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美国若插手台湾问题,咋办?邓公早给出答案:美国只有两个选择

2024-01-30历史

美国若插手台湾问题,咋办?邓公早给出答案:美国只有两个选择

在1980年初,美国积极推动对台军售,甚至考虑向台湾提供F16战斗机。当时,国际社会观望不前,很多西方国家认为,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与美国不会产生矛盾。

邓小平亲自领导打破了这种西方国家的幻想。在1981年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他坚定地表示:「不要害怕中美关系倒退,更不要畏惧停滞……中美关系中的核心问题是台湾。对于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我们不能含糊其辞。」他多次强调,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式是中国的内政,到时候,美国只有两个选择。

在中美建交初期,美国为何采取这种行为?邓小平所提到的「两个选择」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国共内战结束后,国民党败退至台湾,蒋中正背水一战。1949年初,国民党的失败已成定局,全国解放只是时间问题。尽管蒋介石仍在顽抗,但他早早为自己规划了三条后路。一是地势险要的西南地区,二是与两广隔海相望的海南岛,三是福建海峡之外的宝岛台湾。

虽然西南地区地势险要,但毕竟是大陆的一部分。海南岛发展相对滞后,且受到桂系势力的威胁。因此,1949年12月,蒋介石带着大量黄金、文物和数十万国军悄然逃往台湾。实际上,早在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就全面接管了日本侵略者留下的工业基础。台湾地理位置独特,正好位于美国远东战略的关键节点。

基于这些条件,蒋介石多年来一直梦想「反攻大陆」,并在台湾进行了深度布局。福建沿海居民经常受到国军骚扰的同时,我军也积极筹备武装解放台湾的计划。

台湾地势险要,得到美国的支持,而解放军海上实力不足,在多次交锋中屡次受挫。

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再次干扰了解放台湾的计划。

在台湾逗留期间,蒋介石对奉化溪口的故乡充满思念,品尝家乡口味的咸笋,居住在以故乡命名的「慈湖」行馆,频繁派遣侦察机检查母亲坟墓的状况。

对于美国试图分化两岸、破坏一个中国的行动,蒋介石并未直接表示支持。当美国要求国民党从金马两地撤军时,他声称「此事无需与杜勒斯交涉义务」。

毛主席敏锐地洞察到蒋介石的心理,通过亲笔信多次邀请他回到故乡。在金门炮战中,我军和国军默契合作,上演了一场为美国观看的出色戏码。

然而,蒋介石和毛主席的相继离世,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邓小平强调实现统一,而里根却挑起冲突。毛主席为台湾问题提供新的解决途径,不再将武力视为唯一方案,但对美国的阴谋需时刻保持警惕。邓小平延续了这一思路,并将其发展为系统性理论。

早在1975年,邓小平明确表示:「台湾问题是中国统一的问题,设想中国人民会将台湾从国土中分割出去,这不可能。」在1978年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他再次提出将台湾纳入日程,将解放台湾作为国家统一的首要任务。

邓小平坚定主张国家主权不可侵犯,但在细节上释放了多次善意,强调希望台湾同胞和港澳同胞回大陆看一看,亲眼见证祖国的蓬勃发展,国家永远欢迎他们。

然而,在形势良好之际,美国却再次介入,试图以台湾为筹码遏制中国的发展。虽然中美关系自1972年尼克松访华以来已经正常化,1978年两国正式建交,美国在【中美建交公报】中承认「一个中国」原则。那么,为何美国又在台湾问题上摇摆不定呢?

这得从里根说起,他是演员出身,通过巧舌如簧在美国政坛崭露头角,两次当选为加州州长。1980年,里根高调宣布竞选美国总统,为在激烈的两党竞争中脱颖而出,他毫不犹豫地打起了中国牌。

在采访中,尽管两年前签署了【中美建交公报】,里根无视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事实,多次不顾一切地用「中华民国」称呼台湾。

不仅如此,里根极力推动向台湾出售武器,当时台湾已经从美国进口了近3亿美元的武器装备。

里根提出在一年内进一步扩大规模,试图向台湾提供反坦克导弹、速射大炮以及F16战斗机等具有杀伤性的武器。

更为过分的是,里根宣称,只要他成功当选总统,美国将与台湾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并在白宫专门设立一个机构,负责与台湾保持密切联系。

虽然里根没有明确表示,但一系列行动都在暗示着,美国有意与台湾重新「建交」。

这一议题一直在持续升温,面对美国的持续挑衅,中国将会做出何种回应呢?

邓小平果断予以回击,美国被迫进行谈判。

对于我国而言,这是一个复杂的决策。

毕竟,中美关系正处于黄金时期,中国刚刚启动改革开放,国家经济急需迅速发展。如果与美国陷入对抗关系,可能会对国内产业造成巨大冲击。

然而,在主权问题面前,经济问题只能放在次要位置,没有安全保障,如何谈论国家发展?

