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是他们与上党曾经的邂逅,才使长治的历史如此厚重

2023-12-18历史

伟大的文明从这里开始——神农炎帝尝百草

神农炎帝

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传位五百三十年。

炎帝所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传说炎帝部落后来和黄帝部落结盟,共同击败了蚩尤。

华人(不仅汉族)自称炎黄子孙,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

炎帝被道教尊为神农大帝,也称五榖神农大帝。

最惨烈的相遇——杀神白起和赵括的长平大火拼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公元前262年-前260年),是 周赧王 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秦国名将 白起 率军在赵国的 长平 (今山西省晋城 高平市 西北)一带同赵国的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军获胜进占长平,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

此战,是 秦 、 赵 之间的战略决战。

战争中,赵王在战争指导上,昧于秦强赵弱的基本形势,急于求胜,错误地坚持进攻战略。中秦国离间之计,弃用名将廉颇,而起用纸上谈兵的 赵括 代替廉颇;赵括遵照赵王意图,急于求胜,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

白起针对赵括骄傲轻敌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获得战争的胜利。

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 围歼战 。

既有诗还有雄壮的路过——曹操太行做诗【苦寒行】

苦寒行

北征登上太行山,山高岭峻多艰难!

羊肠坂路真崎岖,一路颠簸车轮断。

风吹树木声萧萧,北风呼啸发悲号。

熊罴当路面对我蹲坐,虎豹夹道发威狂嚎叫。

溪谷荒凉人烟少,大雪纷纷漫天飘。

抬头远望长声叹息,长途跋涉思绪如潮。

我心郁郁多么愁闷,真想东归返回故乡。

水深桥断难前进,大军徘徊半路上。

行军迷路失方向,傍晚还没有住宿的地方。

走啊走啊日久远,人疲马乏又渴又饥。

担着行囊边走边砍柴,凿冰煮粥充饥肠。

想起那篇【东山】诗,深深触动我的哀伤。

这首诗是 建安 十一年(206年)春,曹操亲征高干途中于鞍马间作成的。高干本是 袁绍 的外甥,又系其下属任并州牧。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时,因慑于曹操的武力而归降,次年又趁曹操北征乌桓之机,举兵反叛盘踞壶关口。为了平定北方,彻底铲除袁绍势力,曹操带着连年征战的疲劳,冒着北方冬春凛冽的寒风,翻越巍峨险峻的太行山,又率师北上作战。

伟大而艰苦的旅行——法显西游

法显西游

法显(334—420),俗姓龚,东晋襄垣县龚家庄人。东晋时代著名的旅行家、翻译家、地理学家,佛教高僧。他是中国僧人中最早去印度取经者,比唐僧(玄奘)西域取经早二百多年。法显有兄弟四人,其中三人都于幼年夭折,父母担心他也会夭折,3岁时剃度为沙弥。父母死后,他决心出家,20岁时受比丘尼大戒。法显「志行明洁,仪轨整肃」,因感慨经律严重缺乏,立志前往印度寻求。
隆安三年(399),法显与慧景、道整、慧应、慧嵬一行五人由长安启程西行,到天竺(今印度)等地留学。他们徒步跋涉,历尽千辛万苦,途中走了四年,到达印度时,只剩下法显与道整二人。时法显已近七旬高龄。法显取经前后十五年,游历狮子国(今斯里兰卡)、陀历国(今巴基斯坦境内)等三十多个国家,行程两万多公里,求取佛经戒律。
法显在游历印度期间,在中天竺巴连弗邑抄得戒律有【摩诃僧祗众律】、【萨婆多律抄】七千偈,还抄得佛典【杂阿毗昙心经】约六千偈、【蜒经】二千五百偈、【方等泥洹经】五千偈、【摩诃僧祗阿毗昙】等。在狮子国求得【弥沙塞律】藏本、【长阿含经】、【杂阿含经】、【杂藏经】等,这些都是中土前所未有的大、小乘三藏中的要籍。
义熙八年(412)九月,法显乘中国商船离开狮子国,两日后,海上遇到暴风,「如是大风昼夜十三日」,船队被暴风吹向东去,偏离了传统航道,进入太平洋深海地区,「大海弥漫无边,不识东西,唯望日月星辰而行」,「如是九十日许,乃到一国,名耶婆提」,「其国外道,婆罗门兴盛,佛法不足言」(【佛国记】)。据今人连云山先生考证,法显所去之地乃是中美洲洛杉矶到墨西哥的耶卡普尔科一带,比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到达美洲早一千零八十年。
法显与中国商船的四百余人在耶婆提国居住了五个多月,于次年五月再次下海,西航一百一十五天,九月回到山东青岛。
法显回国后,于义熙九年(413)秋南下建康(今南京),在建康道场寺同佛驮跋 陀罗及宝云译出的佛典有【摩诃僧祗律】四十卷、【大般泥洹经】六卷、【杂阿毗昙心】十三卷、【僧祗比丘戒木】一卷、【杂藏经】一卷、【方等泥洹经】二卷,共六部六十三卷。其他佛典,以后在南朝时期为中土西僧陆续译出,只有【长阿含经】在法显回国次年由厨宾沙门依据另一底本译出,法显此抄本埋没未传。
法显在译经的同时,把沿途所见写成【历游天竺记传】,即【佛国记】,也称【法显传】,记述了沿途各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概况,它不仅是研究各国的地方史、佛教史的珍贵原始材料,而且也是中国与南洋及太平洋海上交通最早的历史记录。

