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64年,阎肃被两个女人拉去中南海,毛主席:你这小伙子干得不错

2024-04-24历史

1964年的一天,正值周末,阎肃看完一场排练。穿着一件稍显破旧的棉衣,双手揣在衣服口袋里,拖着一双棉鞋,踩着路边的泥土,慢悠悠地回到院子。

刚进门,他就发现院子里有辆车,房间里还亮着灯,顿时觉得有些纳闷。

更奇怪的是,不一会儿,房间里就出来了两个女人,一见到他,马上便说道:「哎呀,你可算回来了,找你找得好苦啊!」

阎肃一脸茫然:「找我干嘛?」

「去中南海!」

两个女人没再多说什么,一左一右拉着他就往车子上走。阎肃根本没回过神,中南海不是毛主席待的地方吗?大晚上的我去那干嘛啊?

上车后,阎肃看自己穿的这一身,急忙说道:「让我换身衣裳!」

「没时间了,现在就出发。」

车子绝尘而去,开向了中南海。

到了中南海,阎肃的脑子还是懵的。他不知道此行到底是干嘛,也不知道谁要见他。

等到毛主席站在他面前的时候,阎肃还感觉像是在做梦,毛主席握住他的手,夸赞道:「 你这小伙子干得不错!

当时,阎肃只是一名文工团创作员,怎么会受到毛主席接见呢?毛主席为什么还会夸奖他?阎肃到底做了什么?

这一切还要从他创作的一部歌剧说起……

一、修道院的接班人

阎肃,1930年生,河北保定人。7岁那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一家人从河北逃到了重庆。当时哪里都是逃难的人群,这样的场景到处可见。

他的父母都是天主教徒,到了重庆后,住在了教会附近。教会旁边有些破房子,不少逃难来的教徒都住在那。阎肃一家安顿好后,谁料日本飞机来了,教会附近被炸平了。

转眼间,他们家什么都没了。阎肃的爸爸跑到嘉陵江边,仰天大哭,母亲低着头,怀里抱着弟弟。面对突然发生的一切,阎肃还不太懂,不知道意味着什么,只知道从那以后,他们就搬到了乡下。

那里有一个修道院,母亲在那帮忙洗衣服,阎肃在里面念书。阎肃在那待了五年,除了学一些国文,修道院还有个唱诗班,遇到什么节日,便要唱歌祝福。

在童年时代,那算得上是阎肃的音乐课了。

修道院的老师是个秀才,阎肃的古文学得比较好。经常在唱诗班表演,音乐素养又得到了提升,各方面的表现都比较出色,阎肃因此被视为神父的接班人,受到重点培养。

如果后来没出什么意外,阎肃真有可能会是个神父。

当时,阎肃父亲的境遇好了起来,就将他接出了修道院。出来后,阎肃考进了重庆南开中学。读了中学后,他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也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音乐。

那个时候,重庆汇聚了各地逃难来的人群,有东北的、华北的。学生们聚在一起,唱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每次唱这首歌,阎肃就被那种国破家亡的感觉打动,眼泪不自觉地流下来。

重庆汇聚了很多进步人士,他们宣传爱国抗日,唱着【太行山上】等抗日歌曲。阎肃作为一名青年学生,受到了极大鼓舞。

另外,重庆作为国民政府的陪都,也受到了美国音乐的影响,电台里时常播放好莱坞的流行歌曲。

阎肃是个年轻学生,追逐时尚,又喜欢艺术。在当时那样的环境下,他受到了欧美、国内各种音乐、戏剧的影响,尤其是戏剧,有些剧本他都可以背下来,这为他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我要迎接解放

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有朋友劝他:「去香港或者台湾躲一阵子吧?」

阎肃拒绝了朋友的好意,坚定地说道:「 我要留在重庆迎接解放!

