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她富贵又美貌,却连一个冬天都熬不过去?

2024-01-21历史

今天大寒,全年最冷的节气,于是想起【甄嬛传】里,安陵容失宠之后,宫廷连炭火都不再供应的势利,安陵容只好每天躺在床上取暖。

安陵容的丫鬟宝鹃当时还制了一个汤婆子想给主子暖脚,但她却连用来洗脸的热水都不够。这种凄惨,很快激发了安陵容的斗志。

△内务府很久不送炭火,该给的例份都没有给到,正因为这次的遭遇,才有安陵容后来要学冰嬉舞,重新争宠。

古人过冬的确是件麻烦事儿,宫廷里的条件,已经算是顶级优渥。

清代,北京一年有将近150多天寒冷天气,气温最冷零下二三十度,我们现在有集中供暖设施,过去紫禁城也有地龙。

在宫殿下面挖的火道,太监在殿外廊子下的坑洞烧火,让热气通过火道送到室内。

【宫女谈往录】中,慈禧太后身边的宫女回忆:

「宫殿建筑都是悬空的,像现在的楼房有地下室一样。冬天用铁制的辘轳车,烧好了的炭,推进地下室取暖,人在屋子里像在暖炕上一样。」

地龙以外,有条件的娘娘能取暖的小物件更多,类似嬛嬛的小火炉还有皮毛的「暖手宝」。

大户人家手炉是必备之物,记得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就看见凤姐「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

炭炉火盆这些,有炭当然要烧起来。火盆也是过去北方最常见的冬季取暖物了,最有意思的是它不止取暖,还能「烧烤」,烤橘子,烤土豆,烤红薯,甚至还能烤肉。

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华妃被降为答应,偷偷在宫中为自家哥哥烧纸钱。

红楼的闺秀们比宫廷嫔妃更自在,会聚在一起烤鹿肉吃。「平儿也是个好顽的,素日跟着凤姐儿无所不至,见如此有趣,乐得玩笑,因而退去手上的镯子,三个围着火炉儿,便要先烧三块吃。」

皇帝也会凑着小炭盆烤火,只是很多影视剧里铜炭盆看起来有点简陋,穿越回去,皇上本人估计看不上。

火盆除了素铜制品,还有一种掐丝珐琅,清宫档案中经常可以见到为掐丝珐琅火盆配座或将其梅洗见新的记载。

例如故宫里这只八吉祥纹火盆:

天蓝色珐琅釉为地,采用红、娇黄、碧绿、草绿、宝蓝、白、藕荷等多种色釉做装饰,沿面用折枝莲纹间隔,逆时针方向依次装饰轮、螺、伞、盖、花、罐、鱼、吉祥结八样吉祥纹。

乾隆时期这只掐丝珐琅三象足火盆看起来更豪华:

盆沿边鎏金錾刻回纹一周,盆沿和腹部用浅蓝色珐琅釉为地,施以掐丝珐琅工艺,装饰缠枝宝相花纹、变形夔龙纹、绶带系谷纹璧,填上蓝、白、黄、红、粉红及绿色珐琅釉。盆底三个鎏金象首形足,象耳下垂,双牙直伸,鼻触地向内卷曲,头部璎珞华贵精美。用这样漂亮的珐琅盆烧火,搁我有些舍不得。

这几年国风盛行,很多女孩都穿起汉服,于是秋冬就流行起了「围炉煮茶」,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围着小炭炉,就着水果瓜子儿,煮茶聊天。

过去的人们没有空调暖气,不得已 「围炉」,像四爷雍正在室内「围炉观书」。

这张【胤禛行乐图册·围炉观书】页现藏在故宫博物院,画面挺有趣,还是亲王的四爷套着一双小红鞋,把脚搭在热气腾腾的火炉边读书。

他左侧有一个多宝柜,内置文人雅士喜好的古代彝器、珍本书籍和字画手卷,右边则放了茶具、食盒表现他安适松闲的状态。

槅门外迎寒绽放着梅花,寒冬房间里只靠火盆还不够温暖,我们有理由相信,四爷穿着如此单薄的汉族服饰,应该是处在暖意融融的小暖阁中。暖阁,又是许多作品中会提到的御寒之所。以槅扇门、隔断板、天花板等在殿堂内阳光好、地龙温度足够的地方再建的小屋,也就是为了防寒而从大屋分隔出的小间。一般宫中只有皇帝皇后这样等级的才能享受。

【红楼梦】里提到暖阁的次数也很多。黛玉刚进贾府的时候正是天冷的时候,黛玉乳母问房舍,贾母就说:「今将宝玉挪出来,同我在套间暖阁儿里,把你林姑娘暂安置碧纱橱里。等过了残冬,春天再与他们收拾房舍,另做一番安置罢。」

