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陈赓的3个军长,建国后授什么军衔?只有1人先授中将后授上将

2024-06-08历史

1949年2月,全国统一番号,第二野战军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将原中原野战军第4、9纵队和豫西军区等部队合编,在河南漯河地区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兵团,下辖第13、14、15军,由陈赓任司令员兼政委,这就是著名的「陈赓兵团」。

陈赓

陈赓是我军的著名战将,第4兵团成立后,部队在他的指挥下一直从北到南打到了云南,为全国的解放立下了赫赫战功。陈赓手下的3个军长也都是能征善战的猛将,那他们都是谁?在新中国成立后,分别被授予了什么军衔?

第13军军长周希汉

陈赓初识周希汉是在1931年底,当时在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当参谋的周希汉奉命下部队检查,当他来到陈赓的第12师时,陈赓问他在总部工作怎么样,周希汉回答:「别的还好,就是参谋主任爱打人,他可真凶啊!」

周希汉

陈赓听后哈哈大笑:「你不要在乎他的脾气,尽早把他那套参谋业务学到手。实在干不下去了,我同徐总讲,把你要回来。在那儿你也就是个传令兵,回来咱给你弄个官当当!」

抗战全面爆发后,陈赓任386旅长,周希汉任作战股股长。陈赓没有忘记当年的话,开始主动「照顾」周希汉,他认为以周希汉的能力,当一个股长实在是太屈才了,于是他先把周希汉连升两级,提拔为团参谋长,半年多以后,又提升他为旅副参谋长,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过渡后,周希汉成为了386旅参谋长。

百团大战期间,129师负责正太路附近的破袭任务,全师分为中央、左、右3个纵队,周希汉被任命为左翼纵队司令员。

任务分配完毕后,邓小平问周希汉:「左翼纵队没有配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只你一个,行不行?」

周希汉回答说:「行!首长放心,我有3个政委呢,3个团政委都是我的政委!」

此时陈赓插话了:「啊呀,这家伙平日话少得可以,关键时刻还蛮能讲的嘛!」

周希汉又说:「其实,这种短期任务,有两三个硬一点的参谋就行了!」

陈赓和周希汉

最终这一战周希汉打得很出彩,给刘伯承和邓小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战后邓小平和刘伯承交换意见,两人都认为周希汉有股子傲气。

不久以后,日军在飞机的掩护下占领了羊儿岭,羊儿岭东面的卷峪沟就是129师的师部、八路军前指和中共中央北方局首脑机关。在这危急时刻,刘伯承正愁手上无兵可用,幸好周希汉带领左翼纵队及时赶到,刘伯承知道以后,高兴地说:「好了, 这下子是赵子龙来了!」

然后刘伯承命令周希汉坚守阵地,掩护机关和群众撤退。最终周希汉圆满完成了任务,而刘伯承夸他是赵子龙的佳话也不胫而走。

1945年10月,周希汉被任命为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第10旅旅长,该旅以原第386旅为主编成。在此后的3年解放战争中,周希汉进入了自己作战生涯的巅峰,他带领部队东征西讨,共毙俘国民党将级军官64名,其中活捉敌中将7名,击毙敌中将2名,毙俘敌少将55名,堪称战功显赫。

1946年6月,陈赓指挥第4纵队发起临浮战役,寻机灭歼国民党整编第1师第1旅。该旅是胡宗南起家的老本,被胡宗南等吹嘘为「天下第一旅」,旅长黄正诚中将黄埔军校毕业,曾留学德国。陈赓把攻击第1旅旅部和第1团的任务交给了周希汉。

战斗开始前,陈赓有意激周希汉:「你的对手黄正诚不简单呀,他在希特勒那里留过学啊,军事上也有一套,我们的武器装备远不及对方呀!」

陈赓和周希汉

周希汉哈哈大笑:「老首长,你放心,我不会轻敌的!」

战斗过程中,陈赓又继续激周希汉:「希汉,李成芳的11旅解决战斗了,要不要增援你呀?」

周希汉高声回答:「让他们休息吧,我这里没问题!」

没过多久,周希汉的10旅果然打进了第1旅的指挥部,活捉了黄正诚。黄正诚见到周希汉以后,生气地说:「你不是陈赓!」

周希汉回答:「鄙人周希汉!」

「陈赓为什么不来见我?」

「杀鸡焉用牛刀?捉你,我周希汉足矣!」

1948年11月底,淮海战役总前委决定消灭固守在双堆集的黄维兵团,陈赓被指定统一指挥4纵、9纵、11纵和豫皖苏独立旅组成的集团军。但这样一来,他就没空再去管4纵了,于是他把4纵的4个旅全部交给了周希汉指挥,刘伯承也欣然同意。

