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红军穿越西康大凉山彝区这事儿,于红军长征而言具有特殊的意义。
1935 年 5 月,中央红军成功渡过金沙江,把数十万国民党的「追剿」部队留在了金沙江以南,摆脱了被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的困境,赢得了战略转移中极其关键的胜利。
5 月 12 日,中央政治局在会理举行了扩大会议,对林彪提出的让毛主席、朱德、周恩来跟着军队主持大事,让彭德怀担任前敌指挥这一错误意见进行了批评。还做出决定,马上向北行进,和红四方面军会合,实施在川西或者川西北创建根据地的计划。
不过呢,要把这样的决定给落实了,中央红军面前的任务那是相当艰巨。
一方面,追在后面的国民党部队已经到了金沙江那一带。另一方面,在前头拦截的国民党部队正朝着大渡河快速前进。而中央红军必须赶紧向北渡过大渡河,不然的话,就肯定得被迫向西转到更加艰难的川康交界地方。但要赶紧向北抢渡大渡河,就得先经过西康大凉山的彝族区。
但要穿过这个彝区,可不容易。为啥呢?因为彝族人民特别怀疑和敌视汉人,尤其反感汉人的「官兵」进入他们那儿。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是那时的彝族区差不多是奴隶社会,汉族商人总趁着彝族人民老实单纯,欺诈、剥削他们。二是国民党军阀老是去抢掠、「剿讨」他们。就这样,彝族人民心里深深埋下了仇视汉人的想法。
这样一来,能不能顺利穿过百里的彝区,就成了特别关键的一环。
2018 年,我为了考察扶贫项目,开车从成都到西昌,又从西昌去普格县。路过彝区的时候,我心里有好多感慨。在横断山脉那种大山里头,彝族人性格又那么强悍,要是他们拦住红军不让过,那可就麻烦大了,红军就没法迅速过境赶到大渡河南岸的安顺场渡口,也就会错过有利的渡河时机,这后果简直不敢想。
当然啦,后人很多都晓得那段美谈:刘伯承跟彝族沽基部落的首领小叶丹歃血结盟,小叶丹的四叔给红军当向导,中央红军这才顺顺当当走出了彝族地区。
但要问为啥会有这么一段佳话,好多人可能就懵了。真正的历史情况是,红军严格遵循了毛主席制定的民族政策。开国上将肖华还称赞这是「我们能克服这个难关(过彝区)的唯一法宝」。
对于这一武器,刘伯承元帅在【回忆长征】里说,中央红军「在会理歇了五天,接着往北走。经过西昌、泸沽,到了彝族同胞住的地方。咱们坚决照着毛主席定的民族政策办,跟沽基族的首领结盟搞好关系;让老伍族保持中立;对受蒋介石特务支持和利用,老是攻击咱们的罗洪族,就反复跟他们讲咱们是帮少数民族谋求解放的。」就这么顺顺当当通过了彝族地区。
刘伯承元帅,那时候是红军的总参谋长,也是中央纵队司令员。因为要强渡大渡河,中革军委决定成立强渡大渡河先遣队,让刘伯承当先遣队司令员,罗瑞卿做政治委员。
在先遣队出发之前,毛主席让刘伯承和彝族沽基家族的首领结盟搞好关系。还跟他讲:先遣队的任务不是去打仗,是宣传党的民族政策,靠政策的影响力跟彝民处好关系。只要咱们全军都严格遵守纪律,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获得彝族人民的信任和同情,彝民不仅不会打咱们,还会帮咱们通过彝族区,抢着渡过大渡河。
历史实实在在地证明了毛主席的预判。我的老首长肖锋将军,在【长征日记】里记下了这么生动的场面。刘总长和小叶丹「宣誓结盟以后,小叶丹就领着沽基家族的彝民大声喊盟兄团结,抗日救国,接着下令各寨让道,出寨迎接,送粮食准备草料,带路并参军。他们还在红军的协助下,组建了‘中国彝民红军沽基支队’。」
肖锋将军感言,诸葛亮「七擒孟获」是为笼络彝民的心,「可如今咱们红军既不擒也不捉,凭借毛主席的政策就团结了少数民族。」
刘振起,于 2023 年 8 月 24 日在北京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