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范汉杰问:是谁决定先打锦州的?非雄才大略之人难以下此决心

2023-12-10历史

1948年8月,解放军攻克济南,在国民党上层引起极大震动。杜聿明公开说,这说明「重点防御」计划已经被击破。

蒋介石开始对自己的真正实力和处境稍稍有所认识。面对解放军在各个战场的进攻,他感到捉襟见肘的尴尬,目前首要的问题是稳住政权,而要稳住政权,首要是保住军队。

他开始对自己以往的战略进行大的调整,把军队收缩到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地区去。在东北,军队要不要撤回呢?

在这个问题上,他举棋不定,焦虑重重。东北几十万军队长此下去终将难以逃脱,以空军保证长春10万守军,困难异常,美军顾问团团长巴达维在春季即提出建议,将东北部队撤往锦州。

早在1947年春天的时候,蒋介石还认为这不过是片面的军事观点。召开「行宪国民大会」,选举「总统」,不能因放弃东北而让世人看到自己的失败。

同时蒋也看到郑洞国率领的10万守军要突出重围,奔赴沈阳,再会同沈阳军队南撤,也有极大风险。

如果东北被共产党方面占领,不但共产党的经济力量大增,而且东北解放军的数十万大军也将压到华北、中原,这样,华北、中原又势将告急。

杜聿明无法挽回败局,病体更不可支。陈诚在关内连遭败绩,知道东北将易将了,便想通过东北这些国军精锐打几个胜仗来挽回一下自己的面子。

在民主联军发动的夏季攻势中,杜聿明离开东北去治病,陈诚便于1947年7月12日到了沈阳,召开军事会议,并到铁岭向新6军「授勋」。

陈诚到东北一再吹嘘,要「消灭共匪,建立三民主义的新东北」。并尽力扩充部队,将东北原有的9个保安司令部及11个保安支队与交警等部队,扩编为新3军、新5军、新7军、新8军等几个军。

又把骑兵支队扩编为骑兵师,下辖3个旅。再将青年军207师扩编为第6军,并从苏北调第79军王铁汉部到东北去,另调楚溪春为沈阳防守司令官。

到此,连同原在东北的新1军、新6军、第13军、52军、53军、60军、71军、93军等8个军,东北即有14个军及1个骑兵师。

此外,又增加了炮兵、战车、汽车等部队,企图集中优势兵力与解放军决战。

岂料解放军于9月中旬发动秋季攻势,50天内,歼灭国军6.9万人。接着于12月,又开始冬季攻势。1948年1月上旬,在辽西公主屯一战即吃掉了新5军。

把陈诚弄得手足无措,星夜拍电报向蒋介石告急。使这位夸口大王,被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一周后,蒋介石任命卫立煌为东北行辕副主任兼东北「剿总」司令,专负东北军事全责。东北行辕主任暂时仍由陈诚充任。

卫是蒋介石嫡系将领中的「杂牌」。蒋卫之间本身存在矛盾,又因卫在任第2战区副总司令期间,被蒋怀疑同情共产党。

抗战胜利后,卫立煌再遭蒋介石冷落,派往国外考察,直到东北战场更加失利,陈诚已无法收拾之后,蒋便想起了卫立煌。

卫立煌本不想就任,无奈各方面情况压来,也只好硬着头皮去了东北。

1948年1月21日,卫立煌由南京飞往北平,与北平行辕主任李宗仁、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商谈后,22日飞往沈阳。

蒋介石急于要卫立煌到东北去,因此也不得不给他一定的权力,答应将陈诚在东北送掉的10万部队,全部恢复,再从关内增兵若干,一面充实兵员,一面补充装备。

此时,东北人民解放军的冬季攻势正在继续进行中,以解放新立屯、歼灭蒋军1个师为见面礼,送给了卫立煌。

面对这种局势,卫立煌只能采取稳重自保的态度。他自己坐镇沈阳,不管解放军打到什么地方,各地守军的部队长官如何告急,蒋介石又如何电令他派兵解围,他总是坚持一点:把主力集中沈阳不动。

