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49年政协会议结束,原湖南省主席却高喊:中国国民党万岁!为何

2024-04-17历史

1949年政协会议结束,原湖南省主席却高喊:中国国民党万岁!为何

在新政协会议的会场上,代表们的谈笑声与议论声此起彼伏,气氛热烈而活跃。但在这个热闹的场景之前,有一个人提前到达了北平,他就是徐铸成。

作为原上海【文汇报】的社长,身份是候补代表。

徐铸成坐在会场的第一排,聚精会神地听着每位代表的发言。作为会议的组织者之一,他心里期待着听到各方的声音,看到他们对未来的展望和计划。

突然,一个代表走上台,台下的气氛略显紧张。徐铸成眉头微微一皱,他能感觉到一种异样的气氛,似乎有些不寻常。代表开始讲话,语气平稳,但话语间却透露着一股紧张和不安。

然后,那个意外的瞬间发生了。代表的声音突然变得高亢,几乎是在一瞬间,会场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徐铸成和其他代表们愣在原地,难以置信地凝视着那个代表,仿佛这一切都是一场梦境。

「中国国民党万岁!」那声音犹如惊雷般响彻整个会场,每个人都被吓了一跳,而徐铸成更是感到心头一震。

这个令人震惊的时刻很快就过去了。一个人影迅速冲上台,面对那个发言的代表。他是粤军名将、前湖南省主席吴奇伟。徐铸成认出了他,心中不禁松了一口气。

「吴先生,这个……」 徐铸成喘着气,试图解释这个令人尴尬的情况。

吴奇伟却已经笑了起来,「哈哈,抱歉,抱歉。我是想喊‘共产党万岁’,但是……」 他顿了一下,显得有些尴尬,「我一直参加国民党的会议,习惯性地就喊了原来的口号。」

会场上的气氛渐渐缓和下来,一阵轻松的笑声在人群中传播开来。徐铸成也跟着笑了起来,这场突发事件虽然令人意外,但最终化解得还算圆满。

吴奇伟,一个平凡的广东青年,却在乱世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

他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后,回到家乡加入了革命队伍。随着辛亥革命的持续发展,他加入了被孙中山和陈炯明重新组建的粤军。在那场历经千辛万苦的战争中,吴奇伟凭借着过人的勇气和军事天赋,很快脱颖而出。

有一次,他在南昌保卫战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指挥才能。当时,南昌被北洋军阀围困,局势危急。吴奇伟带领着手下的部队,巧妙地利用地形,采取闪电袭击的策略,成功突围并迅速反击,给北洋军阀以重创,保卫了南昌。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振奋了士气,也展示了吴奇伟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

他在武昌起义中的表现也令人瞩目。吴奇伟敏锐地把握战场形势,果断决策,成功地指挥部队占领了关键的据点,为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吴奇伟的军事才能和勇气在粤军中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尊重。

1930年,中国大地动荡不安,政治势力交织,军阀混战。

汉口城战,硝烟弥漫,战火纷飞。吴奇伟身披戎装,率领着他的部队奋勇作战。在城池的攻防之中,他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顽强的意志。尽管面对敌军的顽强抵抗,吴奇伟依然带领着他的部队攻城拔寨,为革命事业贡献了一份巨大的力量。

随着战局的发展,吴奇伟逐渐成为了北伐战争中的焦点人物。他指挥下的第四军,凭借着出色的作战表现,被誉为铁军,成为北伐的中流砥柱。在贺胜桥之战中,吴奇伟亲自率领部队,奋勇杀敌,最终夺取了胜利,为北伐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正当北伐的火焰燃烧着整个中国大地时,政治的阴云也渐渐笼罩了革命的前景。蒋介石的权力崛起,使得革命政府内部陷入分裂,粤军也受到了影响。吴奇伟等粤军将领发现自己置身于政治的漩涡之中,他们曾经的革命理想与现实的权力博弈产生了冲突。

