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52年,志愿军炮兵在八公里外,将炮弹打进美军坦克座舱

2024-07-25历史

1952年7月的一个夜晚,五名志愿军战士在驿谷川畔快速移动,他们的任务是护送两名炮兵侦察员到达指定地点。在完成护送任务后,炮兵侦察排长刘建华和通讯兵李宝江开始了他们的侦察工作。黎明时分,刘建华在坐标纸上标记出了22个美军碉堡的位置,李宝江随即将坐标传给了八公里外的炮兵阵地。很快,一发发炮弹疾速而来,将美军碉堡一一摧毁。

就在这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当炮击进行到一半时,报话机突然失灵了。面对这一困境,刘建华和李宝江会如何应对?他们能否完成摧毁所有碉堡的任务?更令人惊讶的是,当他们侦察到两辆美军坦克时,竟然成功将炮弹精准地打进了坦克座舱!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一、志愿军初期的火力劣势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入朝,投入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然而,志愿军初期的武器装备十分落后,与美军相比可谓是"螳臂当车"。志愿军全军仅有284门火炮,且多为在国内战争中缴获的旧式武器,型号杂乱,口径小,射程近,威力也不足。这些火炮大多需要依靠骡马拉动或人力抬运,机动性和效率都很低。

更为棘手的是,志愿军没有制空权,整个朝鲜战场的天空都被美军所掌控。美军的飞机肆无忌惮地在志愿军头顶盘旋轰炸,给志愿军带来了巨大的伤亡。由于没有高射炮等防空武器,志愿军的补给线经常遭到美军的轰炸,汽车损失严重,致使前线将士们常常缺粮少弹,饿着肚子在严寒中战斗。

在朝鲜战争初期的四次战役中,志愿军虽然以"钢少气多"的革命精神取得了胜利,但也为火力不足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第二次战役中,在东线长津湖地区,由于天气寒冷,地形复杂,志愿军的火炮根本无法发挥作用,就连迫击炮也因为低温而打不响。战士们只能依靠手榴弹和炸药包等冷兵器与敌人近身肉搏,在零下45度的极寒中浴血奋战。倘若当时志愿军能有一些大口径重炮的支援,或许伤亡就不会那么惨重了。

第四次战役中,在砥平里地区,6000多名敌军利用坦克和火炮筑起了坚固的环形防线,志愿军数个团发起猛攻,却屡攻不下,根本原因就在于火力悬殊。如果志愿军也有足够的重炮,定能以最小代价拿下砥平里,避免更多伤亡。

总的来说,在朝鲜战争初期,志愿军在武器装备上处于明显的劣势,火炮数量少,型号旧,没有制空权,补给线时常被切断,这些都极大地限制了志愿军的作战能力。面对美军的现代化武器,仅凭着"人海战术"和顽强意志是远远不够的。志愿军急需新式火炮等重武器来扭转战场上的被动局面,迫切需要得到更多的军事援助。

二、苏联武器的到来扭转局势

1951年初,朝鲜战场上的形势开始发生变化。随着中苏两国的紧密合作,大量先进的苏联武器装备源源不断地运抵朝鲜前线,极大地提升了志愿军的作战能力。其中,苏联火炮的到来尤为关键,它们填补了志愿军火力上的空白,为扭转战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五次战役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时,志愿军炮兵部队的规模已经从最初的9个团猛增至19个团,其中包括13个榴弹炮团、2个火箭炮团和4个防坦克歼击炮团,各型火炮的总数也达到了500多门。志愿军战士们第一次见到了122毫米和152毫米口径的重型榴弹炮,它们的威力之大令人叹为观止。此外,57毫米和76.2毫米的加农炮、M-13型132毫米火箭炮等先进武器也大批装备部队。志愿军的炮兵战士们如获至宝,他们迫不及待地学习新装备的性能,掌握操作要领,很快就形成了一支能征善战的炮兵力量。

在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炮兵发挥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他们与步兵密切配合,初步掌握了现代化的步炮协同作战方法。当步兵发起进攻时,炮兵便用密集的火力网压制敌人,为步兵的冲锋开辟通路;当敌人发起反击时,炮兵又用准确的射击毁伤敌人的有生力量,为步兵撤退护航。一时间,战场上硝烟弥漫,炮声隆隆,志愿军战士们士气大振。仅在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炮兵就消耗了第一次战役的16倍弹药,歼灭了大量敌人,为全歼"联合国军"第八集团军第24师立下了汗马功劳。

此后,志愿军炮兵的作战能力不断提高,在战场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到1953年夏季反攻阶段,面对敌军4个师、纵深7-9公里的防御阵地,志愿军炮兵能够对22公里的正面实施有效的火力打击,全面支援步兵作战。在上甘岭战役等重大战役中,炮兵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与此同时,志愿军炮兵的射击精度也大幅提升。他们在实战中快速学习,很快掌握了各种校射方法,不断积累经验,使得炮弹落点愈发精准。据统计,1952年志愿军炮兵的射击精度已达到了80%以上,跻身世界先进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苏联先进武器的引进和使用。

总的来说,朝鲜战争中期,随着苏联武器尤其是先进火炮的大规模援助,志愿军的作战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新式火炮填补了志愿军在火力上的空白,使其能够与美军展开有效的炮兵对抗。志愿军炮兵不断学习先进战术,提高射击水平,成为战场上一支令敌人生畏的力量。正是有了强大火力的支撑,志愿军才能在后续作战中取得一系列辉煌战果,为最终实现停战谈判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炮兵侦察员的神奇表现

1952年7月,朝鲜战场,驿谷川畔。夜色中,五名志愿军战士正在快速行军,他们肩负着一项特殊的任务:护送两名炮兵侦察员深入敌后,侦察美军阵地。这两名侦察员就是炮兵侦察排长刘建华和通讯兵李宝江。