义字当头,浓浓的兄弟情——秦琼卖马

隋朝末年,在济南府当差的山东豪杰秦琼受命来潞州办事,不幸染病于店中,所带盘费俱已耗尽。无奈之中,牵着他心爱的坐骑黄骠马到西门外的二贤庄去卖。

秦叔宝将黄骠马拴在庄南大槐树下。

单雄信听说有人卖马,便去相马。秦叔宝早在山东就听说单雄信是一条好汉,只是眼下穷困潦倒,羞于颜面,难以通报真名实姓。偏偏单雄信听说卖马人是济南来的,便请他到府上吃茶,还顺便打听仰慕已久的山东好汉秦叔宝。秦叔宝谎称:「员外打听的人正是小弟同衙好友。」雄信闻知他与叔宝是朋友,随即修书一封托交叔宝,并付了马价纹银三十两,外加程仪三两,不在马价数内,还取潞绸两匹相赠。

却说秦叔宝瞒得了单雄信,却在潞州酒楼上邂逅了另一条好汉,他叫王伯当。王伯当告知了单雄信,害得雄信到处寻找秦叔宝。后来两位英雄终得相识,单雄信盛情款待,让叔宝在二贤庄精心养病八个月。离别时单雄信为其黄膘马配上了金镫银鞍,并以潞绸、重金相赠,从此二人结下莫逆之交。随后二人在推翻隋王朝的农民起义中同仇敌忾,为起义军创造了不可磨灭的业绩。唐朝兴起后,秦琼终身保唐,单雄信则抗唐到底。尽管单、秦二人后来分道扬镳,但患难中结下的兄弟情谊始终如故。【说唐】中的「秦琼建祠报雄信」,说的就是秦琼闻得擒了雄信,飞马来救。走到跟前,头已落地。叔宝抱住雄信的头,跪在地上,悲痛欲绝。后将雄信夫妻合葬在洛阳南门外,起造一所祠堂,名为「祠堂」,以报潞州知遇之恩。

一个悲情故事的起点——潞州别驾李隆基

李隆基(685-762年),即唐玄宗皇帝。中宗景龙元年(707年)四月,李隆基以临淄王的封爵和卫尉少卿的四品官职,兼任潞州别驾,第一次来到潞州(今长治市)。景龙三年(709年)十月卸任回长安。延和元年(712年),即帝位。在潞州治政近三年。