他的意思是:「解放军的目的是围城打援,我们不能上他们的圈套。」

蒋介石见卫立煌不出沈阳一步,就一变原来支持卫立煌保全东北的诺言,要他只留下53军及207师守沈阳,而将主力从沈阳撤到锦州去,并派「国防部」作战厅厅长罗泽恺及副厅长李树正去沈阳传达意旨。

卫立煌的看法是:解放军已占领了锦州、沈阳间的要隘沟帮子,且国军若由沈阳打向锦州,中间要经过几道河流。

其间的巨流河、大凌河都已解冻泛浆,重武器和大部队皆难于通过。还有,解放军已设有数层阻击阵地。

当时国军的士气又差,若冒昧地打出去,稍有不慎,便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所以他认为不如暂时固守沈阳,整训部队,然后伺机出击,扭转战局。

3月13日,解放军攻克四平街,再一次歼灭了第71军80师。这个师是一次被歼后重新建立的,这一次又被消灭。

在四平街吃紧时,卫立煌为了避免外围据点被一个一个地吃掉,即决心放弃永吉,把该地的第60军,集中到长春加强防务。

当郑洞国在长春市布置防务时,卫立煌叫他留在长春,兼任第一兵团司令,并接替梁华盛的吉林省主席。

郑洞国不同意,他回到沈阳后,蒋介石又来电报,一定要他到长春去,兼负军政之责。卫立煌也再三劝他,郑只好又去了长春。

范汉杰在山东战败之后,也来到东北。蒋介石即任命他为冀热辽边区兵团司令,驻地为秦皇岛。另把第54军阙汉骞部2个师由水路运至葫芦岛,转到锦州,归第6兵团孙渡指挥。

卫立煌到东北后整训了1个多月,到5月初,蒋介石要卫立煌将主力撤到锦州。卫立煌便找兵团司令廖耀湘去商量,廖闻讯后也为之一怔。

因为他当时虽感到东北局势之不可为,但认为这样做,等于整个放弃东北,并置长春10万军队的命运于不顾,实在不妥。卫就请廖代表他到南京去见蒋,陈述东北将领的意见,并请蒋增派3个军到东北去。

蒋介石见卫立煌不听他的话,决定重新编组部队,把绝大部分的兵力交与廖耀湘,借此剥夺卫立煌的权力,利用廖耀湘执行他的主张。

廖耀湘本人,也明白如此一来主力部队全都由他带走,归他指挥,卫立煌大权旁落,再也抓不到一点吃饭资本,便会成光棍儿司令。谁做卫立煌,谁也不能不慎重考虑。

就因为这些问题,廖、卫二人的分歧日深,摩擦也加剧起来。

蒋介石最初原想要廖耀湘把沈阳的主力拉到锦州,即将东北蒋军的全权交给廖。

以后见廖脱不了卫立煌的牵制,不能执行他的命令,又想要范汉杰打通锦沈路,将东北主力撤出来,而将东北兵权交给范。

蒋只想假手于听话的将领以执行自己的主观意图,不惜暗中用种种手段。因此一部分手中有实力的将领,个个直接听蒋的命令,以为固权争宠之计。

正是蒋介石和将领这种矛盾与举棋不定,为林彪拿下北宁线作战留下了时间。

林彪收到毛泽东语气严厉的电报,不敢再拖延。于1948年9月12日,命令位于冀东的第十一纵队发起北宁线作战。由此揭开了辽沈战役的序幕。

9月21日,林彪、罗荣桓、参谋长刘亚楼率由司、政、后机关组成的前线指挥部离开双城子出发。10月2日,指挥部抵达彰武。各兵团、纵队均已进入指定地点,等待发起对锦州的总攻。

