并不稳固的三晋联盟暂时被强权胶住,魏惠王志得意满,自我感觉非常良好,认为桂陵之败不过是小小的挫折而已,根本不足挂齿。

魏惠王二十年(公元前350年),魏国回头向秦国反攻,并进围定阳(今陕西宜川西北),秦孝公一看形势不对,赶紧跑到彤地与魏惠王进行友好会晤,表示服软并将前些年辛苦攻下的西河之地还给魏。

魏惠王二十六年,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魏惠王决定以朝见周天子为名,招集宋、卫、鲁等十二个小国会盟共谋攻秦,想以此一战立威,重振大魏雄风。

但是魏惠王被商鞅给忽悠瘸了说你魏国那么强大应该行驶王的礼仪,当时周天子可是还在呢,那是称王的人都还是自娱自乐,没有彻底摆开架势,魏惠王这番操作肯定有很多人不符呀就打了韩国。

齐威王十四年(公元前343年)12月,韩魏都耗的差不多了,齐威王这才「旦暮」完毕,乃复用田忌为大将、田婴为副,孙膑为军师,率军十万,抗魏援韩。

这支军队离开齐国后,还是走之前的老路子,不去韩国,直接向大梁方向扑去!

魏惠王闻信,立即命令庞涓停止进攻,回师与齐军决战。

三、最后的决战。

十万魏军气势汹汹的往回赶,欲寻齐军主力决战,然而孙膑却并不想决战,他对田忌道:「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云:‘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车半至。’吾军远入魏地,宜诈为弱形以诱之。」

孙膑道:「【孙子兵法】尝言:‘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今日当作十万灶,明后日以渐减去。彼见军灶顿减,必谓吾兵怯战,逃亡过半,将兼程逐利。其气必骄,其力必疲,吾因以计取之。」

这次诱敌之计在被孙膑折磨的不行的庞涓这里果然上当了,加之当时的太子申一再催促,急行军忽略了很多细节,不然庞涓一个老将又怎么会看不出那么多诱敌的伎俩,最终传说在孙膑刻字的那棵树下自刎了。

这一战就是马陵之战。这一战之后孙膑也消失了,只留下了他所著的孙膑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