李在潞州时,多方延揽人才,收取民心,显示了杰出的政治才能,「有德政、善僚属、礼士大夫、爱百姓」。理政之余,还修造了一所宏丽的府第,后面建有「德风亭」(旧址在今长治市府上街)。亭西有辇道接「盾花梳洗楼」(旧名游岭,即今牛岭)。他常和潞州名士、幕僚、契友在这里赏景赋诗、评论国事。谈到唐太宗的赫赫功绩,他往往仰天长叹,似有无限感慨;谈到当时秉政的中宗、韦后,他不过微微一笑,似乎不屑一顾。而当大家谈到各自的抱负时,他却静静地听着,不置一辞。大家问他,他又笑而不答。酒到酣处,他离席起舞,吟唱起汉高祖的【大风歌】,大家才知道他的志趣不凡。由于他风雅博学,平易近人,礼贤下士,有识之士都乐于归附。李隆基选拔人才,能够不拘一格。如后来封为霍国公的王抟仲,「本高丽人」,父亲犯罪,没有官奴,只因「性识明悟」,他就引为心腹,让毛仲「伏事左右」。又如后来封为成纪侯的李宜德,为人家奴而「矫捷善骑射」,他就「以钱五万买之」。同时暗中蓄积武力,伺图展露身手。景龙三年(709年)十月,李隆基带着精锐将士卸任回长安,就让毛仲、宜德二人「挟弓矢为翼」,后来,李隆基以皇侄身份起事,诛韦后及其党羽,拥立他的父亲睿宗,为他不皇帝打通了道路。李宜德参加了诛除韦后的行动。王毛仲则参加了陈镇压太平主谋乱的行动,为李隆基当皇帝扫除了最后一道障碍。三年后,李隆基即帝位,开创了与「贞观之治」齐名的「开元盛世」。
开元十一年(723年)正月,李以皇帝身份再次来到潞州。侍驾而来的,还有张嘉贞、张说、张九龄、苗晋卿等名臣。他初九日进入潞州后,大摆筵席「宴父老」。并把当年故居改为「飞龙宫」,让张说写了一篇【上党旧宫述圣颂】,树碑勒石;还让张九龄写了一篇【圣应图赞】。而且免除了潞州五年的租税,赦免了「大辟」以下的所有罪犯。
开元十二年(724年),李东游泰山,回程途中又绕道潞州,体察民情,慰问疾苦,再次赏赐「父老」。
开元二十年(732年),李第四次来到潞州,对老年人普遍「赐粟帛」,让已经征募、即将开拔的士兵归里;另从别处征集,并再次免除潞州三年租税。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的宠妃武惠妃死了以后,玄宗整天郁郁寡欢,十分颓丧。后宫数千人中,又没有一个中意的。最为贴心的高力士深知主上的心意,遂到外宫寻觅,在寿王府见王妃杨玉环花容月貌,盖世无双,立即禀报玄宗。开元二十八年十月,玄宗派人把杨玉环接到临潼温泉宫。一见果然姿质丰艳,而且能歌善舞,聪颖过人,尤善逢迎。玄宗愁怀顿开。他已不顾什么老公公娶儿媳妇了,礼义廉耻已不复存在,先将杨玉环度为女道士,赐号「太真」,收入后宫受用。其时唐玄宗56岁,杨玉环刚22岁。

一个不平凡的抗争——陈卿起义

陈卿,平顺县青羊里石埠头村人,明朝嘉靖年间平顺农民起义军首领。

嘉靖三年(1524年),陈卿因不满统治者的欺压,来到青羊山组织起义,一年就组织起2万多人,正式在太行山的高峰风则岭上插起了农民起义军的大旗。

义军日夜活动于山西、河南之间,杀富豪,救贫民,声威震惊了明王朝。嘉皇帝于1525年派大军,第一次对青羊山起义军进行围剿,结果被起义军打得大败。潞城、黎城、壶关、潞州大部分地区被起义军占领。河南林县、河北涉县也成了起义军基地。

1527年农历十一月,明王朝对起义军进行第二次围剿,起义军采用正面迎击和迂回敌后奇袭的办法,再次粉碎了围剿。

经过战斗的严峻考验,起义军声威大震,兵分三路主动出击敌人。起义的迅猛发展吓得明王朝魂惊魄散,又派10万兵力分三路围剿起义军。义军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英勇不敌众退到马武寨据险固守。后因河南林县乡绅郝世昌告密、指路,官兵才攻下马武寨。陈卿率军突围转移,行至常军山遭敌伏击被抓,解往北京斩首。为了防止农民再度起义,明嘉靖八年(1529年)划潞城16里、黎城10里和壶关10里设为「平顺」县,意即平息了暴乱,让百姓依顺朝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