事后4纵政委谢富治说:「在淮海大战这样的生死决战中,让一个旅长指挥一个军,这担子,也只有‘陈瘸子’敢撂,‘周瘦子’敢接,‘刘瞎子’敢同意,这‘三子’真是一个比一个胆儿大!」

周希汉进行战前动员

12月13日,周希汉带领10旅打到了黄维的最后据点杨文学庄,黄维拼死抵抗,10旅伤亡惨重。陈赓前来安慰周希汉:「这一仗打完了,损失多少兵我给你补多少兵。」

周希汉却说:「不必,我还有一个10旅呢!」

原来周希汉早就在豫西的10旅留守处和教导队埋伏了数千将士,以备关键时刻使用。陈赓听后大喜,用拳捶打周希汉的胸口说:「你这小子,真有你的!」

最终周希汉不负众望,黄维兵团被歼。周希汉晚年时经常说:「黄维虽不是我旅捉的,但他是被老子打垮的!」

1951年1月,周希汉奉命到南京解放军高级军事学院高级指挥班学习,他在学校见到老首长刘伯承以后,刘伯承问他:「希汉,志愿军进了朝鲜,在我这里,你坐得稳屁股吗?」

周希汉笑着回答:「磨刀不误砍柴工。」

半年以后,周希汉顺利毕业,刘伯承给他的毕业评价是:

不管在战术和技术上均能苦心钻研,为学校最优秀的学员之一。

此后周希汉先后担任了海军参谋长、副司令员等职,为海军的建设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55年,他被授予了海军中将军衔。周恩来曾向外宾介绍周希汉说:「中国海军副司令,海军专家周希汉。希汉,中文的意思是:少有的英雄。」

周希汉

周希汉晚年时,始终不肯写回忆录,他曾这么说:「就那么一仗,司令写文章讲是司令指挥的,政委讲是政委指挥的,副司令又讲是副司令指挥的。一仗成了三仗,多荒唐啊!历史不是写出来的!」

1988年11月7日,一代战将周希汉因睡眠呼吸骤停,在医院溘然长逝,享年75岁。

第14军军长李成芳

李成芳在3个军长里名气稍小一些,但也是一名有名的战将,陈赓曾称赞他是「有战略眼光的指挥员」。

李成芳

李成芳在红军时期就曾担任过团政委,抗战时期又长期在陈赓麾下。1945年9月,太岳军区主力部队合编成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陈赓任司令员,李成芳被任命为4纵11旅旅长。

11旅成立后,李成芳决定组建工兵连,当时部队十分缺乏工兵技术骨干,这时有人向李成芳推荐了精通工兵技术的聂沛章担任工兵连连长。这个聂沛章以前是东北军的连长,曾在东北军讲武堂学过工兵技术,在旧军队里染上了酗酒和抽鸦片的恶习,此人加入我军以后,抽鸦片的毛病一时改不了,有时仍然会偷吸几口。

李成芳心里明白,让聂沛章这样一个有酗酒和抽鸦片毛病的旧军官当我军的连长是不合适的,但当时战争的发展需要工兵,他考虑了好几天,还是决定启用聂沛章当连长。

聂沛章上任前,李成芳专门找他谈话,提出了「酒可以喝,但不能过量,不能醉酒,鸦片要坚决戒掉」等要求,并采取了3条措施:

一是聂沛章任连长后,只管研究战术和军事训练;

二是给聂沛章配了一个很过硬的副连长,让他专门管理连队的其他各项工作;

三是调来一位有政治工作经验的指导员,负责连队的政治思想工作。

在李成芳的信任下,聂沛章当连长后像变了一个人,不仅戒掉了鸦片,还苦心钻研工兵技术,有时为解决一个技术难题,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先后发明创造了土燃烧弹、辣子弹、石灰弹等实用战术。

后来聂沛章又发现,当时我军的火炮较少,如果要摧毁敌人的城门、碉堡,只能靠工兵抱着炸药包去引爆,这样伤亡太大,他决心研制一种能使炸药包像炮弹一样飞向敌人目标的「飞雷」。

「飞雷」

李成芳得知聂沛章的这一想法后,给了他大力支持,经过多次试验,聂沛章很快将「飞雷」研制成功,并解决了它的方向性和起炸时间等难题,抛射距离也从几十米增至100米,「飞雷」技术很快从11旅推广至整个纵队。

后来在淮海战役围歼黄维兵团的李围子、沈庄等战斗中,4纵大量使用了「飞雷」,加快了战斗的进程。如沈庄战斗,我军使用「飞雷」后,仅用2个小时就彻底歼灭守敌第85师,生俘敌师长以下1200余人,打了个威风仗。

1949年10月,李成芳的第14军跟随兵团参加了广东战役。10月9日,李成芳率部抵达英德,守军弃城而逃,这引起了他的思考:如果广州的守军也弃城逃走,那就意味着作为第二梯队的第14军将没仗可打。李成芳决定立即带领部队追上前去,而且动作一定要快。

