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56年,提到张学良,周恩来褒奖:无论如何,他是千古不朽的人物

2024-01-30历史

前言

1975年12月20日,周总理已经处于弥留之际,当他又一次的从昏迷当中醒来,便第一时间将罗青长叫到身边嘱咐道: 「不要忘记台湾的老朋友」 ,虽然周总理并没有完全点名这里的「老朋友」,但是,罗青长却深深的明白, 这里面肯定是包含了张学良将军。

有些人,即便没有日日在一起,却也能成就一段深厚的友谊,周总理和张学良便是这样。

张学良秘密会见周恩来,送上大洋整三万

1936年1月,红军主力渡河东征,但是,在这之前,他们还必须得巩固后方,于是,毛主席率军东征之前,便对周恩来予以安排: 坐镇陕北,负责后方工作, 当然,周总理还肩负了一项重任,—— 做张学良的工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当时,张学良手中握有20万大军,且担任着西北「剿共」副总司令代行总司令职务,所以,做好他的工作无比的重要。

周恩来先将在作战当中被我军俘虏的东北军107师的团长高福源送回去,让他向张学良处转达我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诚意,同时,高福源也被放回,感受到共产党这边的诚意后,张学良很快就提出同共产党正式代表会晤商谈的想法。

周总理心里十分高兴,便将李克农派去和张学良进行张氏谈判,李克农完美完成任务,达成了几项协议,只是,协议里面有一项是 请毛泽东或者是周恩来和张学良进行直接会晤,双方进一步地商谈抗日救国大计。

周总理听完李克农的汇报后,就立刻给在东征前线奋战的毛泽东发去电报,毛泽东很快回电,让周恩来找一个适当的时机去面见张学良。

一番寒暄过后,周恩来和张学良两人坐在一块,虽然两人之前从来没有见过面,但是,初次相见,却产生了一见如故之感。

为了活跃气氛,周总理率先说自己是在东北长大的。

张学良听后笑着说他知道,这件事他的老师张伯苓已经讲过了。

周恩来这边满腹疑问,之前从来没有听过张学良在南开读过书啊,想到这里,他便问出来, 「何以说张伯苓是你的老师?」

张学良也没准备隐瞒,便全部和盘托出, 他原来抽过大烟,也打过吗啡,后来还是在张伯苓的规劝之下,将这些完全戒掉,水到渠成的,他拜了张伯苓为师。

说到这里,张学良也爽朗一笑, 所以他们二人是同师。

两人在直率的气氛当中长谈了将近5个小时,全程气氛都很融洽。

对于中共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张学良完全同意,他说: 「红军是真抗日,抗日和剿共不能共存。」

后来 ,为了帮助边区解决经济困难,张学良还赠送给红军三万块银元,以后又补送了20万法币。

事后,周恩来还对李克农等人说: 「谈的真好。想不到张学良是这样爽快的人,是这样有决心有志气的人。出乎意料,真是出乎意料!」

对于他们谈到的基本问题,周恩来第二天就给毛主席他们拍去了电报。而张学良和周恩来的首次见面,在后来改变了当时抗日的格局。

周公来了,一切就有办法了

1936年,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突然之间爆发了。

在事变发生之前,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听到这件事,事变发生之后,对于中共已经非常信任的张学良立刻就给当时在保安的中共中央发去了电报,希望能够吸取中国共产党的意见,中共中央接到电报以后,立刻就进行了紧急磋商,当天深夜,毛泽东和周恩来就给张学良复电:

恩来拟来兄处,协商大计。

12月13日中午,他们再次发去电报:

恩来拟来西安与兄协商尔后大计,拟请派飞机赴延安来接。

张学良复电:

现此间诸事顺利,一切恩来兄到后详谈。

西安事变后,12月17日,周恩来赶赴西安。

等待周总理的就是张学良的专机,张学良还派了刘鼎去接周恩来,飞机在西安机场徐徐降落,已经是17日的晚上,张学良早已焦急地等待周恩来得到来。

12日那天他们虽然已经将蒋介石扣押了起来,但是,对于下一步,他们却迟迟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计划和统一的认识,有很多事情都得等候周恩来到了之后才能共同商议。

对于中共和周恩来,张学良予以极大的信任,张学良说: 「周公来了,一切就有办法了。」

经过和周恩来的商谈,张学良彻底安定下来。

24日晚上,在宋氏兄妹陪同下,周恩来去面见了蒋介石。蒋介石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突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 「蒋先生,我们有十年没有见面了,你显得比从前苍老些。」 回头一看,竟然是熟人周恩来,他当即放松下来,点着头叹了一口气说 :「恩来,你是我的部下,你应该听我的话。」

