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鲁国与晋国盟约破裂后,鲁国的外交政策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024-06-08历史

春秋时期,晋、鲁两国相隔较远,领土没有直接接壤,所以 缺少春秋初期两国直接往来的明确史载。

直到晋文公称霸中原之后,两国之间的往来才变得频繁起来。春秋中期,晋、楚、秦、齐逐鹿中原的政治格局已经形成,晋国转移了对外交往的重心, 将邦交重点放在中原地区 ,与中原诸国开展邦交活动。

「根据当时中原的情况,宋卫交好且与郑国有矛盾, 齐、鲁两国之间有矛盾, 晋国建立以鲁、宋、卫为骨干,携齐、郑建立中原联盟。」

在此后历年的邦交活动中,也基本按照这一政策执行。晋、鲁两国同盟关系从春秋中期持续到春秋后期,大也经历了 建立,发展,破裂,恢复发展 ,持续稳定以及两国关系最终破裂几个阶段。

晋、鲁关系建立

春秋之初, 晋、鲁两国似无直接往来 , 【左传】中记载「僖公五年(前655年)春,晋侯使亦杀大子申生之故来告。」

这是见载最早的晋国与鲁国有所往来的事件,在城濮之战前, 因为战争,晋、鲁两国产生交集。 僖公二十五年(前635年),鲁国与卫国、莒国在洮地(今山东省旧濮阳县西南五十里)结盟。

此时齐侯以霸主自居,对鲁、卫、莒在 洮、向两地会盟不满 ,便派兵攻打鲁国西部边境,夏天又攻打鲁国北部边境。此时宋国背楚从晋。

僖公二十七年(前633年),楚王带领郑、陈、蔡、许国家的军队围攻宋国,鲁国与诸侯在宋地结盟。齐霸衰落, 鲁国为了摆脱齐国的控制,转而投向楚国

宋国向晋国告急,晋文公大夫先轸对文公说「报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为了解救宋国,僖公二十八年(前632年), 晋文公兴兵攻打曹国,向卫国借道未果,于是伐卫。

晋国攻打曹国和卫国, 是破解楚、鲁、卫防线的措施 ,没有采取直接与楚国相争的手段,而是通过伐曹、卫来破解楚国联盟。

卫国是楚国的婚姻之国,而鲁国依附楚国,于是鲁僖公便派公子买去戍守卫国,但是楚国没能成功营救卫国,鲁国害怕晋国会讨伐自己, 便杀死公子买来向晋国解释

晋国大败楚国,并且在践土(今河南广武县附近)建立王宫,请周天子来莅会,向周襄王献楚俘。襄王宴享文公,命卿士尹氏、王子虎和内史兴策命晋侯为侯伯, 晋文公正式成为中原霸主。

城濮之战的胜利使得晋国一战成名 ,在诸侯国中声名大显,各国纷纷归附,「城濮而胜天下诸侯翕然从晋。」城濮之战前, 鲁国曾与实力强大的楚国结盟, 但城濮之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鲁国便转变外交政策,将依靠目标转为晋国。

践土之盟标志着鲁国正式成为晋国的盟友, 两国正式建立同盟关系 。此后温(今河南温县)之盟、翟泉(今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盟会,鲁国都积极参与。

鲁国积极参与晋国组织的盟会,显示了鲁国善于根据现实情况, 适时调整自己的邦交政策 。僖公三十一年(前629年),晋文公将曹地分给诸侯,鲁僖公派臧文仲前往受地。

因为初得诸侯,晋文公为了稳固自己的霸主地位,所以 通过分地的方式来拉拢诸侯国 。臧文仲听从晋国馆人的话,比其他诸侯国先到达,让晋人认为鲁国对晋国霸主地位的认可及诚心归附。

便将自洮水以南、东传于济的大片土地分给了鲁国,「获地于诸侯为多」,分得的地比其他诸侯国多一些,显示了晋国对于积极归附自己的诸侯国的亲近与重视,也向其他诸侯国释放了一个信号, 即积极归附自己的国家能够得到实际的利益 ,来吸引更多的诸侯国归附。

其后,为了表示对晋国的感谢,僖公又派公子遂到晋国去拜谢。晋国在分曹地时给鲁国颇多, 说明晋、鲁交往对双方都是有好处的

鲁国不仅获得了晋国的保护, 还得到了一些物质利益 。在晋国实力的压制和利益的吸引下,两国关系是和睦友好的。

晋、鲁关系发展

晋文公死后,晋襄公继续了晋文公的霸主事业,在对秦、对狄、对楚作战中都取得胜利,国力强盛,霸主地位稳定。鲁文公坚定的 继承了僖公时的政策 ,与晋交好,朝聘会盟不止。

在晋襄公时期,晋国和鲁国邦交关系稳定,但也存在一些矛盾。鲁文公在晋襄公即位时没有亲自去朝见,晋人来讨,诸侯即位,小国要前去朝见, 以此来显示两国继续友好、取得信任, 商量国事,补正缺失,是礼仪中的大事。

于是鲁文公亲自去了晋国, 晋国却让大夫与文公结盟来羞辱鲁国 。文公三年(前624年),鲁文公到晋国朝见,与晋侯结盟,此后,都是鲁文公亲自去晋国朝见。

文公八年(前619年),因为鲁文公在扈之盟晚到,晋国便派遣使者前来责让,可见晋国对盟国控制极为强烈。晋国对待鲁国态度蛮横, 但是鲁国并未产生背晋想法,仍旧恭敬事奉晋国。