贾母住在暖阁里,后来宝玉搬进怡红院,冬天睡在怡红院的暖阁,他屋里上夜的晴雯和麝月就睡在暖阁外面。有一次晴雯生病,又拼了一宿给宝玉补裘,宝玉心疼晴雯的身体,还把暖阁让了出来,自己睡在暖阁外。

红楼里的文艺范儿的姑娘不少,她们也很爱「围炉」,不过得在炕上围。芦雪庵联诗,李纨先打发人把芦雪庵的地炕烧上,才让大家可以在那儿「拥炉作诗」。于是小姐和少奶奶们围坐在暖和的地炕上,一边凑趣联诗,一边烧烤鹿肉,附带欣赏宝玉摘回来的红梅。

这次围炉在一起吃肉、喝酒、笑闹作诗的除了宝玉都是女眷,氛围轻松热烈,甚至毫不顾忌形象,只为快乐就好。

黛玉「笑的握着胸口,高声嚷道」;一向活泼的湘云「忙丢了茶杯」「只伏在宝钗怀里,笑个不住」;连稳重的宝钗都忙着与其他人共战史湘云,又「连声赞好,也便联道」,不像平时有点端着。

当时的社会环境,女孩被要求以贞静为美,她们爽朗的性情,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都通过这次「围炉」展现得淋漓尽致。咱们脑补个画面:窗外天寒地冻,室内姹紫嫣红,内外两重天,更衬托出温暖快乐的珍贵。难怪现在喜爱国风文化的小姐姐们,向往在冬季里「围炉」了。

北方天气严寒,太太小姐们平日里很少外出,端坐在炕上,做些刺绣或针线活儿, 所以除了芦雪庵联诗,「地炕」在红楼里也是许多事件的发生地。老太太贾母的暖阁里有地炕。荣国府元宵家宴,大家开始都在大花厅里笑闹,后来天色晚了,贾母和王夫人就让大家到暖阁里的地炕上,继续听戏,后来又玩起了击鼓传花。

王夫人、王熙凤的房间里也有地炕。第三回黛玉拜见贾政,描述了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亦不在这正室,只在这正室东边的三间耳房内」,她常待的临窗大炕,整体布置很豪华。

「临窗大炕上铺着猩红洋罽,正面设着大红金钱蟒靠背,石青金钱蟒引枕,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两边设一对梅花式洋漆小几。左边几上文王鼎匙箸香盒,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觚内插着时鲜花卉,并茗碗痰盒等物。地下面西一溜四张椅上,都搭着银红撒花椅搭,底下四副脚踏。椅之两边,也有一对高几,几上茗碗瓶花俱备。其余陈设,自不必细说。」

嬷嬷们让黛玉炕上坐,炕沿上有两个锦褥对设,黛玉思考位次,并没有坐上暖和的地炕,而是选了东边椅子坐。

假如暖阁是高奢取暖,地炕就是平价地暖了,即便是丫鬟家也有地炕。只是她们的炕要朴素太多,晴雯被赶出大观园,卧病在哥哥家,宝玉去看她,就见她睡在「芦席土炕上」。

丫鬟们最常用的取暖道具,除了地炕,还有熏笼。

熏笼是在火炉、香炉上罩上一个精致、镂空的罩子,可以加上香料在上面熏被子、熏衣服。87版红楼里贾母屋里、怡红院里的熏笼都很精致:

这个造型的熏笼不适合熏被子,故宫博物院里,还有清宫旧藏的一个明代掐丝珐琅八宝纹长方熏炉:朝冠式双耳,垂云式四足,四壁以白色珐琅釉为地,装饰掐丝填彩釉的八吉祥纹,盖面还做了铜鎏金镂空纹饰,清雅又华丽丽。

熏笼有大有小,明朝陈洪绶【斜倚薰笼图】上画过一个能让人靠坐在上面的大熏笼,长这样:

丫鬟们用的大部分是这种。袭人请假回家,宝玉睡在暖阁里,晴雯和麝月两个人值夜,麝月睡在暖阁外面,晴雯睡在熏笼上,「晴雯麝月皆卸罢残汝,脱换过裙袄。晴雯只在熏笼上围坐。」

而晴雯生病补雀金裘去睡了暖阁,「麝月便在熏笼上。一宿无话。」电影版红楼展现了这样的场景。

现在的我们过冬,北方人家基本上已经普及暖气,南方也可以开上空调。取暖条件已经不同往日。

「取暖自由」是一份昂贵的自由,经济和科技足够发达才能普惠万家。不怕冷的女人越来越多,说明取暖变得容易,温度变得可控,只要在寒风里稍微待一下,立刻能够钻进温暖如春的室内。这给女孩们带来多么大的穿衣自由啊——不必里三层外三层包裹着,身体轻盈了,行动方便了,生活效率提高很多,思想才会更加活跃。

就冲着这份随手可得的冬日温暖,我也不愿意穿越回任何一个古代。祝你冬安,并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