1940年,国共内战的硝烟弥漫在中国大地上。

吴奇伟率领的部队投靠了蒋介石,成为粤军的一支重要力量。蒋介石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急需地方军队的支持,于是大力提拔吴奇伟等人。

吴奇伟被任命为第四军军长后,他的部队被编入陈诚的中路军,参与对红军的围剿。1940年的长沙战役中,吴奇伟率领的部队在国民党军的进攻下,成功收复了长沙,这场胜利使得他在蒋介石心中的地位更加稳固。

1941年的川陕边区战役中,红军取得了重大胜利,使得蒋介石不得不调整战略,再次发动对红军的围剿行动。

吴奇伟领导的第四军也被投入到这场围剿战中。在战斗中,他们遭遇了激烈的红军抵抗,损失惨重。在一次战斗中,吴奇伟的部队陷入了包围圈,局势十分危急。

吴奇伟面对着残酷的战场,看着自己的战士们一一倒下,心中充满了无力感和悲愤。

"副官,我们的情况越来越危险了,红军的火力太猛了,我们必须想办法突围!"吴奇伟皱起了眉头。

副官沉思片刻,然后沉声说道:"军长,我们是否应该考虑撤退,争取重新组织部队,避免再次受到重创?"

吴奇伟默默地凝视着远方的战场,最终点了点头:"好,我们立刻撤退,不能再让战士们白白牺牲了!"

于是,在红军的火力覆盖下,吴奇伟率领残余部队成功突围,虽然损失惨重,但至少保住了一线生机。

随着第五次围剿的展开,吴奇伟和他的部队将再次面临生死考验,而战争的残酷也将继续摧残着每一个参战者的心灵。

此时,已经是遵义会议之后了,红军的变化超出了他的意料,他原以为他们会在追击中被逼入绝境,被彻底消灭。但是,红军的行动灵活且迅速,一次又一次地从他的手中溜走,令他无从下手。

「吴将军,怎么办?」身边的副官问道,声音中透着担忧。

吴奇伟皱起眉头,思索着如何应对眼前的局势。「我们必须尽快找到他们,不能再让他们有机会继续逃脱。」

随着吴奇伟的命令,部队再次启程,向着红军的方向追去。

但是,红军的一支游击队利用山谷中的隐蔽地形,成功伏击了吴奇伟的后勤部队。他们袭击了黔军的补给车队,摧毁了大量的物资和武器,造成了重大的损失。这次伏击不仅让吴奇伟陷入了物资短缺的困境,还使他们失去了后勤保障,士气受到了严重打击。

在红军的夹击下,吴奇伟的部队陷入了混乱和恐慌之中。他们的主力被困在老鸦山一带,无法有效撤退或进行反击。红军则利用机动性和灵活性,不断发起进攻,将他们逐渐逼入绝境,最后不得不撤退。

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这场战役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之一。吴奇伟被任命为第十八军团军团长,率部赶往淞沪战场。他的任务是在日军强大的攻势下保卫上海,阻挡日军的侵略。

日军的优势非常明显。他们在淞沪战场上集结了大量现代化装备,航空兵和舰炮为陆军提供支援,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部队频频发动猛烈攻势。在此背景下,吴奇伟的任务尤为艰巨。但是,他没有退缩,而是以一贯的勇猛与果敢带领部队迎战。

吴奇伟率领的部队与日军在罗店等地展开激烈的交战。他们在敌军优势火力的威胁下仍然顽强抵抗,尽管部队伤亡惨重,但在吴奇伟的指挥下坚持战斗了多日,直至被命令撤下。吴奇伟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和军事策略得到了同僚和士兵们的赞誉。

淞沪会战后,吴奇伟继续领导粤军部队,展现出他的军事才干。在1938年7月,日军集结主力沿长江两岸向西推进。吴奇伟此时已经升任第九集团军总司令,他迅速调集各路部队,阻击日军的进攻。

吴奇伟的应对非常迅速。他率部在九江南部对日军101师团进行了一次重创,这让日军高层大为震怒,为了尽快突破,日军计划采用迂回战术,一举击溃正面国军主力。在吴奇伟等人的指挥下,国军构筑了一条韧性十足的防线。尽管日军27师团尝试迂回包抄,但被国军反包围,计划失败。

