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新四军有四个师长参与授衔,前三个都授大将,为何他却是上将?

2024-06-08历史

抗战时期新四军的发展,可以把皖南事变作为分界线,划分为两个阶段。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后,新四军进行重建,部队编为七个师。到了抗战胜利时,新四军七个师加上地方武装,总兵力已经达到了三十余万。

当时担任新四军七个师师长的,都是我军的优秀将领,战功卓著。1955年授衔时,新四军有四个师长参与了授衔,还有三个师长因为离开了军队工作系统,所以未能参与评定军衔。这三人分别是第五师师长李先念,第六师师长谭震林和第七师师长张鼎丞。

而参与授衔的新四军四个师长中,第一师师长粟裕,第二师师长张云逸和第三师师长黄克诚,都被授予了开国大将。只有担任第四师师长的张爱萍,最后却是上将军衔,这是为何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张爱萍1929年加入红军,先后参加了第三、四、五次反「围剿」作战。长征途中,张爱萍历任红3军团第4师政治部主任,第11团、第13团政委,他多次担负军团前卫和后卫,率部英勇战斗,冲锋在前。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爱萍组织过抗日游击战,做过统战工作。1939年底,张爱萍任新四军第6支队第4总队总队长兼政委。他广泛团结、扩大抗日力量,开辟了很多根据地。

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张爱萍被任命为新四军第3师副师长兼第9旅旅长,师长是黄克诚。1942年,彭雪枫在战场上壮烈牺牲,张爱萍接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职务。也就是说,相比于前三位师长,张爱萍是中途晋升的,在资历和战功上都要稍逊一筹。

解放战争爆发后,张爱萍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但由于在战斗中负伤,不得不赴苏联治疗,因此错过了很多重大战役。直到1948年底,他伤愈回国,担任第三野战军前线委员会委员。在此之后,张爱萍奉命组建人民海军,并组织指挥了「大陈岛战役」。

1955年授衔,因为资历和战功不是特别突出,加上错过了解放战争,因此张爱萍最后被授予了开国上将军衔。虽然比前三位师长要低一级,但张爱萍后来的成就却很大,曾经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官至副国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