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这25人一起参军,半年后就牺牲24人,仅剩的1人成为美军克星

2023-12-30历史

有人曾经说过,「战争似乎就是铁和血的象征」,而事实上,战争确实如此残酷。在胜利的背后,是无数人鲜血和性命的代价,许多家庭因此破碎,许多人被迫离开故土。因此,没有人喜欢战争。然而,为了挽救民族于危难之中,每个人都承担起了拯救国家和人民的义务和责任,甚至为了取得胜利,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

新中国成立前,经历了长达半个世纪的近现代战争。在那段时期,中国深陷八国联军侵略的铁蹄之下,并饱受军阀混战和日军侵略的煎熬。经过四年的内战,百姓才最终夺回了自己的主权。可以说,新中国的诞生是经历了一段漫长而残酷的战争历程。在这段时期,有25人一同参加军队,然而仅半年后就有24人壮烈牺牲,只有一人幸存并成为美军的克星。那么,这位幸存者究竟是谁呢?

贫困家庭的孩子很早就开始独立生活。

1911年,清朝即将灭亡,皇帝溥仪年仅五岁。在军阀混战的年代,湖南省醴陵南阳桥的乡村迎来了一个男孩的诞生,这并没有给父母带来太多喜悦。在家中共有14个孩子,但只有少数能够存活下来。尽管面临贫困的生活,这位男孩幸运地幸存了下来,他就是杨敬堂。

家庭生活艰难,尽管如此,父亲仍坚持让杨敬堂接受教育,因为他深信知识能改变命运。但遗憾的是,孩子们还未成年,母亲就离世了,留下一家人的重担全部落在父亲一个人身上。为了维持家计,杨敬堂不仅放牛,还边学习父亲的铁匠手艺。

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杨敬堂和他的哥哥杨海堂不得不提前进入煤矿工作。十四岁的他们每天要扛着重达百余斤的煤筐,可想而知这是何等艰辛。然而,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不得不去干活,否则家中就会有人挨饿。可矿主却并非仁慈之人,经常克扣他们的工资。于是,兄弟俩只能蜷缩在寒冷的窝棚里互相取暖,生活过得极为艰难。

领头参军作战辛苦

1927年,南昌起义爆发后,朱德率部进驻湘南地区。得知消息后,地主和资本家纷纷逃之夭夭,留下一群打工的兄弟们陷入困惑。面对这种情况,16岁的杨敬堂毫不犹豫地说:「我们走!加入红军!」他深知红军是代表穷人利益的军队,只有跟随红军才能为百姓谋福利,改变他们的生活。

在杨敬堂的率领下,共有25人一同投身军队,他的哥哥杨海堂也在其中,他们成为了朱德与陈毅在湘南起义时组建的红军第一师中的战士。当时19岁的杨海堂因为身手不错,被分配到特务连担任班长,而16岁的杨敬堂则成为了一名通讯员。

红军在当时面对国民党的围剿,战斗环境极为艰苦。不久参军的他们就卷入了激烈的坪石战斗,在朱德的指挥下最终取得了胜利。然而随后他们又面临更加残酷的国民党围剿。朱德做出了与毛泽东领导的红军在井冈山会师的决定,经历了一番冲破敌人重重包围的艰难,最终成功会师。然而,令人感伤的是,当初25人一起参军的队友中,包括杨敬堂的哥哥杨海堂在内,半年后就已全部牺牲。

智谋无穷,惩治汉奸。

杨敬堂成为了那一批参加红军中唯一幸存的人,他并没有陷入对失去哥哥的悲痛之中,而是改名为杨得志,怀着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志在必得。他渴望以革命的胜利来纪念那些牺牲的哥哥和战友们的英魂。

经过十年的历练,杨得志已不再是一个无经验的年轻人,而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战斗指挥官。在多次反围剿战役中,他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才能。第五次反围剿时,作为红1军第1师的1团长,他率领部队抵抗了国民党的三个师的进攻,与士兵们奋战三天三夜最终取得了胜利,赢得了首长们的赞誉和尊重。杨得志因此一战成名,被视为英勇可靠的楷模。

杨得志在战斗中的成功并非仅仅依靠勇敢,他还展现了出色的智谋。在对抗汉奸丁树本时,他首先派人送去一封「示好」信,以此来试探丁树本的态度。当丁树本看到信后,放下了警惕,并表现出傲慢的态度。杨得志趁机进攻了丁树本的老巢,采取了欲擒故纵的策略,毫不费力地消灭了这位大汉奸。在攻打日军时,他佯装正面进攻,然后绕到敌人后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让他们措手不及。

指挥志愿军的作战行动

杨得志凭借鲜血与汗水一点一滴换来了自己的军职和军功,他的指挥经验逐渐丰富起来。在抗日战争中,他成为日军头痛的对手,而在解放战争中,杨得志更是参与了多次著名战役。在平津战役中,他率领部队包围并攻克了新保安,全歼了国民党军队华北「剿匪」总司令傅作义的「王牌」第35军及其另外两个师,立下了赫赫战功。

杨得志在解放后被委任为陕西军区司令员,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他迅速赶赴朝鲜前线,并于1952年担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和司令员,参与指挥了上甘岭战役。面对美军先进的军事装备,杨得志深谙敌我实力悬殊,因此他命令采用坑道战术以减少伤亡。

这次战争异常残酷,美军的飞机和坦克以压倒性优势发起进攻,志愿军只能不断地誓死抵抗美军的进攻。尽管有坑道作为掩护,但仍然有许多将士壮烈牺牲。杨得志心中悲痛,却从未感到胆怯,他冷静地指挥着作战,发出精准的指令,坐镇前线指挥志愿军。

志愿军与「联合国军」进行了长达43天的战斗,期间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在此过程中,志愿军共击退「联合国军」超过900次的冲锋。上甘岭战役最终取得了胜利,使得杨得志的名字被美军铭记。他成为了美军的克星,令美军尽管使用当时最先进的武器,却未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因而成为笑柄。

杨得志将军于1955年晋升为上将,后来先后担任了济南军区、武汉军区和昆明军区的司令员。他还曾指挥过云南方向的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1994年,杨将军因病离世,享年83岁。

总结一下

杨得志参军时只有16岁,当时与他一同加入红军的都是年轻有为的青壮之人。不过,这些战友在短短半年时间里相继牺牲在战场上,因此可以说杨得志是非常幸运的能够活到最后。正如谚语所说,「一将功成,万骨枯」,但杨得志却以丰富的作战经验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的一生堪称值得人们钦佩和敬重。

如今我们享受的安宁与幸福,都是这些先辈们以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他们用实际行动验证了自己的誓言,同时留下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和优良传统,供后人传承。壮士已逝,后人铭记,他们的名字将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