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宋庆龄见到街上睡着数十万的解放军,明白,国民党回不来了

2023-12-24历史

宋庆龄见到街上睡着数十万的解放军,明白,国民党回不来了

在我们的求学岁月里,教科书中灌输给我们的是人民解放军是最令人敬佩的集体,他们是为了我们的幸福而英勇战斗的。然而,当我们渐渐长大,步入社会,我们才真切地感受到岁月静好的背后是有一群无名英雄在默默承担责任,而这群英雄正是解放军。我们心中的解放军形象,不仅是战场上勇猛无畏的战士,更是边防线上坚守岗位的硬汉……

实际上,关于解放军的故事还有着数不尽的篇章,回顾历史,这些故事一个个呈现在我们眼前。

1949年5月27日,上海历经16天的烽火硝烟,最终那一刻迎来了解放的曙光。

当时,留守在上海租界的宋庆龄女士,听着外面的炮声渐歇,决定走出家门,探寻外界的变化。穿过小巷,绕过街角,她走上了上海的大街,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在她眼中,解放军战士们整齐地躺在大街上,虽然很多人已经进入酣睡,但他们保持着挺拔的军姿。这一刻,宋庆龄心头涌动着澎湃的情感,她深知,无论国民党如何挣扎,已经回不去了。

面对这支充满正义之师,这些宁可选择露天大街而不侵扰百姓家的战士,她不得不承认,他们的胜利是理所当然的。

新华社的战地摄影记者陆仁生也在此时抓拍到了震撼中外的一瞬间。在上海滩朦胧的清晨,细雨纷飞,解放军战士们排着整齐的队形,横卧在街头。他们是刚刚赢得上海战役的胜利者,却在这时毫不掩饰地横临大街,衣不解带,一个接一个地沉浸在宁静的睡梦中。

从南京路一直延伸到外滩汉口路老市政府,这张照片后来成为解放军纪律严明的象征。

无论是宋庆龄女士还是陆仁生,他们亲眼目睹了刚刚解放的上海最初的面貌,数以十万计的解放军没有闯入百姓家中,没有滥用权力进行抢劫,而是一群群经历过激战后安然入眠的战士,是的,他们是真正的军人。

在一个宁静的夜晚,沉睡了一整晚的上海市民开始陆续打开自己家的门,面前的景象让他们惊呆了,而躺在街头的战士们也开始逐渐苏醒。

这时,上海的居民们纷纷上前邀请这些战士到自己家中休息,然而,解放军却坚决拒绝了这些好意。这不仅仅是军令所在,更是他们送给刚刚解放的上海群众的第一份特殊礼物。

著名科学家竺可桢亲眼目睹了这一幕,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曾这样表达:「解放军之所以不入民宅,不是偶然的,而是出于他们统一、严格的纪律。这一点,只有解放军做到了。」

【入城守则】是由陈毅同志制定的,事实上,正是这份守则使得解放军得以保持「不入民宅,席地而睡」的原则。在解放上海前的三个月,陈毅同志就与相关领导讨论了有关部队进入城市的规定。他早早提出:「历来军队进城,往老百姓家里一住,干好事的不多。我们部队进去住哪里?要考虑。」

据说他得知古时有仁义之军在入城时坚决不侵犯老百姓房子的先例,因此备受百姓尊敬。在与相关领导商议后,他将「不入民宅」纳入【入城守则】,这也是解放军战士解放上海后坚决不进民宅、选择露宿街头的基本原因之一。

陈毅同志的【入城守则】不仅规定不允许士兵进入老百姓的房子,还包含了多条规定,如进入市区后不扰市民、不入民宅;骡马辎重和伙房不得进市区,指战员用钢盔盛饭就餐;不私受馈赠,不私取公物等等。这些规定一经发布,立即得到了解放军内部的广泛认可。

