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霍光掌权19年,家族权倾朝野,汉宣帝为何能轻而易举诛灭霍氏?

2024-07-23历史

地节四年,汉宣帝对霍氏下手了。

霍光唯一的儿子霍禹被腰斩,霍去病的孙子霍云、霍山被逼自尽,不仅霍氏全族被灭,连嫁出去的女儿都不能幸免,被视为霍氏党羽被灭族的有好几千家。

要知道,此时距离霍光去世,仅仅过了两年。

霍光的儿子霍禹接替了霍光的大司马之位,霍氏在朝堂经营近20年,势力盘根错节。

为什么他们面对汉宣帝的清算,却如此不堪一击,想要造反,还没开始行动,就被一网打尽?

原因1:汉宣帝手腕高超,一步步分解霍氏势力

看汉宣帝灭霍氏的全程,不得不说,汉宣帝就像一个潜伏在暗处的猎人,一步步把猎物逼到自己预定的地方,再毅然出手,手段高超得很。

汉宣帝登基的时候,已经18岁了,完全可以亲政。可他面对霍光要还政的试探,却恭敬而谦卑地说,他无才无德,朝政之事还是要仰仗大司马大将军。

他的妻子许平君在生下女儿后去世,他明明怀疑服侍许平君的医者有问题,已经下令把他们下狱审查,却因为霍光一句话,又把他们全放了,再也不提这件事。

隐忍憋屈了6年,霍光终于去世了。

但他知道,霍氏势力依然强盛,还远远不到还霍氏翻脸的时候。

于是,他让霍光的唯一的儿子霍禹接替了霍光「领尚书事」的职责。这也就意味着,所有大臣给皇帝的上书,都要经过霍禹的审查和筛选,才能递到汉宣帝面前。霍氏依然把控着汉宣帝与群臣的交流通道。

一开始,汉宣帝是通过岳父许广汉传递消息,与可信任的大臣商议如何对付霍氏,后来他想出了一个叫做「封事」的办法,意思是大臣给皇帝的上书不用通过霍禹,而是直接把上书密封起来,通过中书令直接交给皇帝。

这么一来,霍氏就没法把控汉宣帝和大臣的交流了。对付霍氏的方式,以及其他大事,源源不断地直接呈交给了汉宣帝。霍氏的权力网,出现了巨大的漏洞。

霍氏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汉宣帝反手又给了霍氏几个甜枣,让他们纷纷升官了。

例如,霍光的女婿邓广汉,由保护太后的长乐宫卫尉改任少府,为汉宣帝管理财富;霍光的另一个女婿范明友,由保护皇帝的未央宫卫尉改任光禄卿,亦是平级调动。

霍禹本人,则不再担任右将军,无需屯兵,而是成为大司马。

这些调动,看起来都是升迁,或者调到了有更多油水可捞的地方,看起来是封赏,可实际上却是被削去了兵权。

不少在京城担任腰斩的霍氏党羽,也被以这种升迁的方式,被调离了京城,远离了权力中心。

原因2:霍氏没想过汉宣帝的目的是灭霍氏满门

霍氏都是人精,汉宣帝这些小动作的目的,自然瞒不过他们。

可是在汉宣帝的这些调动,看起来就像在恩赏霍氏,他们总不能说不愿意升官吧,也只好谢恩上任。

霍光的儿子霍禹气得称病在家躺了好多天。他的老部下任宣来探望他的时候,他愤愤不平地说:我哪是生病啊,是天子明明靠着我爹才当上皇帝的,如今却疏远我们霍家,而重用许家和史家,我憋不下这口气!

霍禹埋怨了一通之后,从床上爬起来,继续正常上朝、工作。

因为他深知,任宣劝解他的话是对的。霍光在世期间,权倾朝野,以至于能够废立皇帝,这样的光景再也不会有了。

这时候的霍氏,并没有做出什么逆反的举动。他们应该是觉得,在朝堂上只手遮天固然威风,退下来做个富家翁也不是不可接受。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意外的消息,让霍氏众人都懵了。