于是李成芳问作战处长梁中玉:「从英德至清远,清远至三水,先头部队要走多长时间?」

梁中玉回答说:「至少要3天,如果大部队走,时间还得再长一点。」

此时副军长王启明说:「第40师副师长王砚泉带领118团和119团到了英德,120团还没到,如果要等到另两个师到齐,时间就更不够了。」

李成芳当即拍板:「那不行,要都等齐了再出发,敌人早跑光了。通知司令部、政治部,立即派人去弄船。大船也好,小船也好,只要是能载人的船,能弄多少弄多少,船户要什么给什么!」

此时梁中玉提醒说:「如果敌人封锁江面怎么办?」

李成芳说:「虽然有点冒险,但只有敢于冒险,才能抓住敌人、消灭敌人。即使有点损失,也值得。」

10月13日,李成芳与先头部队率先到达清远,一路上果然有敌军向他们乘坐的船开枪,李成芳却下令:「不要管他,继续加快速度前进!」

10月14日,14军大部队乘船南下,很快占领了三水,控制住了广州以西的交通咽喉。远在武汉的刘伯承收到战报后,十分惊喜地说:「昨天下午李成芳还在清远,怎么一夜之间就占领了三水?」

刘伯承

陈赓说:「这是李成芳的杰作,他们昨天登船,不顾两岸敌人的袭扰,一夜顺水前行100多里,已占领三水。」

而李成芳占领三水以后,又带着部队9天9夜连续作战,在阳江地区歼灭了国民党军队4万余人。

此时结束后,陈赓评价李成芳说:「作为一个有战略眼光的指挥员,李成芳同志已经成熟了。」

1955年,李成芳被授予开国中将军衔,此后他历任昆明军区第二政委、第五机械工业部部长、武汉军区第一政委等职。1984年1月23日,李成芳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0岁。

第15军军长秦基伟

秦基伟也是我军一名著名的猛将,早在红军时期,他就得到了一个「秦大刀」的绰号。那是在1931年的黄安战役时,秦基伟时任红四方面军总部警卫团手枪营2连连长,当时敌我双方在黄安县城郊的嶂山展开了白刃战,阵地几经易手,情况十分严峻,红军的预备队都派上去作战了。但秦基伟的手枪连却奉命守护总部,这让他非常不满。

年轻时的秦基伟

情急之下,秦基伟一脚踹开了营长的门,他对营长说:「这个岗老子不站了,老子的连队要打仗!」

营长深知拦不住秦基伟,便对他说:「打仗可以,连队留下,枪也留下,你爱到哪儿就到哪儿。」

营长本以为秦基伟会知难而退,没想到他竟然一个人提着大刀冲上前线作战,并砍死了好几个敌人。战后,营长拍着秦基伟的肩膀说:「不错,以后就封你为‘秦大刀’!」

从此以后,「秦大刀」这个绰号在红军内不胫而走。

1947年8月,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成立,秦基伟任司令员。9纵是一支非常年轻的部队,在整编成15军后,先后参加了渡江、两广、解放大西南战役,很快成为了我军中的后起之秀。

真正令15军扬名的是上甘岭战役。1951年3月,秦基伟率领15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到达朝鲜战场,参加了第5次战役。

1952年3月,第15军奉命接替第26军在五圣山、斗流峰、西方山一线的防御任务。上甘岭是位于五圣山下的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子,它在五圣山伸出去的两个山腿之间,这两个山腿所在的高地一个是537.7高地,另一个是597.9高地,直面美军控制的平康、金化、淮阳地区,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上甘岭地形图

1952年10月14日凌晨3时30分,「联合国军」发动「金化攻势」,敌人动用了300门大炮、40架飞机和120辆坦克,向上甘岭597.9和537.7高地进行了轰炸,我军表面工事几乎全部被毁。

轰炸过后,美军第7师在坦克的掩护下,以4个营加4个连的兵力,向两个高地发起了进攻。我军的守备部队只有几个步兵连,但他们殊死抵抗,打退了敌人的30余次冲击,歼敌1900 余人,但我军也伤亡了500余人。

这天的战斗异常惨烈,晚上秦基伟接通了主管后勤的志愿军副司令员洪学智的电话,他对洪学智说:「敌人想上五圣山,把我的两个高地都快炸平了。」

洪学智回答说:「说吧,要什么?现在其他地方的动静都不大,你们辛苦了,15军要什么,我给什么。」

秦基伟说:「给我一点炮吧!」

洪学智爽快地答复:「行啊,最迟明天中午就到。」

秦基伟的声音有些嘶哑,他激动地说:「洪副司令员,15军给你敬礼了!」

此后的几天一直是拉锯式的鏖战,敌我双方交替占领阵地,15军每天要打掉两个新上阵的连队。

打到17日时,前线的45师师长崔建功向秦基伟报告:「军长,我可以守,再攻就攻不动了,我只剩下6个机动连队了,其他的15个连队都打残了!」

崔建功

有一次,597.9高地又一次失守,45师134团团长张占华已无机动部队可调用,就把团部的勤杂人员,包括卫生员、司号员、通信员、宣传干事等,全部组织起来,由他亲自带着,准备夺回阵地,他说:「人在阵地在,连队的同志牺牲了,还有我们呢!」

