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53年,林徽因去世前的罕见工作照,瘦到脱相!

2024-04-03历史

一张旧照片,捕捉了一个曾经美丽动人的女子晚年的憔悴容颜。她就是林徽因,一位在上个世纪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做出卓越贡献的女性。照片拍摄于1953年,林徽因49岁高龄,但由于多年被肺结核摧残,她的面容已极度消瘦,仅从那双熠熠生辉的眼睛中,你或许还能窥见她年轻时的风采。

这是一张罕见的工作照,见证了林徽因对事业的执著。哪怕身体每况日下,她仍不曾放弃,挺着摇晃的身躯继续前行,用生命的余热温暖着自己深爱的古建筑。林徽因就这样默默地活着,直到1955年离世,年仅51岁。她的一生可谓精彩纷呈,在这平凡的一张工作照背后,酝酿着一段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

仿佛还能听见时光的声音,把我们拽回上世纪20年代的北京城......

一袭青衫,发髻高束,15岁的林徽因娥娥而出。她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小就对书画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她的父亲林长民是清末民初著名学者、教育家,对林徽因的教育倾注了无限精力。1920年,在获得百年一遇的留学机会后,林长民带着16岁的林徽因远赴欧洲,足迹遍布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不但开阔了视野,也坚定了林徽因对艺术的热爱。

回国后,父亲的影响让林徽因进入北京高师读书,开始了正式的艺术修行。同年,一位年轻英俊的男子梁思成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毕业归来,师从著名建筑大师曾任华北联大校长的梁启超,开启了他的事业征程。梁启超是维新变法的主将之一,被誉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人物"。出身于这样一个显赫家族,梁思成从小沉浸在书香门第的氛围里,个人修养了得。

1924年,两人相继考入宾大艺术院。在异国他乡的校园里,梁思成和林徽因相识相知,彼此都为对方才华出众的一面所折服,缓缓勾勒出一段旷世情缘。四年的海外求学生涯,二人互相砥砺、共同进步,最终双双以优异成绩赫赫有名,受到师长的赞赏。林徽因的艺术造诣孤标时领,梁思成则已是独当一面的建筑翘楚。

1927年的一张合影,记录了他们在宾大的最后一年。照片上,梁思成身着笔挺的西装,林徽因手持大扇子,一袭淡雅长裙,在异国的校园里显得格外出众。两人眉眼间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与朝气,谁也想不到,就在一年后的1928年,他们将于温哥华完婚,开启了一段百年传奇佳话。

婚礼上,林徽因亲自设计了婚纱,那身白纱芭蕾舞裙虽然在今天看来有些陈旧,但在当年确是相当时尚前卫。她美艳动人的容颜吸引了众多才子的青睐,诗人徐志摩就多次公开表达对她的爱慕,可惜都无疾而终。林徽因最终选择了梁思成,这个肤浅上看或许是一桩略显门不当户不对的"家世联姻",实则是两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凭藉共同信念而产生的真挚情爱。

他们的婚姻生活一直保持着甜蜜和谐的状态,至少在1929年林徽因生育完两个孩子梁再冰和梁从诫之前是如此。一张当年拍摄的照片可见,产后的林徽因虽然面色略显疲惫,但仍是那么美丽迷人,充满着独特的知性气质。这是梁思成为妻子留下的珍贵纪念。

此后30余年,林徽因和梁思成一同投入到了古建筑保护事业中。作为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古建大师"夫妇,他们旅遍祖国大江南北,探访布满风霜的石砖瓦木,用手中的铅笔和相机镜头记录下这些古老建筑的容颜。曾几何时,这些斑驳的砖瓦屋脊承载着华夏文明的灿烂辉煌,见证了历史的兴衰更迭,当时的光景一定美不胜收。可惜岁月无情,她们正在一点点凋零、消逝。