在人民解放军进入上海后,严格按照【入城守则】执行,各级领导干部更是以身作则,为士兵树立了榜样。军队指挥所不进入高楼大厦,军长、政委蹲在马路边上指挥作战。

这一消息传达到毛主席那里,他为人民解放军感到自豪,高兴地表示:「非常出色,正是应该这样,非常好。」

在上海解放的那个下午,天空中飘洒着绵绵的细雨,正值梅雨季节,气温并未完全回暖,雨丝轻轻洒在人们身上,带来一丝凉意。

然而,尽管如此,驻扎在城市中的解放军并没有寻求躲避雨的庇护,夜幕降临时,他们就地躺下,闭上眼睛,很快就沉浸在梦乡中。多日的激战让他们感到极度疲惫,即便在大街上,不到几分钟,也能听到他们安然入眠的鼾声。

或许他们并未意识到,在上海街头这一排排躺卧的解放军,形成了一幅深深打动人心的画面。有记者记录下了这一瞬间,这成为人民解放军是一支富有仁义之师风采的"铁证"。

当这张照片传播到国际上时,那些曾经对中国持轻视态度的国家,不得不承认中国的人民解放军确实是一支卓越的军队。

当时,一位年轻的资本家,荣毅仁先生,原本计划从上海搬迁至香港。然而,亲眼目睹了数万大军在街头就寝的场景后,他感到深深的触动。于是,他改变了原有的计划,决定留在上海,加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

在他看来,能够拥有如此强大而仁义之师的党派,必然能够引领新中国不断发展壮大,而他也愿意与之共同奋斗,为中国的繁荣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事实证明,他确实为新中国做出了许多卓越的贡献,并在晚年成为领导人之一。

解放上海、保护上海,这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古往今来,战争中的两军厮杀,胜负虽未可知,但最终受苦的却是百姓。城市遭破坏,人民伤亡,正义的将军也无法确保每个士兵都怀有慈悲之心。

然而,在解放上海的过程中,上海市民目睹了一场令人感动的场景。战士们宁愿冒着生命危险,将敌人引至空旷之地开火,也不愿伤及无辜百姓的家园。

即便建筑物已毫无掩护,稍有疏忽就可能中弹,但解放军仍冲上前线,用自身血肉之躯争取百姓一线生机。

上海解放战历时16天,并非因解放军无法更快结束战争,而是出于对上海的珍视。解放军自上至下都明白,解放上海固然重要,但保护好上海更为紧要。

即便在上海解放后,解放军依然秉持这一原则。一些民宅因无奈之原因受损,解放军竭力修复。上海市民亲眼目睹解放过程,对这支军队由衷感激,视其为自己的子弟兵。

英国著名将军蒙哥马利看过相关照片后感慨道:「我这才明白你们之所以能够战胜经过美国武装的蒋介石数百万大军。」

曾参与上海解放战争的士兵回忆,一支连队在战斗中发现一栋被大火吞噬的楼房,显然是敌军炮弹引发的大火。楼内有数十位群众,面对败势的敌军和生命岌岌可危的百姓,解放军毫不犹豫选择先营救群众。冒着炮火,他们搬来梯子,逐个将群众从窗口救出,成功将他们转移到安全地带。

该连队的指导员也在行动中受伤,有一位战士为救群众,在楼上被烈火包围,最终英勇牺牲。类似的故事在上海解放中屡屡上演,这群人民子弟兵用鲜血守护了上海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从古至今,再没有一支军队像这样将普通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置于至高地位。更为特殊的是,他们并不追求回报,只是为了心中的信仰。这正是宋庆龄女士在亲眼目睹这一场景时,深刻理解国民党军队难以回归的原因。

这支军队,即便拥有再先进的装备,也难以像这支军队一样真实地赢得上海群众的心。宋庆龄女士内心安慰满溢,最后再次注视着大街上安详入睡的解放军,微笑着转身,走向家门。

这一刻,她在心底默默对自己说,先生的遗愿终于有人继承,中国的未来近在咫尺。她眼前展现的是雨后初晴的上海新景象,她身后则是一群成为中国未来支柱的年轻人。

这次,她终于松了口气,因为她深知中国历史即将翻篇,他们那一代为之奋斗终身的光明即将到来。虽然孙先生未能亲眼目睹这一天,但她已经亲历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