因此,邓小平对美国不负责任的言论做出了一系列坚定表态。

首先,邓小平接受了时任副总统布什的访华请求。

在两人会面时,邓小平以清晰的口齿和灵活的反应直言不讳地表示,针对里根对台湾的态度,他强调,「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希望美国能够认真对待」。

此外,邓小平意识到,里根之所以采取这样的行动,是因为中国发展经济的紧迫需求。

回顾1979年邓小平访美时,他参观了众多大型跨国企业,也表达了对中美在国际贸易上深化合作的期望。

然而,这并不能成为美国挑战中国底线的理由。

因此,邓小平详细阐述了新中国发展的历史。他指出,在美国经济封锁的情况下,中国完成了工业化,并在苏联百万大军的巨大压力下成功研发出原子弹。

「中国的发展并不依赖于任何国家。」

言外之意是,美国绝不能将此作为筹码,试图迫使中国在台湾问题上妥协。

最后,邓小平直截了当地指出,「我们不害怕中美关系回到60年代的状态」。

这番话传回美国后,美国不得不谨慎处理此事,于是在1981年,两国就军售问题展开了谈判。

「美国只有两个选择」 当然,美国仍然一如既往地傲慢,在谈判中经常企图超越底线,为了阻止他们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邓小平首次使用了「绝招」。

这导致了我们前文提到的场景。

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邓小平平静地说道,

「台湾问题的解决方式是中国的内政,别人无权插手」。

这一表态为台湾问题下了明确的规定,简而言之,这是不可商议的,美国不能再期望进行讨价还价。

邓小平接着表示,

「我可以坦率地告诉他们,如果和平统一的途径行不通,那怎么办?武力也将被用来解决」。

这番表态更是有着巨大的威慑力,对于那些别有用心的美国和台湾人来说无疑是个重大警告。

邓小平进一步指出,

「到那时,美国只有两个选择,一是置身事外,二是全面介入战争」。

当然,在邓小平看来,「介入战争将是一个非常危险的选择」。

这时,美国完全懵了,也许一些痛苦的历史记忆已经涌入他们的脑海。

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保卫家园奔赴朝鲜战场,将美国打得节节败退。

美国企图在越南战争中挑起的一场侵略战争,被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

1964年,美国以「北部湾事件」为借口,在越南战争中大规模屠杀无辜平民。

得知北越政府的呼救后,我军立即做出迅速响应,赶赴支援。中国介入战事的期间,成功击落了1707架美国战机,并在越南修建了长达1200公里的公路。

在20世纪60-70年代,为了支援老挝人民的抗美斗争,中国派遣了2.1万余人的防空部队前往老挝。他们成功协助老挝击落35架敌机,瓦解了美国的侵略企图。

显而易见,在中国军队的面前,美国从未得到过任何轻松的胜利。而随着中国军事力量的迅速增强,80年代的中国军队早已不可同日而语。美军又怎能有勇气与中国发动战争呢?

因此,邓小平所谓的给予美国两个选择,更像是将美国逼至绝境。美国也心知肚明,如果选择第二个选项,将不过是自取灭亡。

于是,1982年8月17日,中美重新达成共识,联合发布了「中美八一七公报」。

在公报中,美国再次确认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承诺逐步减少对台军售,最终完全停止。

邓小平与「老同学」蒋经国之间的关系也备受关注。

不可否认,邓小平高超的外交手腕使得美国不得不停止敌对行动,为我国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在邓小平看来,实现祖国统一需要既防范西方国家的干预,又要争取台湾同胞的理解与支持。他采取了两手都要硬的策略。

在他的推动下,「一国两制」的方案逐渐形成,为海峡两岸的同胞带来了一份安心。

同时,邓小平也留意到了蒋经国的心思。

值得一提的是,在邓小平留学莫斯科中山大学时,他与蒋经国为同窗。两人常一起读书看报、畅谈心事。

由于邓小平比蒋经国年长六岁,蒋经国一直以「学长」、「大哥」的身份称呼他。

借助与蒋经国的特殊关系,邓小平决定通过蒋经国着手,推动两岸交流。

1984年,在国庆35周年招待会上,邓小平主动提出「我们愿意和台湾当局共同协商,解决统一问题」。

私底下,他通过多种渠道与蒋经国取得联系,表达「希望能够与老同学合作」。

面对邓小平的立场,蒋经国最终在1986年承诺「中国只有一个,中国必须统一」,并于1987年开放「台海大门」,允许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

随着两岸「双向奔赴」的开展,实现和平统一的前景备受期待,全球普遍认为在激荡的民意推动下,两岸统一的趋势势不可挡。

然而,1988年,蒋经国因病辞世,统一进程再度受阻。随后,美国借机重提所谓的亚太战略,持续挑拨离间两岸关系。

结语 邓小平曾言,

「相当数量的美国政治家对其他国家的民族感情不甚了解,中国人若不能解决台湾问题将死不瞑目」。

1989年与戈尔巴乔夫会面时,他再次感叹,

「我一生只有一事未了,恐怕已无法完成」。

邓小平的一生,使中国人民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两岸未能统一却成为他最大的遗憾。

然而,两岸统一势在必行,是无人能够阻挡的大势所趋。祖国统一的大业必将达成,也必须达成,任何试图阻碍的国家都将遭受惨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