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名将辈出的明朝,被三位「统帅」坑掉了百万大军

2024-07-24历史

「一将无谋,累死千军;一帅无谋、挫伤万师。」在中国历史上,无论是纸上谈兵的赵括,还是丢了街亭的马谡,都是人们嗟叹的对象。一个拖垮了胡服骑射后强大赵国,一个葬送了诸葛亮最有希望的一次北伐。因为一个人的愚蠢战略而拖垮全军,这往往是历史最大的遗憾。而在名将辈出的明朝,这样的「统帅」又特别多。

李景隆

李景隆是明朝开国名将曹国公李文忠之子,自幼深得顾盼伟然,雍容华贵,又喜读兵书,深受明太祖朱元璋的看重,派他前往边境掌管与西番的茶马互市,同时掌管左军都督府。朱元璋重视李景隆,而继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则更是毫无保留的信任这位将门之后。

在建文帝削藩的过程中,李景隆亲自带队前往开封,将周王全家押解南京,可谓十足的心腹。靖难之役时,建文帝任命李景隆为大将军,将南军的五十万主力全部交予了他,并亲自在江边为他践行,行「捧毂推轮」之礼,赐「便宜行事」之权。

建文帝对李景隆的信任古今罕有,但李景隆却完全辜负了这种信任。他不仅在绝对的战场优势下屡出昏招,屡战屡败,让两方形势彻底扭转。而在后来朱棣围攻南京时,李景隆更是直接打开城门投降,迎燕军入城。不过李景隆这样的背主行为,也注定他晚年的悲凉。永乐年间,被大臣数次弹劾的李景隆最终被罢官夺爵,软禁至死。

明英宗

明英宗朱祁镇之前,明朝一共有过5位帝王。从朱元璋到朱瞻基,明朝这开国的前几代君主都是极具统帅之才的。除去不属于燕王这一脉的建文帝,其他几位都是马背上建功立业。朱棣数次北伐,朱高炽在靖难之役坚守北平城,挡住了李景隆的50万大军;朱瞻基内定叛乱外征兀良哈也是战功卓著。

朱祁镇少年继位,也同样拥有父辈一样的雄心壮志,数次不顾大臣劝阻发动战争。自正统三年到九年,明英宗三次北伐蒙古和瓦剌,虽然规模不大,却也取得了一些战绩。尝到甜头的朱祁镇听从太监王振的蛊惑,更是固执决定亲率大军25万出征瓦剌。

土木堡之变明军不乏名将,士卒也多是精锐老兵。但朱祁镇自身才能和经验都不足,还不听臣下劝阻,将大军的路线制定都交到太监手中,导致明军在土木堡大败,精锐几乎全军覆没。

杨镐

杨镐是进士出身,当过知县,政绩能力都非常出彩。但在明朝有一个非常不好的惯例,那就是文臣武用,而杨镐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万历二十五年,杨镐率军在边境吃了败仗。本来要受到惩处的杨镐却又正好赶上了李如松率军抗日援朝,得到了可以将功赎罪的机会。此役明军取得大捷,只有杨镐吃了败仗,靠着谎报军情才逃过了责罚。

杨镐毫无军事才能,除了资历深厚,几乎奋战必败。但就这样一个人,却被万历皇帝选做了与努尔哈赤决战的三军主将。万历四十七年,杨镐率领明军11万精锐北伐。在明军实力占优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杨镐却下令「分进合击,四路会攻」,将一支强大的主力拆得四分五裂。萨尔浒一战明军被各个击破,元气大伤,这与杨镐的指挥离不了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