阎肃在读中学期间,经历了太多的事情。日本投降、重庆谈判、内战……开始的时候,他对共产党并不了解,可他知道,自从打仗以后,国民党币制改革,滥发纸币,家里的钱一夜之间都作废了。

买盒火柴要背一袋子金圆券,付账的时候,钱都不用数,直接按斤称。穷苦百姓拼命挣钱,可挣到了钱,却发现这个钱不是钱了,就是一堆废纸。

阎肃深深地明白,国民党靠不住。从那以后,他不断接触进步青年,并参加了共产党在重庆的外围组织,利用自身所长,积极投身于学生运动和文艺活动中。

重庆解放后,阎肃感觉获得了新生,他开始专门从事喜爱的文艺活动。虽然他因此中断了学业,可他却获得了一笔精神财富。之前丰富的生活经历,让他在文艺宣传中脱颖而出,成为了骨干。

1953年,阎肃被调入西南军区文工团。在文工团,阎肃经常趁着演出的闲暇时间,进行文艺作品创作。领导见他有这方面的天赋,就把他调到了创作组。

可阎肃不乐意了。

当演员多过瘾啊,他喜欢在舞台上的感觉。可在创作组,要是写不出作品,心里有很大压力。要想创作出作品,可不是那么简单的,需要下基层体验生活。

阎肃在空军部队种了半年菜,施肥、浇水,直到把菜种出来,都没见到飞机。在部队待的那半年,阎肃深刻地体会到了战士对飞机和蓝天的热爱。

有一天,他见到一个战士扛着舷梯,眼睛望蓝天,等待着飞机回来。那一刻,阎肃忽然明白,半年来身边的人,所有人的心都在蓝天上。

那天夜里,阎肃有感而发,写下了歌曲【我爱祖国的蓝天】!

几十年过去了,空军部队里谁不会唱这首歌呢?

这首歌是阎肃对生活的感悟,对蓝天的热爱,而他另一首作品,同样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时代!

三、受毛主席接见

1960-1962年,国家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许多人吃不饱肚子,百姓的心里产生了疑惑:社会主义到底好不好?

在这个关键时候,正需要坚定信念、振奋人心的文艺作品。阎肃看完了小说【红岩】后,被江姐深深打动,决定以此创作一部歌剧。

当时,阎肃刚创作完歌剧【刘四姐】,拿到了300元稿费,他和同事们一起去吃了顿饭。快吃完的时候,有人问他:「咱们今天吃完了‘刘四姐’,接下来怎么办?」

阎肃笑了笑:「 最近我看了【红岩】那本小说,对江姐很感兴趣,排出来一定很有意义。

打算好了就干,阎肃利用探亲假的机会,把自己关在一间小屋子里,花了18天,写出了【江姐】。

不久后,阎肃把剧本给刘亚楼看了,刘亚楼大加肯定,觉得写得很好,但还要改进,便提出了八个字:「 精雕细做,打造精品!

为了完善剧本,阎肃特意跑去了四川,采访小说【红岩】的作者,与江姐原型人物的亲属交谈,跑到关押江姐的监狱……

经过两年的打磨,1964年9月,歌剧【江姐】在北京公演!

刚一演出就得到极大反响,并瞬间火遍全国。

有多火呢?

全国的剧团,基本上都在排演【江姐】;很多人去剧院主要就是看【江姐】,看了一遍不过瘾,还要看;女孩跑去理发店,要求剪「江姐发型」;就连剧里江姐的穿着打扮,也成了姑娘眼里时髦的象征……

后来,每当大家说起【江姐】创作得好时,阎肃总是谦虚地说道:「 不是我厉害,是那个故事太好,太精彩了。

1964年10月13日晚,毛主席、周总理、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在人民大会堂观看了歌剧【江姐】。

那天晚上,毛主席看得非常认真。看完后还接见了剧组成员,在剧组准备去南方演出时,毛主席甚至鼓励道:「我看你们可以走遍全国,到处去演!」

过了一段时间,毛主席对身边人员说道:「 我想见见【江姐】的剧作者!

于是,工作人员便上门找阎肃,也就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进了中南海后,阎肃才知道是毛主席看了【江姐】后很感动,想要见一见他。

工作人员将阎肃带到一间会客厅,阎肃看到毛主席的那一刻,既激动又紧张,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按理说他是军人,可他没有穿军服,穿着破旧棉袄,只好傻傻地站在那。

毛主席笑了,要和他握手。阎肃紧张地给毛主席鞠了一躬,又赶紧握住毛主席的手。见到阎肃这手足无措的表情,在场的人都笑了。

毛主席握住阎肃的手,夸赞道:「 那个【江姐】写得好,你这小伙子干得不错,我送套‘毛选’给你,算作对你的鼓励,你要继续加油。

阎肃受宠若惊,谦虚地说道:「写得一般,需要改进,还请主席多批评。」

毛主席笑了,拿来毛选递给阎肃,阎肃赶紧伸出双手接住,认真地说道:「我一定好好努力!」

这句话是阎肃对毛主席的庄重承诺,而他也用一生去证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