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三野战功第二,为啥元帅排名陈毅在四大野战军司令员中最低?

2024-04-25历史

三野战功第二,为啥元帅排名陈毅在四大野战军司令员中最低?

陈毅和粟裕的华东野战军(即后来的第三野战军)无论是从战功还是实力,都仅次于林罗刘的东北野战军(四野),这个应该是公认的事实。

但另外几支野战军也有极为突出的地方,如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一野)解放了面积最为广袤的大西北,刘邓率领的中野(二野)在渡江战役后挺进大西南,包括聂荣臻和徐向前的华北军区野战部队,也立有赫赫战功。

但无论是从歼灭敌军的质量和数量、战役意义还是对后世的影响,三野战功仅次于四野,是个共识。

如果单纯按战功和实力来排列元帅座次,应该是如下的次序:林彪先于陈毅,陈毅先于刘伯承,而刘伯承先于彭德怀。

考虑到彭德怀是解放军副总司令,他必须排到前面,那元帅次序就应该是这样的:彭德怀、林彪、陈毅和刘伯承。

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在十大元帅名单中,四大野战军司令员悉数出现:彭德怀作为解放军副总司令排名第2,这个没有疑义;林彪排在朱德和彭德怀之前成为元帅第3名,也问题不大;关键问题在于,刘伯承的二野无论从实力和战功都比不上陈毅的三野,为何他在元帅中能排在陈毅的前面?

我们要了解元帅的排名,必须先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元帅是共和国的最高军衔,授予元帅军衔必须要综合考量,包括战功、实力、贡献、指挥艺术、职务、历史以及代表性等,缺一不可。否则,单纯比战功的话,那粟裕应该是元帅,而且排名很靠前。

刘伯承在十大元帅中的排名比陈毅高,主要就是进行了综合对比的结果,特别是从1927年以来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22年的战争是复杂而漫长的,用历史的、发展的和综合的标准在衡量十大元帅的贡献,才是符合客观事实的。

我们接下来对刘伯承和陈毅二位革命家的贡献做一个回顾,特别是做一个同时期的横向对比,就会看得很清楚,就知道十大元帅中刘伯承位于陈毅之前是一个合理的结果了。

早期的革命实践

陈毅在年轻时像当时很多热血青年一样,到欧洲寻求革命真理,这一批年轻人有很多后来成为坚定的革命者,包括周恩来、朱德、邓小平、蔡和森、王若飞和聂荣臻等人。陈毅于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时间早于刘伯承的1926年。

陈毅早年的革命生涯最不太显眼,主要是在武汉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中担任党委书记。

而这一时期的刘伯承可谓大放异彩,他参加过护国和护法战争,1926年12月,刘伯承领导了泸顺起义,担任起义总指挥。1927年,刘伯承被任命为暂编第15军军长,他是第一个在国民革命军中担任军长职务的共产党员。

应该说,就早期的革命生涯而言,刘伯承的表现远比陈毅耀眼。

南昌起义

刘伯承和陈毅都参加了南昌起义,但具体情况和所起的作用却有很大不同。

刘伯承是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当时的起义军设置了参谋团,团长一职由刘伯承担任,这是个非常重要的职务,相当于总参谋长。而刘伯承在起义领导人中的排名也仅次于周恩来、贺龙、叶挺和朱德,这个排名是上了教科书的。

而陈毅却没有赶上南昌城的战斗,等他赶上队伍的时候,起义军已经南下向广东开拔了。当然陈毅也对起义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和朱德在最困难的时候稳定军心、提振士气、精简部队,并转战湖南宜章发动湘南起义,随后把仅存的800名起义火种带上井冈山和毛泽东会师——如果没有朱德和陈毅,南昌起义可能就真的失败了。

