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志愿军入朝,斯大林从不信任到深受震动:苏联空军马上参战!

2024-01-24历史

1950年10月,毛主席做出了一个重大决策,派遣军队奔赴朝鲜,与美国军队进行英勇的对抗。

1950年,新中国刚刚诞生,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我们面临着更大的挑战。1950年10月10日,周恩来在莫斯科与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会面,主要商讨了中国即将出兵援助朝鲜的问题。

原本斯大林已经同意出兵,但随后又反悔,对周总理说:「让苏联出动空军配合中国的援救行动存在很多困难,我们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不能轻易出兵」。

毛主席等人对苏联的推辞感到非常愤慨。

1. 朝鲜战场上,中国志愿军在彭德怀的领导下,成功歼灭敌军3.6万人,这一壮举震惊世界。但是,苏联为什么会改变初衷,决定出兵援助朝鲜?

这其中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1950年,周总理在庆祝新中国成立大会上揭示了这一切。 2. 在朝鲜战争中,彭德怀率领的中国志愿军,以少胜多,成功歼灭敌军3.6万人,这一壮举震惊世界。

然而,苏联为什么会改变初衷,决定出兵援助朝鲜?这其中的真相令人深思。1950年,周总理在庆祝新中国成立大会上,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3. 在朝鲜战场上,彭德怀领导下的中国志愿军以3.6万敌军的代价,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然而,苏联为什么会决定出兵援助朝鲜?

这背后有何隐情?1950年,周总理在庆祝新中国成立大会上,对此进行了深刻的阐述。

朝鲜战争进入白热化,美国政府不顾中国警告,指挥军队越过三八线,朝鲜半岛统一的希望愈发渺茫。为应对这一情况,中苏两国领导人对朝鲜的求救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为了避免可能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欧洲冲突,斯大林在考虑将中国纳入对抗美国的行动。尽管苏联正处于战后恢复阶段,斯大林依然想在保持国际关系稳定的同时,寻求中国在朝鲜问题上的援助。

在援助朝鲜问题上,毛主席与各位领导人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尽管意见不合,但毛主席最终表达了自己坚定的立场。

1950年10月2日,毛泽东主席做出了出兵援助朝鲜的决定,并指定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员。

为达成此决定,周恩来总理亲赴莫斯科与斯大林会面,向其表明中国将援助朝鲜,并请求苏联空军提供协助。

周总理听后大怒,可斯大林却坚持声称,当初朝鲜人民向中国和苏联求助时,苏联已经承诺负责提供空中支援,中国负责出兵。

正是基于苏联的保证,毛主席才决定援助朝鲜。但现在,关键时候苏联却出尔反尔。

斯大林的行动动机非常直接,周总理在察觉到他的强硬立场后,立刻回国向毛主席汇报并寻求解决方案。毛主席听到后,虽然十分愤怒,但随后冷静下来,开始策划应对策略。

毛泽东主席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了出兵援助朝鲜的决定。1950年,他率领中国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投身朝鲜战场。

正如毛泽东所预见的,美国对于有国家援助朝鲜并没有预见到,因此在志愿军加入朝鲜战场时,美军毫无戒备。

在不久后,抗美援朝真正的第一仗开始了。在接下来的云山战役中,彭德怀在会议中表示:「我曾经担忧我国军队会遭遇困难,但现在看来,让39军对美国骑兵第一师发动攻击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从结果来看,尽管我们没有苏联空军的支持,但我们仍然可以采用夜战、近战的战术来取得胜利」。

在第一次战斗中,我军成功消灭了1.9万敌军,有效地阻止了美军的进攻。尽管士兵们士气高昂,彭德怀却突然下令停止进攻。

对于这个命令,志愿军们都表示出困惑和不解,他们觉得应该趁胜追击,继续打击敌军。然而,彭德怀却解释道:

"自负的麦克阿瑟开始了自己的冒险。志愿军在听取彭德怀的建议后,立刻撤退并隐藏在朝鲜的大山之中。

看到志愿军的撤退,麦克阿瑟更加坚信自己的判断,认为中国只是表面上援助朝鲜,不会真正与他对抗。

他自大地命令军队向鸭绿江方向前进。"

彭德怀指挥的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38军封锁了敌军退路。长津湖战役后,美国军队意识到中国志愿军不仅做出了实际努力,而且派遣了大规模部队来支援朝鲜。

在掩护鸭绿江大桥运输任务中,两国配合默契,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次胜利让斯大林对中国军队的实力深信不疑。

长津湖之战中,美军派出了最强的航空兵力,包括4艘大型航母、两艘护航航母和1艘轻型航母,以及500多架舰载机和陆基飞机。

尽管中国航空发展相对落后,但志愿军在第二次战役中表现出色,歼灭敌人3.6万,甚至导致美国司令员意外死亡,让斯大林感到惊喜。

苏联在长津湖战役中目睹中国志愿军的英勇表现,立刻决定向他们增派援军。原本形势不妙的美军,在苏联开始援助中国志愿军后,美国空军已经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当志愿军与苏联空军开始强强联手时,美军的失败似乎已经无可避免。

1. 斯大林之所以选择不援助朝鲜,是因为他深思熟虑后认为这符合国家利益和国情。他不敢冒险行事,而是做出了他认为最有利的决定。

2. 斯大林在援助朝鲜的问题上,权衡了国家利益和实际国情,选择了不援助,他认为这是最佳选择。 3. 斯大林认为,援助朝鲜可能会给国家带来更大的风险和损失,因此他选择了不援助,这也是他从国家利益出发的决策。

4. 斯大林在援助朝鲜的问题上,经过了深思熟虑,考虑到国家利益和实际国情,最终选择了不援助。 5. 斯大林认为援助朝鲜可能会带来更多的风险和损失,因此他从国家利益出发,选择了不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