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77年黎笋访华,以中越关系为筹码索要援助,邓小平:被逼上绝路了

2023-12-31历史

1950年1月,中越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我国政府安排越南驻华大使黄文欢和我国第一批驻外大使一起接受培训,还给他起了一个代号:老蔡。

1960年以后,胡志明老爷子在北越领导层中的作用基本就是「精神图腾」,实际掌权的已是「南方派」黎笋。

胡志明

1965年,黎笋跑到北京向我国求援,在工作人员的记忆中,他总是热情地和大家打招呼、握手,行动坐卧谨慎小心,算得上「最礼貌谦卑」的外宾。

在受到毛主席的接见后,我方接待人员告诉黎笋:我们的援助只有一个原则,那就是有求必应!

黎笋

1976年,毛主席逝世,我国政府派出专家小组到越南了解胡志明同志水晶棺的事宜,但越南方面推三阻四。

1977年,黎笋再次访华。在和邓小平同志会谈的时候,他声称为了中越关系的长远大计,要求我国继续提供巨额援助。而彼时我国的援越物资足够一支200万人的军队打上10年。

一边是黎笋傲慢而无力的要求,一边是国内百废待兴的艰难局面,邓小平同志清楚地意识到我们已被逼上绝路。

那么,中越关系在不到30年间到底经历了什么?

以至于越南对待我国的态度会有如此剧烈的转变呢?

患难兄弟

1945年9月,在胡志明的领导下,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转年,法国杀入越南,胡志明和领导人们只能逃出河内,到越北坚持斗争。当时,我党还没有精力和实力支援他们。

1950年1月14日,胡志明发表声明,愿意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可放眼全球,连苏联老大哥都没搭理他。就在尴尬之时,我国政府在第二天就正式宣布和名存实亡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建交,并互派大使。

中国政府给北越外长的外交照会,都是身在莫斯科的毛主席亲自起草的。而且,毛主席于1月19日还专门为中越建交在【人民日报】发表了社论,这在新中国的外交史上是空前绝后的。

所以,越南政府的「外交胜利日」定在了1月18日。

毛主席和来访的胡志明

胡志明得知后,欣喜异常,专门委派45岁的老战友黄文欢担任了首任驻华大使。虽然从1945年开始,黄文欢就是越南劳动党(越南统一后,才改为越南共产党)的中央委员,但对于外交却是一窍不通。

当时,我国政府抽调了一批政治过硬、战功卓著的解放军将领,准备派往建交各国担任首任大使。这些将军大使们在出发前,都正在北京接受外交工作的培训。

于是,经过周总理特批,黄文欢就成了「插班生」。为了保密,他的对外身份是「归国华侨」,名字叫「老蔡」。在外交部里,只有副部长李克农同志知道此事。他的「同学」们对此一概不知。

黄文欢

这里还有个插曲。王幼平同志在1969年出任驻越南大使。黄文欢在彼时已经是国家副主席。王幼平在拜会他的时候,惊道:「你不是老蔡嘛!」随即,两位战友热烈拥抱。后来,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后,黄文欢在1979年中,直接到我国治病。此事在越南国内和国际上引起了巨大轰动。

王幼平同志

培训结束后,我国外交部的同志又帮黄文欢安排了东交民巷的一处原美国学校作为越南大使馆。鉴于黄文欢还是「光杆司令」,我方又帮他配齐了所有工作人员,直到越方派来人员接替。

胡志明在1950年1月30日秘密来到北京,刘少奇同志又在2月3日安排他乘坐火车去往莫斯科,与毛主席和斯大林共同商议援越抗法事宜。商谈的结果是苏联对我国进行经济援助,而我国负责援助北越。不过,这两个援助的本质区别在于苏联要钱,而我国是无偿的。

为了方便运送物资,胡志明在7月初决定对法军展开一次边界战役,以便扫除中越边境运输通道的障碍,并请求我国在提供后勤支援的同时,再派出一位高级指挥员负责整个战役的筹划和指挥。

我国则派出了胡志明的老战友~陈赓同志。陈赓同志是孙国父的卫士,胡志明是孙国父苏联顾问的翻译,所以很早就认识,感情深厚,不用磨合。

陈赓大将

但越军的战斗素养实在是让这位百战名将欲哭无泪。在一次战斗中,7000越军打400法军,居然打了3天,最后还放跑了20多个。陈赓同志最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抱病圆满完成了任务。武元甲当时很客观,说自己只配给陈赓同志当个团长。

在边界战役开打后,我国300多人的军事顾问团在韦国清同志的率领下也于8月中旬抵达越北的丛林。最终,北越军队在我顾问团的运筹帷幄之下,获得了奠边府战役的胜利,成功赶走了法国人。

韦国清上将

1952年,担任北越南方局书记的黎笋访华。他在我国领袖面前大赞志愿军的英勇无畏。而回到北越后,他却告诉胡志明 「越南人很勇敢,而中国人根本谈不上勇敢。」不知道在27年后,他看着谅山的一片废墟,是不是还会想起这句妄语

不管怎么样,有胡志明在,中越一直是「兄弟」,在个别问题上的小分歧也无碍大局。截止到1960年,我国小到火柴厂,大到发电厂,共援建了北越200多个工业项目。这还没算武器弹药和基础设施的援助。

但随着胡志明的病重和中苏关系的破裂,机会主义分子黎笋就开始跃跃欲试了。

「墙头草」

1960年代初,胡志明病重后,一直在我国养病,北越的实际大权开始掌握在黎笋手中。这家伙崛起于越南南方,所以和我国老一辈革命家基本没什么感情,而且还带有越南南方人特有的「商业头脑」。