此后,由于蒋军从葫芦岛增兵,林彪又一度犹豫不决,在罗荣桓的坚持下,才最终下定了攻打锦州的决心。

10月2日,蒋介石在北平同傅作义商定了增援东北的部署之后,马上又飞到了沈阳。

随即决定以新1军两个师、新3军3个师、新6军两个师、第49军两个师、第71军两个师,共11个师另3个骑兵旅,编成「西进兵团」,由廖耀湘统一指挥。

首先攻占彰武、新立屯,策应长春守军突围,然后西进,与司令部已迁至锦州的范汉杰集团协力,夹击锦州地区解放军。

又以第53军3个师、第207师、新1军1个师及其他部队编成「防守兵团」,由第8兵团司令官周福成统一指挥,防守沈阳及铁岭、抚顺、本溪等地,钳制解放军。

另以第53军控制辽河,维护西进兵团与沈阳的交通。

部署完毕,蒋介石于10月3日下午返回北平,5日飞天津,视察塘沽港后,又乘「重庆」号军舰赴葫芦岛。

6日,在葫芦岛召开军事会议,部署海空协同地面作战部队向锦州增援。

蒋介石宣布命令:「葫芦岛部队归第17兵团司令官侯镜如指挥,在侯到来以前由54军军长阙汉骞指挥,向塔山、锦州攻击。」

同时,还指定海军司令桂永清及第3舰队司令马纪壮指挥军舰,用240毫米舰炮轰击塔山解放军阵地,协助陆军攻击。「要把舰炮炮弹,全部打到塔山上去。」

在蒋介石奔波忙碌的时候,东北野战军确定了夺取锦州的具体步骤:第一步扫清外围据点,第二步总攻城垣。

两个步骤连续施行。攻城兵力5个纵队另1个师,区分南北两个突击集团和1个辅助突击集团。

北突击集团由第二纵队、第三纵队、第六纵队第十七师、炮纵榴炮一团、迫击炮团、战车团坦克营、高炮团两个连组成,统一由第三纵队司令员韩先楚、政治委员罗舜初指挥,由北向南实施主要突击。

南突击集团由第七纵队、第九纵队、炮纵榴炮二团、高炮一团1个连组成,统一由第七纵队司令员邓华、政治委员吴富善指挥,由南向北实施突击。

第八纵队附第一纵队炮兵由东向西实行辅助突击。第一纵队主力为总预备队,位于高桥附近,随时准备参加攻锦州或投入塔山方向阻援。

9日,外围战斗打响,一开始就相当激烈。城北配水池,位于高地之上,可以俯瞰全城,并控制着通向锦州城内的一条大道,是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据点之一。

国民党军以800人的1个加强营据守,自称「第二凡尔登」,「守配水池的都是铁打的汉。」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七师经8个小时的激战,攻克这个据点,又以「打铁汉」的顽强英勇,击退国民党军30次增援和反扑,保证了大部队直趋锦州城下。

城南罕王殿山是锦州南面的一道屏障,第七、第九纵队向此发起攻击,经过一夜激战,两纵队分别占领了罕王殿山以东,以西两阵地,击退了国民党军的10多次反击。

城东紫荆山是锦州东面的屏障,第八纵队攻占后,又被国民党军夺回。10日,第八纵队重新发起攻击,经过两小时激战,重占紫荆山。

经过4天激战。东北野战军攻锦部队于13日攻占了锦州外围所有据点,将国民党军全部压缩于锦州城内。就在锦州外围战的第二天,东北野战军第2兵团司令员程子华指挥的塔山阻击战也开始了。

塔山位于锦州、锦西之间,距离锦州国民党军防御前沿不足30公里,距离锦西不足10公里。村北有条东西走向的丘陵,丘陵不高,最高点白台山仅为海拔261米。

这条小山岭以塔山为中心,东起海滨,西到虹螺山约30公里,是由锦西增援锦州的必经通道,守住这条通道,阻住援敌,是保障夺取锦州的关键。

锦州、锦西仅距40公里,两战场炮声相闻,阻击地域十分狭窄,既无回旋余地,也无险可守,阻援部队横下一条决心「死守不退」,「人在阵地在」,「绝不让敌人前进一步」。

10日拂晓时分,国民党54军军长阙汉骞指挥3个师,在40余门重炮、7架飞机和两艘军舰的火力支援下向打渔山、塔山、白台山一线同时发起进攻。

这一线是主要防御地带,由第四纵队防守。这个纵队在工事尚不完备的情况下,顽强坚守,多次进行阵地前的短促反冲击,至下午5时,打退国民党军的进攻,并夺回了一度失守的打渔山。接着,连夜恢复工事准备再战。