吴奇伟在抗战中表现出色,特别是在万家岭大捷和鄂西会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尽管吴奇伟的功绩突出,蒋介石对他始终保持警惕,并对粤军将领的兵权进行了剥夺。这一系列决策背后可以看出蒋介石对军队内部派系的控制和巩固权力的策略。

首先,粤军在抗战中的优异表现固然值得赞扬,但蒋介石对地方军阀力量的扩张一直保持警惕。他需要确保国民政府和中央军队的权威,并避免地方军阀在战后可能对国民政府造成挑战。

因此,他选择通过调动粤军将领,剥夺他们的兵权,以削弱粤军在地方的影响力和独立性。

其次,蒋介石对吴奇伟等粤军将领的警惕也与他们在抗战前的历史背景有关。粤军一直是地方势力的代表,和蒋介石的中央势力有一定的矛盾。

尽管吴奇伟早早投靠蒋介石,但由于他与粤军的渊源以及其在战场上的独立指挥权,蒋介石难免对他心生戒备。

蒋介石的决定受到一些历史学家的质疑,他们认为这是一种短视的行为。著名历史学者唐德刚在其著作中指出,蒋介石在抗战期间对粤军和其他地方势力的削弱,可能削弱了抗战的整体实力,尤其是在面对日本的侵略时。

此外,蒋介石在抗战后期对吴奇伟等粤军将领的调动,也导致了国民党内部权力结构的进一步集中,削弱了战后的军队战斗力。这对战后国民党在大陆的困境起到了负面影响。蒋介石对地方势力的排挤,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党内团结和稳定的破坏。

综合来看,蒋介石对吴奇伟等粤军将领的安排是基于维持权力平衡和控制军队的考量,但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抗战的整体实力,并对战后国民党的处境带来负面影响。

1949年7月,吴奇伟在粤东宣布起义,这一举动背后的原因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从时间的角度来看,这正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国民党势力逐渐衰败的时期。在这种形势下,吴奇伟选择起义,意味着他对国民党政府的未来缺乏信心。

吴奇伟对蒋介石的失望由来已久,他看清了蒋介石在内战中的真面目,并且因自身健康问题,长期不愿与解放军正面交锋。对内战的厌恶和对蒋介石的不满促使他开始寻找新的方向。

其次,中共方面为争取吴奇伟所做的努力起到了关键作用。许多地下党员与吴奇伟进行了思想工作,这其中不乏他过去的旧部和熟悉的朋友。这些人以个人关系为基础,向吴奇伟传递中共的立场和主张。

在与中共的接触中,吴奇伟逐渐认识到中共主张和平解放、避免更多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的立场,这与他对内战的厌恶相契合,使他产生了与中共合作的意愿。

此外,吴奇伟的起义不仅对他个人有重要影响,也对整个广东解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最终,吴奇伟在粤东正式宣布起义,他的选择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对广东的解放产生了重要影响。毛主席等人对他的起义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不仅是因为他改变了立场,更是因为他的行动为解放事业作出了实际贡献。

吴奇伟之所以选择起义,既是对内战的反对,也是对和平与民主的追求。

吴奇伟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广东省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为地方政府和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在广东省人民政府委员的职务上,积极推动了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他致力于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推动了广东省在各个领域的发展,为建设新中国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广州大学的董事长,吴奇伟注重教育的发展,致力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他倡导思想解放,促进学术交流,为培养优秀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他的领导下,广州大学成为了新中国重要的高等学府之一,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吴奇伟晚年将大部分精力用于编撰【第四军纪实】,他以自己丰富的经历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深入挖掘了第四军的光荣历史,为后人传承和弘扬革命传统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努力使得第四军的英勇事迹得以永久留存,激励着新一代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尽管吴奇伟曾经有过不同的立场,但在新中国成立后,他的无私奉献和卓越贡献得到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肯定。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