经过几个小时的跋涉,刘建华和李宝江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老秃山阵地左前方的346.6高地。侦察兵完成了护送任务,悄悄撤离,剩下的就要看刘建华和李宝江的了。天刚蒙蒙亮,刘建华就开始在坐标纸上忙碌起来。他手中的军用作战地图和射击校正记录表,是炮兵作战的关键。地图上1公分代表500米,每条粗线代表100米,每条细线代表20米,所有的地形和高度信息一目了然。刘建华仔细观察敌情,很快在坐标纸上画出了22个圈,标出了美军碉堡的位置。李宝江接到坐标后,立即用暗语向后方炮兵阵地报告。不一会儿,八公里外的榴弹炮就开始了猛烈射击,炮弹呼啸而至,在美军阵地上开出一个个火红的焰花。刘建华和李宝江兴奋得简直要跳起来,他们亲眼见证了志愿军炮兵的威力,这是以前难以想象的场景。

然而,意外突然发生了。由于长时间工作,通讯设备出现了故障,报话机时断时续,最后彻底罢工了。没有了坐标信息,后方炮兵无法继续射击,眼看就要功亏一篑。刘建华和李宝江面面相觑,一筹莫展。但他们很快冷静下来,决定先撤回团指挥部,更换设备后再次出击。毕竟,老秃山的碉堡群还有一半没有摧毁,他们的任务还没有完成。

回到指挥部后,刘建华和李宝江遇到了一个小插曲。原来另一组炮兵侦察员也在等待出击,双方为了能够继续执行任务而争论起来。刘建华和李宝江坚持要完成未尽的使命,最后得到了团长的首肯。第二天凌晨,他们再次来到老秃山阵地,继续为炮兵报送目标。随着一声声炮响,剩余的碉堡被一一摧毁,美军阵地上硝烟弥漫,尸体横陈。

就在最后三个碉堡被摧毁时,阵地上突然出现了两辆美军坦克,似乎是来收尸的。刘建华眼睛一亮,飞快地将坦克的坐标报了回去。仅仅片刻之后,八公里外一发炮弹呼啸而至,径直命中了坦克的座舱。随着一声巨响,坦克被炸成了两截,变成一堆废铁。美军坦克兵做梦也没想到,志愿军的炮火竟能如此精准。

通过这次战斗,刘建华和李宝江完成了一次令人难以置信的壮举。他们深入敌后,冒着生命危险,为志愿军炮兵提供了宝贵的情报,确保了火力的精确打击。正是无数像他们一样普普通通的志愿军战士,用智慧和勇气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据美军战后统计,在朝鲜战场上,62%的美军伤亡都是由炮火造成的,其中相当一部分要归功于像刘建华、李宝江这样默默无闻的炮兵侦察英雄。

四、八公里外的精准打击

1952年7月,朝鲜战场上,志愿军炮兵取得了一次令人难以置信的战果。当时,志愿军炮兵侦察排长刘建华和通讯兵李宝江深入敌后,在老秃山阵地左前方的346.6高地上,成功侦察到了22个美军碉堡的位置。他们迅速将坐标报告给八公里外的炮兵阵地,随后,一发发炮弹呼啸而至,将美军碉堡一一摧毁。

就在志愿军炮兵摧毁大部分碉堡之后,意外发生了。刘建华和李宝江的通讯设备突然出现故障,报话机时断时续,最后彻底罢工。情急之下,他们决定先撤回团指挥部更换设备。当他们再次返回老秃山阵地时,又侦察到了两辆正在搜寻尸体的美军坦克。刘建华当机立断,迅速将坦克的坐标报了回去。

八公里外的志愿军炮兵阵地接到坐标后,立即展开射击。仅仅片刻之后,一发炮弹呼啸而至,径直命中了美军坦克的座舱。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坦克被炸成了两截,化为一堆废铁。美军坦克兵做梦也没想到,远在八公里外的志愿军炮兵,竟然能将炮弹精准地送入坦克座舱。

这一战例充分展示了志愿军炮兵的过人技艺。在当时的条件下,八公里的射程已经算是远程打击了。而且,坦克体积相对较小,移动速度又快,想要精确命中谈何容易。但志愿军炮兵做到了,他们以超乎寻常的精准度,将美军坦克打成了筛子。这其中,既有先进武器装备的功劳,也有官兵们过硬技术的贡献。

事实上,这样的战例在朝鲜战场上并不罕见。随着苏联先进火炮的大量援助,以及志愿军炮兵自身不断摸索实践,他们的作战能力得到了长足进步。在战场上,志愿军炮兵能够通过测绘、计算,在几十公里外实施精确打击,取得令人惊叹的战果。一次次成功的远程狙击,极大地打击了敌军的士气,提升了我军的威慑力。

这种精准打击能力的提升,得益于多方面因素的结合。首先,志愿军装备了大量先进的苏联火炮,这为远程精确射击提供了物质基础。其次,炮兵官兵在实战中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战法,使得射击精度不断提高。再次,侦察员与炮兵的默契配合,确保了情报信息的及时传递和目标坐标的精确报送。最后,志愿军将领重视炮兵建设,广泛开展练兵活动,大大提升了全军的炮兵水平。

八公里外精准命中坦克座舱的战例,生动诠释了朝鲜战争后期,志愿军炮兵所取得的巨大进步。他们从最初的火力单薄,发展到能够实施远程精确打击,成为战场上一支令敌人胆寒的力量。据美军战后统计,在朝鲜战场上,62%的美军伤亡都是由炮火造成的。这个数字,充分说明了志愿军炮兵的重要作用。正是凭借着强大的炮兵火力,志愿军才能与武器装备先进的"联合国军"抗衡,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