南昌起义中,刘伯承是军长级将领,起义最高指挥官之一,而陈毅只是团级干部,在级别上还是有较大差距的。

红军时代

南昌起义之后,刘伯承和陈毅都在坚持革命斗争,但他们的方式和道路是不一样的。

陈毅和朱德上了井冈山,和毛泽东一起开辟了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建立起第一支红军队伍红4军。此时的陈毅和毛泽东、朱德一起成为井冈山的主要领导人,位列「井冈三巨头」之一,甚至一度取代过毛泽东的红4军前委书记,成为朱毛的上司。

中央苏区时代陈毅表现相对平淡一些,担任西方军总指挥和江西军区总指挥,因伤未能参加长征,被留在苏区领导游击战争,因此成为南方八省游击战争的代表人物。

而刘伯承在红军时期最高担任红军总参谋长,随军参加了2万5千里长征,并在长征中随红4方面军一起行动,时间长达1年左右。综合来看,红军时期的刘伯承和陈毅各有千秋,都有亮眼的表现,但总体而言,刘伯承稍占上风。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作为红军骨干将领的刘伯承和陈毅分别踏上不同的对敌斗争阵地。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之后,刘伯承担任129师师长,和政委邓小平组成刘邓大军,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著名组合。八路军129师在刘邓的率领下成为三大主力师中最能打的部队,战功赫赫,著名的晋冀鲁豫根据地就是刘邓的最大成果。

陈毅所在的南方红军游击队被改编成新四军,他担任第1支队司令员,同时他还是中革军委新四军分会副书记。「皖南事变」之后,陈毅力挽狂澜,担任新四军代军长,和刘少奇一起重建新四军军部,把新四军的发展重心由皖南改为苏中,不久,新四军发展为9万之众,成为一支名副其实的抗日铁军。

纵观刘伯承和陈毅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刘伯承在战场上战功赫赫,陈毅则有重建新四军的大功,二人不相上下,但从职位上看,陈毅略逊。因为抗战期间,陈毅的「代军长」从未转正,而刘伯承从开始就是正牌的129师师长。

解放战争

陈毅是在解放战争中实现对刘伯承的「反超」的。

刘伯承在解放战争中,先是打了一个漂亮的反击战,上党战役和邯郸战役打痛了蒋介石,因此毛泽东和周恩来等在重庆参加和平谈判的领导人反而更安全。

解放战争正式打响之后,刘伯承和邓小平率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在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之后,揭开了对国民党的反攻序幕,实现了战略意图。随后,刘邓的中野和陈粟的华东野战军合作发起多场战役,特别是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把盘踞南京22年的蒋家王朝赶到了台湾岛。随后,二野如秋风扫落叶一般挺进大西南,不过,这已经是解放战争的尾声了。

陈毅在解放战争中在山东先经历了一个不如意的阶段,6战难求一胜。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并为华东野战军之后,在粟裕的配合下,陈毅开始了他的开挂人生,他和粟裕一系列的组合拳打得华东国民党叫苦不迭,随后的淮海大战中更是创造一战歼敌55万的记录,前无古人,后应该也不会有来者了。

这个阶段,陈毅明显胜出,拿最典型的淮海战役为例,3场大战华野打了2场,歼敌40多万,只有双堆集大战中野是主要参与者,但如果没有华野的援军,中野根本吃不下装备精良的黄维兵团。

综观

总结一下上述的分析,在早期的革命生涯中,刘伯承远优于陈毅;南昌起义中,刘伯承也明显比陈毅作用突出;红军时代和抗日战争,刘陈二人算是平分秋色,但刘伯承还是略微占点优势;解放战争,陈毅才实现明显的反超。

综合来看,在中国革命22年的战争生涯中,除了解放战争外,刘伯承各方面的作用都比陈毅突出一些,除了井冈山时代陈毅甚至当过毛泽东的领导外,但那不是个有代表性的事件,而且时间很短。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应该可以得出结论,刘伯承在十大元帅中排在陈毅前面是比较客观的,也是很有说服力的。

十大元帅中,陈毅在四大野战军司令员中的排名最低,但这并不能说明他的贡献最少,其实,就功绩和贡献的话,很难类比谁高谁低,都是开国元勋,都是久经沙场的宿将,相信他们自己也不会把这些荣誉看得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