黎笋

基于历史的原因,很多越南人始终对我国多少都保持着戒心,生怕有朝一日,我国又成了他们的宗主国。

随着中苏关系决裂,黎笋看到了机会。在他眼里,要排挤以胡志明为首的北方「亲华派」,防止越南被我国「控制」,就必须要找条「更粗的大腿」。

不过,天不遂人愿。赫鲁晓夫在当政后期,号召社会主义阵营与西方国家展开「经济战」,而不是「热战」。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则是热衷与美国在大洋上展开波澜壮阔的角逐,对越南的事也没有太大兴趣。

赫鲁晓夫访美

所以,美军在1964年杀入越南战场后,黎笋还得找我国帮忙。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时的一幕,他来我国访问的时候,不管心里有多大情愿,但还是得夹着尾巴。

毛主席和周总理认为提供援助是我国的义务和责任。所以,毛主席亲自批示「越南方面需要的,我们都要优先提供」。周总理也指示要把援助越南的工作当作所有援外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黎笋心满意足地回国后,我国的援助物资源源不断地运过了边境线。

周总理接见黎笋

从1965年到1976年,我国援助越南的枪支总数超过170万支(挺)、各类火炮超过3万门、坦克和装甲车超过800辆、汽车超过15000辆、电台超过8万部、炮弹超过1600万发、枪弹超过10亿发、地雷将近20万枚、粮食500多万吨,援助金额总计超过200亿美元。

我国召开的声援越南大会

这些物资完全可以支持越南打一场旷日持久的「世界大战」。而且,这都是中国人民勒紧裤腰带给他们提供的。

同时,我军还派出了总计32万的部队到越南负责防空和工程,共有1400多名烈士葬身于异国他乡。

可这些换回来了什么?

随着美国参战力度的加大,苏联为了全面争霸,也开始重视越南。彼时的苏联还算财大气粗,军火有的是。虽然我国倾尽全力,但还是没法满足黎笋的胃口,所以,堂堂北越最高领导人宛如青楼歌妓一般,向苏联敞开了怀抱。

苏联当时给越南提供最多的是防空导弹。数量多到什么程度呢?

美军B52轰炸机的飞行员说越南人在发射导弹的时候,简直是在放烟火。连敌人都觉得越南兵太糟蹋东西了。黎笋见此美景,自是喜笑颜开,根本不在意我军防空战士的浴血奋战。

从1968年开始,黎笋就私自与美国开始谈停战的问题。虽然我国无权干涉北越的内政,但大家同在一个反美战壕中,总得通个气吧。即便如此,毛主席也对黎笋选择了理解和宽容,对他「边打边谈」的作法表示了支持。

毛主席接见黎笋

可我国在出于自身战略安全的考虑,与美国开始接触的时候,黎笋却认为我国背叛了越南。他不是不知道毛主席已对尼克松提出了从越南撤军的要求。

从此以后,黎笋完全是一副典型的小国寡民做派,心里没有「升米恩」,装的都是「斗米恨」。

白眼狼

在美国做出从越南撤军的决定中,我国起到了核心作用。一是因为我国的支援已经把美国耗得苦不堪言,民怨沸腾,与我国在缓和后,美国可以体面地撤军。二是因为与我国修好,美国可以对苏联形成更大的威慑。

大国间的「换牌」很多时候都是以小国为筹码。但是,我国在与美国缓和的过程中,从未拿越南作为交换,对其援助从未削弱。

毛主席会见尼克松

不过,黎笋那点智商也就适合在越南当个省长,根本理解不了大国战略。他不但把统一越南的功劳全都算在了自己的脑袋上,而且还不顾我国的感受,和苏联走得越来越近。

普通人都怕自己不知道吃几碗干饭,更别提是一国的元首了。在他的脑子里已经做起建立「印支联邦」的黄粱美梦。

1977年初,黎笋访华,他明确了解到我国政府反对其通过侵略扩张来建立「印支联邦」。而与此同时,为了扩张自己的中南半岛的势力范围,苏联可是对他的馊主意大加赞赏。由此,中、越两国的关系已无可挽回地急坠而下。

当年11月,黎笋再次访华,在与邓小平同志的会谈中,他又狮子大开口,提出索要巨额援助,并以此作为恢复两国关系的前提条件。当时,我国刚刚经过「特殊时期」,百废待兴,已经没有额外的力量再进行巨额援助。

邓小平同志很清楚:我们已经被逼上绝路。

答应援助,我国就是在喂一只填不饱的白眼狼,而且拦不住黎笋和苏联眉来眼去。

拒绝援助,那黎笋肯定会与苏联沆瀣一气。很快,越南将成为一个巨大的威胁,并与苏联一起对我国形成南北夹击之势。长此以往,我国必须长期保持巨额的军费开支以应对双线的威胁,国内经济建设将无从谈起。

不过,黎笋忘了,邓小平同志可是指挥过千军万马的统帅。他深知妥协换不来和平,战场上拿不到的,谈判桌上更别想。

醉卧沙场君莫笑

于是,在黎笋这次访华后的第15个月,我军发动了自卫反击战。黎笋在战后看着被炸成一片废墟的谅山,长久无语。

通过此战,全世界都认清了一个事实:在没有路的地方,我们中国人会硬生生地踩出一条路。而在绝路面前,我们中国人更会硬生生地闯出一条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