第二天清晨,阙汉骞又指挥4个师,采取中央突破战法,集中兵力,以塔山为攻击中心,成连成营冲锋。有些前沿阵地几度易手,第四纵队多次反冲击,恢复了原阵地。

下午,东进兵团司令官侯镜如率92军21师到达葫芦岛。他即召集会议,了解前两天进攻塔山的情况,研究新部署,决定以独立95师担任攻击塔山堡,62军主攻白台山,54军第8师主攻铁路桥头堡。

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十二师三十四团,坚守在白台山以东塔山堡等主要阵地上,顶住国民党军队「中间钳制,两翼突破」的反复突击。

被誉为「赵子龙师」的独立95师,气焰十分嚣张,仍然采取用老一套「波浪式」的集团冲锋战法,以团为单位分成三拨,第一拨受挫,第二拨又接上去。

双方都付出巨大代价,东北野战军伤亡1048名,国民党军伤亡1245名。阻援部队在阵地工事大部被毁的情况下,仍牢牢守住阵地,使国民党军未能越雷池一步。

直至14日11时,东北野战军对锦州发起总攻。塔山阻击战方告一段落,第三十四团及全体阻援部队与敌鏖战6昼夜,用伤亡3500余人的代价,歼敌6500余人。抗住了敌人11个师的轮番攻击,为夺取锦州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

三十四团和另外成绩突出的几个团,分别荣获了「塔山英雄团」、「守备英雄团」和「白台山英雄团」的光荣称号。

总攻锦州的部队经过激战,终于15日攻占锦州大部,锦州国民党军残存部队退守老城,企图负隅顽抗。东北野战军攻锦部队立即组织第二、第七纵队攻歼老城之敌。

经过激战,第二纵队由西北角、第七纵队由东南角攻入城内,至下午6时,仅用31小时全歼锦州国民党军10万余人。俘敌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第6兵团司令卢俊泉以下数万人。喧闹多日的锦州终于沉寂了。

范汉杰被俘后,惊魂未定,对于我军首先攻打锦州的高明战术感到不可思议,他反复追问林彪:「是谁决定先打锦州的?非雄才大略之人,难以下此决心啊!」

可见,毛主席决心先打锦州的战术,是多么的高明。

锦州即将解放的当天,蒋介石带了联勤总司令郭忏、政工局长邓文仪、「国防部」第二厅厅长侯腾匆匆飞抵沈阳,并令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乘飞机到沈阳。

蒋介石到沈阳后不与卫立煌商讨,便直接给困守在老城行将就擒的范汉杰空投了一封信,要他能守则守,不能守则退守锦西。

给困守长春的郑洞国也空投了一封信,要他赶快突围,否则沈阳也不等他了。

同时,郭忏也遵照命令拟定了破坏沈阳兵工厂和搬运重要机器的计划。侯腾在忙着布置特务电台,待沈阳撤出后继续进行破坏活动。

邓文仪使出浑身解数,说服卫立煌及其将领们放弃沈阳,撤往江南。杜聿明按蒋介石的意图与廖耀湘商讨东西兵团对进,会师大凌河,寻求与东北野战军在锦州城下决战的计划。

蒋介石还在做他的「求得一战而后撤」的梦。但是,当锦州范汉杰部已被消灭的消息证实后,蒋介石即于16日乘飞机悄然离开了沈阳。

杜聿明再次被捆在了东北这架战车之上,本来杜聿明从东北返回后,就不想再回头去东北,蒋介石原来为了表示对杜聿明的惩戒,让他到徐州给刘峙这位剿总司令当了一位副手,现在又急急地催他去东北赴命,以剥夺死守沈阳、不听从命令的卫立煌职权。

蒋介石离开沈阳,来到北平东城的圆恩寺。在这里,蒋介石寝食不安,时时刻刻在为如何说服东北将领「重占锦州」而绞尽脑汁。

一大早,就急急忙忙发电报,要卫立煌、杜聿明一起到北平开会。

蒋介石和傅作义、卫立煌、杜聿明一起开会,研究东北问题。卫立煌坚持要集中兵力守沈阳,蒋介石却非要收复锦州不可。一直争论到下午5时左右,仍无结果。

杜聿明一看这样僵持下去不是办法,便想找到一个折中的办法。在来北平的飞机上,杜聿明就和卫立煌商议:绝不同意马上攻锦州。

建议蒋介石把廖兵团撤回新民,待补充整训完毕后,再相机收复锦州,打通北宁路。万一蒋坚决要放弃东北,也只有从营口撤退。

卫对前一个意见极表同意,对后一个意见则表示见了蒋再说。

依据这个方案,也为了迎合蒋介石,杜聿明提出两个方案:一是令东北国民党军迅速有计划地从营口撤退;一是以营口为后方,一部守沈阳,主力归廖耀湘指挥,先转移到大虎山、黑山以南,将营口后方掩护确实,再向大虎山、黑山攻击。