这天,霍氏照常召开家庭会议,会议上又是老生常谈的汉宣帝对他们越来越疏远,说着说着,竟因霍氏今非昔比而落下泪来。

这时,霍去病的孙子霍山埋怨说:外边说我们霍家的兄弟和女婿行为不端也就罢了,可为什么他们还传言说我们霍家毒杀了许皇后呢?这种抄家灭族的大罪,我们哪担待得起呀。

霍光的妻子霍显在一旁,越听越心惊胆战,只能支支吾吾地承认说,毒杀许皇后的事是真的,是由她派人投毒、霍光亲自善后的。

这下子,霍禹和霍山等人吓坏了。他们第一次意识到,汉宣帝不仅仅是想削霍氏的权,还想灭了霍氏,为爱妻复仇。

霍氏没有退路了,他们和汉宣帝将不死不休。

这时候,霍氏诸人为了保命,才匆匆忙忙地准备造反。

可是太晚了,汉宣帝早已步步为营,安排好了诛杀霍氏的天罗地网。

霍氏一有造反的迹象,就被汉宣帝扑灭了。

原因3:霍氏子嗣稀少,没有可以挑大梁的人

汉宣帝削弱霍氏的手段固然高超,可他绝不敢在霍光活着的时候使出这一招。

甚至连封皇后许平君的父亲为侯、立许平君的儿子为太子这样的事,都是在霍光去世之后才进行的。

霍氏在霍光去世之后一败涂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霍光一死,霍氏就没有足以挑大梁的人了。

霍氏的子嗣并不繁茂。虽说史书没有具体记载,但可以从汉宣帝削弱霍氏的过程看出,霍光的父亲霍仲孺,只有霍去病和霍光两个儿子长大成人。

霍去病亦是英年早逝,等到霍光去世的时候,他只留下了两个孙子,霍云和霍山。

霍光则只有霍禹一个儿子。

也就是说,霍光去世之后,他的儿子霍禹成为新的霍家家主,而霍氏当中可以作为顶梁柱的,也不过是霍禹、霍云和霍山三人而已。

这三个人,无一人继承了霍去病的骁勇善战和霍光的缜密谨慎,无一人有父祖的风采。

我们可以想象,倘若霍氏有一个像霍去病那般年少领军、实打实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汉宣帝还能如此轻易的削去霍氏的兵权吗?

可是在霍光主政期间,大大小小的仗没少打,霍氏诸人里立下最大战功的人,是霍光的女婿范明友,他曾以度辽将军的身份率军出征,大败乌桓,被封关内侯,后来又出征过匈奴。

可是他的这些战功,在他有霍光这个岳父做靠山的情况下,都不足以被封为列侯。

霍禹也曾以中郎的身份随范明友出征,一无所获而归。

可见,霍光是打算让霍氏和子弟们立下战功,巩固霍氏的权势与地位的。要是霍氏再出一个霍去病,就算霍光去世,霍氏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可无论是霍去病的孙子还是侄子,都没能继承霍去病的军事天分,要么在战场上一无所获,要么连上战场的能力都没。

以至于霍光一死,汉宣帝就可以毫无顾忌地削弱霍氏。霍氏诸人眼睁睁的看着汉宣帝以明升暗降的方式削去霍家兵权,却无计可施。

另一方面,根据霍光10余岁便跟随霍去病来到长安可以推断出,霍光去世的时候少说也有60多岁了,且掌权整整19年。

正常来说,哪怕仅仅是为了保住他死后霍氏的荣华富贵,他也早该为自己培养接班人了。

从霍光的儿孙、女婿、党羽遍布朝堂,连负责保卫皇帝和太后安全的卫尉也全都是霍光女婿来看,霍光就算没有篡位的野心,也不是甘于退让的人。

君不见曹操去世后,曹家的势力可没有就此衰落,汉献帝对曹操的儿子曹丕依旧毫无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曹丕篡位。

而霍光的儿子霍禹,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汉宣帝一步一步削弱霍氏,最后将霍氏一网打尽。

究其原因,自然是霍禹作为霍光的接班人,却能力不足,不足以接手霍氏的全部势力。

而霍光虽然在朝堂上经营多年,却因霍氏子嗣不丰且能力不足,以至于朝堂上盘根错节的势力都比较浮于表面,霍氏的威风本质上还是依托于霍光一人。

倘若霍氏能再出一个领军能力不亚于霍去病,或是理政能力不亚于霍光的年轻一代,霍氏的结局可能就不一样了。

写在最后

汉宣帝虽出生于民间,却仿佛天生就具备帝王心术。

他的前任刘贺,也有除掉霍氏之心,可刘贺一进长安,就借着荒唐的表面,处处和霍光对着干,至于只当了27天皇帝就被霍光废黜。

其实当时的霍光已经有60岁了,以汉朝人的普遍寿命而言,已经是半截身子埋入了黄土,霍氏又没有能够挑大梁的新一代。只要熬死了霍光,对付霍氏就不难了。

关于这一点,汉宣帝可比刘贺看得透彻多了。他在当上皇帝之后,以惊人的隐忍面对霍光,哪怕心里觉得如芒刺在背,表面上也对霍光恭恭敬敬。

霍光去世后,汉宣帝也没有急着拔除霍氏,而是步步为营,一点一点的削弱霍氏,最终将霍氏一网打尽。

他在民间长大,可没有人教他这一套帝王心术,这只能是天生的。

也难怪汉宣帝能在汉武帝之后,再次缔造西汉的辉煌了。

你觉得是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