面对国宝级文物建筑遭到摧残涂污的凄惨景象,林徽因曾悲愤难平。为了古城墙和古建筑能够完好保留,她不得不孤注一掷,据理力争,用双脚丈量祖国每一寸神圣的土地。就这样,她和梁思成用双手和心灵,描绘记录下大批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这一过程中,林徽因付出的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她废寝忘食地工作,长年在露宿风餐中颠沛流离,身体状况每况愈下。1926年,她就已被查出患上了肺结核。可她舍不得放下工作,全然忽视了病情的严重性,继续执着地奔波。当1953年那张影像被摄下时,她的肺结核已经到了晚期,整个人憔悴不堪,仅剩下一层皮包骨头。

照片里,眼神忧郁苍老的林徽因正拿着一支笔在低头工作。身后堆满了典册文件,一张陈旧的书桌凌乱地摆放着她辛勤工作的印记。从这个角度望去,她显得如此单薄苍老,但眼神里却孤勇坚定,似乎在对抗着某种无形的力量。是的,正是对中华文化遗产的那份执着和对自我事业的奉献精神,支撑着林徽因一路走来。

回顾林徽因的人生轨迹,她就像一个不懈追求的旅人,持之以恒地走下去,把青春年华全部燃烧在了事业的路途上。1953年,她已49岁高龄,走过了漫长而崎岖的一生。但这一切都是自己主动选择的人生道路,她从未后悔过。

出身书香门第的林徽因,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养成了高雅的气质和审美情趣。父亲林长民更是当时最先进的开明人士,他反对旧式教育模式,主张新式教育,极力反对包办婚姻等陋习。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林徽因汲取了知性、独立的人格特质。

16岁时,林长民更是怀着培养独当一面女性的雄心,带着林徽因远赴欧洲留学。在那个年代,能获此殊荣的女性实属罕见。旅居海外,不仅开阔了林徽因的视野,更让她萌发了对艺术的浓厚兴趣。回国后进入师范学校学习美术,她的才华迅速绽放,成为当时傲视群伦的佳作云集。

然而,林徽因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1924年考入宾大艺术院后,她遇到了梁思成这个改变她一生的重要人物。两人相识相知,发现彼此有着天生的艺术天赋,对美好事物也怀有共同的追求和执著,从而在这殊途同归中结下了莫逆的情缘。

他们的婚姻给人一种"不将就"的觉感,实则是两个追求卓越事业的人用独立精神和开阔眼界凝聚了真挚的爱情。婚后,林徽因和梁思成一同投身古建筑保护事业,以双手和双脚丈量祖国每一寸亲人土地,他们驰骋疆场,用心血为无数古迹镌刻生命。

然而,事业的道路并不平坦。为了捍卫承载中华文明的古建遗产,林徽因不得不孤军奋战、孤注一掷。她长期在野外工作,劳累过度加之居住环境恶劣,终于在1926年查出患上了肺结核。但她仍旧孜孜不倦,直到病入晚期,才不得不被迫停下脚步。

即便如此,林徽因也没有放弃笔耕不辍。1953年的那张工作照,见证了她对事业的无怨无悔。尽管面容枯槁,肌肤皮包骨,但眼神里的执著从未动摇过。她生命的最后时光,都用在了为古建而努力的工作岗位上,直至离世。

生命的最后一程,往往最能体现一个人对理想的执着。林徽因就是如此,临终前的她仍在为中国文化遗产而矢志奋斗,哪怕只剩最后一缕生机,也不曾放弃。她无怨地把生命的全部热量都燃烧在心中的那团永不熄灭的理想之火上,如同一捧幽香徐徐散去,终老于斯。

林徽因离世时年仅51岁,离开时却留下了一个永垂不朽的传奇。她用自己的人生诠释了什么是对事业的执着,什么是对理想的坚持,她的精神将永远在人们心中闪耀。

一个多世纪过去了,当我们重新凝视那张1953年的工作照时,不禁对林徽因肃然起敬。这张平凡的照片,见证了一位杰出女性生命的最后馀晖,也永远地定格了她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和对理想的永恒执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