崔建功完全劝不住张占华,只好向秦基伟报告,秦基伟马上给张占华打电话:「张占华呀,不要冲了,我命令你下来!」

电话另一头的张占华竟然哭了起来,他说:「军长,我一定要把阵地夺回来!」

不久后,秦基伟收到消息,张占华指挥的这队「杂牌军」硬是把丢失的597.9高地夺回来了。

10月18日,敌人又对两个高地轮番猛攻,45师前沿防守部队终因伤亡过重,不得不退守坑道,这是上甘岭的表面阵地第一次全部失守。

三兵团副司令王近山得知战况后,马上给秦基伟打了电话,秦基伟对他说:「王司令,打得太艰苦了,伤亡太大……」

王近山却说:「秦基伟你听好,今晚不把那两个山头夺回来,你干脆回家放牛去!」

10分钟后,秦基伟又把电话打给崔建功:「你要夺不回阵地,你就别回来见我!」

19日晚,崔建功召开了一次作战会议,他对参会的人说:「打吧!打剩一个连,我当连长,打剩一个班,我当班长!」

这天夜里,崔建功指挥4个连队在我军炮火的掩护下,向两个高地的敌人实施反击,激战一夜,终于夺回了阵地。

从14日至20日,敌我双方激战7个昼夜,战斗异常惨烈,我军以伤亡3200余人的代价,歼敌7000余人。秦基伟对崔建功说:「告诉同志们,15军的男人流血不流泪,谁也不许哭,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伤亡再大,也要打下去,为了全局的胜利,15军打光了也算不上什么。请告诉部队,打到最后一个人,我秦基伟上去守阵地!」

秦基伟

战士们听到秦基伟的话后,士气大振,继续拼命与敌军作战。到20日时,两个高地的大部分表面阵地都再次被敌人占领,我军只好转入坑道,坚持斗争。

10月23日是秦基伟在上甘岭战役的至暗时刻,这天45师134团8连在向597.9高地发起反冲锋时,由于炮兵未能压制住敌人的火力,全连都被敌人的炮火覆盖了。

王近山得知前线的情况后,于10月25日给秦基伟打来电话:「老秦,15军打到这个地步,已经到了极限,现在有两条路:一是顶着打下去,二是退一步再说,由你选择。」

王近山是二野名将,人送绰号「王疯子」,以敢打硬仗、狠仗、恶仗著称,但在如此严酷的形势下,他也有些犹豫了。

秦基伟当然知道部队已经到了极限,但他也知道我方正在板门店和美军谈判,双方都在关注着上甘岭的消息,谁的部队打得硬,在谈判桌前的腰杆就硬,他于是给王近山回话说:「从这10来天的形势看,范佛里特的底气不过如此,我的意见是坚决打下去!」

秦基伟又向志愿军司令部保证:「请各级首长和毛主席放心,请全国人民放心,15军只要还有一个人,上甘岭的战斗就要打下去!」

秦基伟(左二)

王近山同意了秦基伟的决定,11月5日,他派12军副军长李德生率31师和34师的7个连加强给15军,支援上甘岭战役。

11月11日15时45分,15军在秦基伟的指挥下,发起了总反击,我军的榴弹炮、火箭炮、迫击炮、山炮、野炮,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敌军倾泻,共1万多发炮弹落到了敌人的阵地,敌人的尸首四处飞扬。此后我军在火力掩护下进行冲锋,一举夺回了两个高地的表面阵地。

敌人虽然不甘心失败,又组织了无数次的反扑,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到了11月25日,「联合国军」再也无力发动进攻,上甘岭战役以我军的全面胜利而结束。

11月26日,15军司令部发布上甘岭战役战绩公报:

在43天的战斗中,我打退敌排以上进攻900余次,与敌进行大规模争夺战29次,以11529人的伤亡代价,毙、伤、俘敌25498人,击落击伤敌机300架,击毁敌坦克40辆,大口径炮61门,使‘敌所谓一年来最大的攻势’,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1955年,秦基伟被授予开国中将军衔,此后他先后任云南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第二、第一政委、北京军区司令员等职。1988年我军恢复军衔制以后,时任国防部长的秦基伟被授予了上将军衔,他也是当年第4兵团里唯一一个成长为上将的军长。

秦基伟

1997年2月2日,秦基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从陈赓手下3个军长的经历来看,确实是「强将手下无弱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