周恩来并没有被他的话影响到,而是坚决表明态度 :「只要蒋先生能够改变’ 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蒋先生的话,就连我们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的指挥。」

在周总理机智而又诚恳的话语之下,宋美龄说 :「以后不剿共了,这次多亏周先生千里迢迢来斡旋,实在感激得很。」

蒋介石这边也做出了口头承诺 :「只要我存在一日,中国决不再发生反共内战! 」

25日下午,张学良在得到蒋介石的口头承诺之后,为了确保蒋的安全,便不计个人安危,亲自将其护送乘飞机离开西安。周恩来听到消息以后,赶到机场,想要劝一劝张学良不要亲自送蒋介石去南京,然而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飞机已经腾空而起,望着苍天,周总理眼含热泪,反复地呢喃一句话 :「张副司令,张副司令……」

蒋介石一离开西安,态度就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飞机刚到他嫡系部队的地盘,蒋介石就立刻变得有恃无恐,后来,张学良失去了自由,开始了他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囚徒生活。

无论如何,他是千古不朽的人物

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之后,周总理一直挂念着这件事,每次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谈判的时候,周总理都会提出让他们释放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将军的要求,但是,这件事迟迟没有结果。

1949年,国民党政权崩溃在即,周总理又一次地提出了自己的请求,当时李宗仁表面上进行了允诺,但是,蒋介石却在私底下搞了一些小动作,背地里将杨虎城将军杀害,而张学良这边的人则是收到了将张学良押到台湾的密令。

国共谈判破裂之后,以张治中为首的国民党代表团做出了回南京述职的决定,得知此事后,周总理进行了一番用心良苦的劝说, 他已经对不起一个姓张的朋友,所以不能再对不起另外一个姓张的朋友了。 周总理的话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张治中将军这才没有步了张学良的后尘。

1956年,周恩来提起张学良还说: 「汉卿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是个遗憾,但无论如何,他是个千古不朽的人物。 」对于张学良为国家牺牲一切的举动,周总理十分敬佩。

1961年,为了纪念西安事变25周年,周总理还特地在中南海西花厅设宴招待了张学良、杨虎城两家的亲属。席间,张学思谈到哥哥被软禁,杨虎城将军被残忍杀害时,早已痛哭不已,泪流满面,而一向都是沉稳的周总理也十分动容,给予了二位高度评价,将他们称之为 「千古功臣、民族英雄」。

自从张学良被蒋介石他们押解到台湾之后,周总理就一直在想方设法地向他传递自己的思念之情,但是,两岸之间相隔咫尺天涯,想要联系上谈何容易。

后来,在得知张学思和夫人要去香港探亲,于是专门宴请了他们,还托他们将自己手书的几句话带给张学良。

1975年12月20日,周总理已经处于弥留之际,当他又一次的从昏迷当中醒来,便第一时间将罗青长叫到身边嘱咐道: 「不要忘记台湾的老朋友」, 虽然周总理并没有完全点名这里的「老朋友」,但是,罗青长却深深的明白,这里面肯定是包含了张学良将军。

1990年6月4日,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还专门致电张学良,向他祝寿:

去台之后,虽遭长期不公正之待遇,然淡于荣利,为国筹思,赢得人们景仰。恩来在时,每念及先生则必云:「先生乃千古功臣。」......先生当年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祖国统一振兴中华大业。为其必当不远。想先生思之亦欣然而自慰也......我和同辈朋友们遥祝先生善息珍重,长寿健康,并盼再度聚首,以慰故人之思耳!

在这里,邓颖超不但表达了自己的衷心祝愿,也包含了周总理生前没有实现的心愿。

周总理去世之后,罗青长就一直惦记着周总理的嘱托,想方设法地将周总理对他的思念传递过去。

1992年,张学良之子张闾琳前往沈阳参加阎宝航烈士的纪念活动。罗青长得知这个消息以后,将周总理的四句话又手书托他转告给张学良。四年后,阎宝航的女儿阎明光准备前往美国去看望张学良了,临走之前,还专门询问罗青长有没有什么话需要她捎,罗青长再次手书周总理的四句话请她代为转交。

这一次,张学良真的看到了,在欣喜之外,他还亲自询问阎明光, 「这是不是周先生说的?」 虽然张学良和周总理相处时间不长,但是,他们的友谊经受住时间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