如果攻击成功,则进而收复锦州;不成功,则逐次抵抗迅速向营口撤退。并先以第52军占领营口,掩护廖兵团撤退。

蒋介石觉得杜聿明的第二方案还比较适合他的意图,马上表示同意,卫立煌则闭口不言。

第二天下午,蒋介石又在圆恩寺召集傅、卫、杜开会,宣布杜聿明任卫立煌的副总司令兼冀热辽边区司令官,驻在葫芦岛。

要他同卫立煌一道回沈阳给廖耀湘、52军军长刘玉章下命令,廖耀湘以营口为后方,以主力攻锦州;刘玉章先占营口掩护后方;同时葫芦岛、锦西部队亦向锦州攻击。至此,蒋介石以为他的总撤退计划已落实了。

蒋介石没想到的是东北野战军积极发动的军事和政治攻势,瓦解了长春守军,1个军起义,1个兵团部又1个军守敌全部投诚,长春获得和平解放。

廖耀湘执行了经大虎山以东向大洼、营口方向「转进」的命令,率部向黑山、大虎山攻击前进。

东北野战军第十纵队,在黑山顽强阻击3个昼夜,为攻锦主力回师东进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终于将廖耀湘兵团合围在了黑山、大虎山地域。

10月25日这一天,东北野战军围歼廖耀湘兵团的作战全线打响。由锦州东进的第八纵队第二十三师插入六间房,与退向台安的第49军军部及3个团激战,辽南独二师在魏家窝棚与敌新3军第14师两个团激战。

第三、第十纵队在黑山及其附近出击敌人;第五、第六纵队正向黑山东南疾进,并在拉拉屯歼敌一部。

林、罗、刘的决心是:除以主力一部阻敌向营口逃跑外,集结主力把廖耀湘兵团歼灭于黑山、大虎山以东地区。

东北野战军完成合围后,大胆穿插、分割,敌人很快出现混乱。敌49军军长郑庭笈直接向卫立煌报告:「南进受阻。」

卫立煌即要郑率他的两个师和他近旁的新6军、新3军各1个师退回沈阳,这样一来,廖耀湘兵团退营口之路彻底被堵死了。

10万余人一会儿向锦州,一会儿向营口,一会儿向沈阳,狼奔豕突,陷入极大的混乱之中。

26日凌晨3时开始,各纵以高度机动灵活的战术,猛打、猛冲、猛追,趁敌混乱大胆穿插于敌人各军之间,哪里有敌人就往哪里打,哪里枪声密集就向哪里集中。

更巧的是第三纵队一部突入胡家窝棚,一举打垮了廖耀湘兵团指挥部,使其10万之军顿时失去了统一指挥。使整个廖耀湘兵团分崩离析。

战至27日,在东北野战军连续猛烈的冲击下,廖耀湘兵团各部或纷纷放下武器,或相继被歼。

至28日拂晓,战斗结束。只经过短短的几十个小时,廖耀湘兵团的兵团部及5个军部、11个师10万余人全部被歼,廖耀湘和他的4名军长、13名正副师长被俘。

被视为国民党精锐之师的战略机动兵团,和被吹嘘为「五大主力」的新1军、新6军,就这样全军覆没了。

蒋介石再次飞到沈阳也无回天之术了。11月2日,东北野战军直下沈阳、营口,卫立煌、杜聿明分别乘飞机匆匆离去。

历时52天的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共歼灭敌人1个总部、1个边区司令部、4个兵团部、11个军部、33个整师外加16个团,共47万人。

由于辽沈战役的胜利,不仅东北全境解放,大批解放军可以转入关内作战,而且,人民解放军在人数上第一次超过了国民党军队,因而解放战争的进程大大加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