在晋国内乱的同时,楚国认为争霸中原的时机来了, 楚国便乘机攻打郑国 ,想要将郑国作为北上的据点。

鲁国作为晋国的盟友, 听从晋国的命令 ,跟随晋、宋、卫三国去救援郑国,但是没有赶上楚军,便退兵回国了。

此后,楚国积极争夺中原诸国的归附,文公九年(前618年)时,楚子越椒聘鲁,楚国派遣使者到鲁国聘问, 想要拉拢鲁国加入自己的阵营 。此时,陈、郑、宋都加入到楚国阵营,但是鲁国一直没有加入楚国阵营。

文公十一年(前616年),鲁叔彭生在承匡(今河南省商丘市雎县)会见晋国郤缺,商量如何对付此时 归附楚国的宋、郑、陈三国

同年鲁卿东门襄仲到宋国聘问, 想要劝说宋国重新回到晋国怀抱 。文公十二年(前615年),秦国西乞术来鲁国聘问,在言语中暗示鲁国背晋,导致鲁国执政东门襄仲不敢接受西乞术的礼物。

与此前楚国来聘问的目的相似, 秦国也是想拉拢鲁国,让鲁国背叛晋国 ,但是鲁国此时仍旧心向晋国,没有同意秦国的拉拢。因为鲁国努力讨好,小心翼翼的事奉,多次跟随晋国攻打不服从的诸侯国,晋国与鲁国关系稳定。

文公十三年时(前614年),因为卫、郑两国的请求, 鲁文公在与晋侯盟会时替卫、郑说情 ,让卫、郑两国能够回到晋国的阵营当中。

这说明晋国虽然中衰,但是实力仍在,对诸侯国的影响犹在。第二年,晋国在新城(今河南商丘县附近)与诸侯会盟,鲁、宋、卫、郑、陈、许、曹都参加了此次盟会,郑、宋、陈三国回到晋国阵营。此前投靠楚国的国家又重新归附晋国, 标志着晋国霸业有所复苏。

晋、鲁关系破裂

践土之盟后,齐国受到盟约的制约,与鲁国有过一段和平时期。然而在晋襄公去世后,晋国霸业衰落之时, 齐国不断侵扰周边诸侯国,试图重振齐桓公霸业 ,因为鲁国服从晋国,所以齐国攻打鲁国来挑衅晋国。

齐昭公死后,子叔姬的儿子即位,不久便被齐人所杀,因子叔姬是鲁女,所以鲁国求取子叔姬,齐人不许, 鲁人请求周王帮助,周王于是派了单伯去齐国。

齐人扣留了单伯和子叔姬, 鲁人便去晋国请求帮助 。文公十五年(前612年),齐国起兵侵扰鲁国西鄙,鲁国向晋国求助。

晋国率领诸侯之师讨伐齐国,齐国畏惧晋国强大的军事实力,通过贿赂晋国来免于战争,晋国收受贿赂、罢兵而还。因晋国不战而还,齐国于是起兵攻打鲁国西部地区,鲁国见不能依靠晋国的力量来抵御齐国, 便通过与齐国结盟来换取和平

次年齐国又侵犯鲁国西鄙,并且伐曹,「谓诸侯不能也」, 鲁国迫于压力,背叛晋国 ,屈从于齐国,齐鲁两国结盟。

晋国在扈(今河南省原阳县西)与诸侯会盟,鲁国没有参加,标志两国关系破裂。鲁国多次与齐国盟会,几乎成为齐国的属国, 没有再参与晋国组织的盟会。

晋国一系列收取贿赂的行为导致 诸侯国对晋国失去信任 ,郑穆公曰「晋不足与也。」晋国威信下降,霸业出现危机。

宣公即位之后,鲁、齐「会于平州,以定公位。东门襄仲如齐拜成。」鲁宣公是庶子篡立继承君位的,未列于诸侯, 在齐国的帮助下得到诸侯承认而正式位列诸侯 ,所以宣公初年事奉齐国极为恭敬。

齐鲁关系进一步发展 。宣公七年(前602年),「晋侯之立也,公不朝晋,又不使大夫聘,晋人止公于会。盟于黄父(今山西省翼城县东北),公不与盟,以赂免。」

鲁国自从归附晋国之后,对于晋国一直是非常忠诚的,在没有外力的压迫下,鲁人便不会背弃晋国,即使楚、秦等国的拉拢, 鲁国仍旧心向晋国

只是在齐国的武力攻打之下,且晋国因为收受贿赂没有尽到保护与国的责任, 鲁国没有办法才与齐国结盟,与晋国关系中断。

晋灵公长大后,想要收回赵氏手中的权力,但是赵盾多年的经营布置使得赵氏在朝堂的地位根深蒂固,晋灵妄图以刺杀的方式杀死赵盾, 瓦解赵氏集团,结果反被赵穿杀于桃园 。赵盾又立文公庶子公子黑臀,是为成公。

晋成公也是赵氏的傀儡,仍旧无力改变赵氏专权的局面,晋国霸业中衰的局面也没有得到改善。 楚庄王即位之后,改革内政,国力渐强 ,为了争夺与国不断与晋国发生战争,此时晋国处于下风,不是战败就是不战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