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朱元璋第四子,朱棣一出生就注定很忙的,在朱元璋的家庭计划里,北方的防线必须有「藩王」坐镇,朱棣是老四,比较排前,这个任务他跑不掉。
朱棣十岁的时候,他的岗位确定了,没有意外的话,下半辈子待在北京,这个地方可重要了,是原先大元的都城所在,十七岁那一年,和徐达长女徐氏正式结为夫妻,开始了一个男人完整的一生。
二十岁的时候,朱棣就藩,一开始的新婚生活,过得还算幸福,但朱棣不知道,他的人生最清闲的,就是这段日子了。
和妻子徐氏结婚那一年,长女永安公主出生,次年,嫡长子朱高炽出生,如此一来,燕王世子便有了,第三年,次女永平公主出生,也是这一年,燕王朱棣带着老婆家人开始前往北京,职责是一生镇守北京。
因为和妻子徐氏属于是「青梅竹马」,两人是有感情基础的,在燕王时期,朱棣的「侧室」屈指可数,他的子女大多数都是「嫡子嫡女」,属于是比较「奇葩」的一种皇帝,毕竟历史上的绝大多数皇帝,都是庶子庶女更多一点。
就藩之后的朱棣,过的日子并不是很快活,北京位于对抗北元的第一道防线,二十来岁的朱棣就已经要天天忙着守卫边境了,跟那些其他兄弟描述的美好生活根本不一样。
很快地,朱棣过上了「三点一线」的生活:
军旅、生孩子、回北京。
在后来的几年时间里,年轻的朱棣和年轻的徐氏继续「造人」,朱高煦、朱高燧,还有两个公主先后来到人世,这个时候,要说朱元璋哪个儿子最自律,除了朱标以外,朱棣绝对是排在第一的。
这种弟弟守边疆,哥哥拿江山的日子,也过得挺自在。
但世事无常,朱标在英年状态下早逝,给了朱元璋致命一击,脆弱的朱元璋开始看儿子们不顺眼,朱樉、朱棡经常有作风问题被朱元璋严厉训斥,或许朱棣这个时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不怎么敢找其他媳妇。
就这样,时间到了建文帝时期。
建文帝登基前,曾和四叔朱棣发生过摩擦,建文帝还派人监视朱棣,看看朱棣想干啥,朱棣在侄子登基这段时间里,忙着「装傻」,什么睡猪圈啊,傻笑之类的事情都做完了,他可不敢在这个时候生孩子。
随后又到了叔侄二人撕破脸皮的阶段,朱棣带着人马一路杀向南京「靖难」,军旅生活是很苦的,靖难之役,朱棣一路都很辛苦,这可是他事业的转型期,事业太重要了,他不可能说在这个时候干点别的啥。
唯有管住自己,才能功成。
公元1402年,把一手好牌打烂的建文帝「消失」在了大火燃烧的南京皇宫中,朱棣被内应打开城门,顺其自然地登上皇位,成为了大明第三任皇帝,朱棣的即位是很忙的,忙着清算建文帝的臣子,又忙着迁都。
正式坐稳皇位后,朱棣算是忙里偷闲了一会,但这个忙里偷闲的时间里,没有记载朱棣纳妾生子,纳妾倒是一直纳,但却是也没有再生下孩子,后世人对这个阶段的朱棣,表示了一点「怀疑」。
稍微闲的时候,朱棣都没有生出孩子来,不久之后,他为了「一劳永逸」,绝对带着大军北伐,他御驾亲征,国内的政治事理,就交给了太子朱高炽,这种模式就跟朱元璋和朱标是一样的。
「永乐北伐」,这是一个举国之力的漫长规划,北元势力春风吹又生,顽强至极,不说灭了他们,就连暂时性地遏制都做不到,为了后世子孙,朱棣就决定出发了。
永乐七年,朱棣派出「绥靖」的使者被杀,也是同年,北伐大军因为冒失而大败,亲征鞑靼,朱棣必须要提上日程了,跟北元的外交,朱棣只能是以战斗来回应,这个时候,朱棣也已经步入了中年了,身体机能开始下降。
徐皇后也已经不在人世了,朱棣心中那份纯粹的感情减少了,而他的儿子、女儿们都长大了,该成家的也成家了,朱棣心中的「传宗接代」的观念没有那么强烈,跟朱元璋不同,朱元璋当年是为了生儿子守卫家国。
把大事交给朱高炽,带着汉王朱高煦,朱棣就已经打了很多场硬仗了,永乐北伐是一个漫长跨度的问题,很大程度地削弱了草原的实力,第一次亲征,明朝就把几个强大的部落成功「招降」封王。
不过麻烦还是不断,朱棣的日子过得并不安静,永乐十二年,朱棣再次带着大军北上,草原恢复了实力,又再扰边大明,刚好首都在北京,朱棣带人北上不要太方便,于是便有了「忽兰忽失温」之战,大明再次获胜,几个蠢蠢欲动的部落又再次认怂了。
在永乐十三年之后,朱棣开始了一段较为轻松的生活,但是国内的事业也是没有停下,从太子朱高炽每天忙得快要失去自我就看得出来,但即便是开始闲了下来,朱棣已经开始老了,也许已经过了人生的黄金时期。
从历史的记载中可以看出来,朱棣的妃子是真的不少的,还有来自于朝鲜的妃子,后宫算是充实,但不知道是因为身体的原因,还是朱棣压根跟她们就没有什么来往,朱棣没有在她们生下留下龙种。
朱棣九个子女中,四子朱高爔和五女常宁公主是非嫡生的,这也就意味着,朱棣再努努力,就跟杨坚接近了,因为杨坚就是只跟自己的皇后独孤伽罗生孩子,而且朱高爔和常宁公主,生母的记载都是不详。
为何会不详?怎么说都是皇子皇女,只要一出生了,就必须把一切信息记录下来,永乐皇帝算是个有文治武功的千古皇帝,子女绝不可能被史官寥寥几笔带过,能够解释的是,朱棣对于这两个孩子的生母,并不重视。
只有不重视,下面的人记载才会模糊,甚至是刻意处理淡化掉,再结合朱棣的子女中的嫡庶比例,基本可以确定,朱棣对于这些妃子真的不怎么上心,或许朱棣为的就是不走朱元璋的老路,子女过多,皇权受威胁。
这一个理由,是极有可能的,朱棣知道藩王制度的危害,即便他曾经是藩王。
要说错,他跟建文帝谁都没错,错就错在这个制度,天生要君臣做对,所以朱棣也在削藩,遏制藩王们的权力,既然朱元璋的后代们都这么难打发了,自己的后代,更不是处理不了这些关系吗。
但也有人说,朱棣在登基之后就生不出孩子了,跟他的身体有着很大的原因,因为靖难之役数年艰难的环境,生理心理都压力倍大,朱棣在获胜后,身体也已经出现了病变,身上有病灶,因此皇嗣不诞。
不过这个说法只是一种可能性的猜想,因为朱棣登基后,压根没有说大方面寻找这类型的御医,好像完全不在乎一样,要不就是朱棣不在乎了,否则就只能是朱棣故意不留下种了。
永乐二十年到二十二年,朱棣发动了人生最后一次北伐,这一次出征,收获巨大,但朱棣也已经到达了人生的最后光阴了,他在归来的途中死去,在他死后,还出现了他的儿子、孙子们争权夺利的情况。
或许朱棣早就猜到了,这个时候的争权夺利,还真的是多一个人多一个变数,要说朱棣不想给朱高炽和朱瞻基一脉再增加难度了,这个理由倒是完全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