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赫连勃勃:十六国时期的枭雄与统万城的传奇

2024-07-27历史

赫连勃勃原名刘勃勃,是匈奴铁弗部首领刘卫辰的儿子,他的家族与鲜卑有着世仇,曾多次遭遇鲜卑的打击。

在拓跋珪崛起后,铁弗部更是被攻灭,而赫连勃勃侥幸逃脱,奔鲜卑叱干部,后又被送给后秦将领高平公没奕于,没奕于将女儿嫁给了他。

赫连勃勃身材魁梧、仪表俊美,且性情聪慧善辩,后秦君主姚兴对他十分礼敬,封其为骁骑将军、加奉车都尉,常与他讨论军国大事。

弘始四年(402年)以后,姚兴将后秦控制的刘卫辰旧部配给赫连勃勃,加封他为安北将军、五原公,让他镇守朔方。赫连勃勃回到朔方后,聚集了许多其父原有的旧部,势力不断扩大。

公元407年,后秦与北魏遣使通好,赫连勃勃知道后意欲叛秦,当时柔然社仑献马八千匹给姚兴,经过大城时,赫连勃勃扣留马匹,并召集部众三万人伪装在高平川打猎,袭杀其岳父没奕于,兼并其部众,众至数万。

随后,赫连勃勃自认为是夏后氏的苗裔,在高平(今宁夏固原市)自称天王、大单于,建号「大夏」,改元「龙升」,仿照中原汉族王朝政制设置百官,大夏国由此建立,赫连勃勃将含义本为「胡父鲜母」的铁弗氏归宗于华夏始祖之一的夏后氏名下,将铁弗匈奴的族属变为华夏支脉,以拥有华夏正统身份,他曾阐述取「大夏」为国号的原由:「朕大禹之后,世居幽、朔。祖宗重晖,常与汉、魏为敌国……今将应运而兴,复大禹之业」。

真兴元年(419年),赫连勃勃令人刻【统万城铭】,颂其功德,碑文也载「昔在陶唐,数钟厄运,我皇祖大禹以至圣之姿,当经纶之会……海代晏然,物无异望于下」。

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政权,在当时面临诸多割据势力。为了发展,其将进攻目标锁定在日益衰弱的后秦关中地区,采取不固守一城的游击战术,逐渐蚕食后秦领土。此后,赫连勃勃势力不断增强,于夏龙升七年(413年)筑都城于朔方水北、黑水之南,取名「统万」,统万城的修建可谓工程浩大。为了确保城墙的坚固,叱干阿利采用了「蒸土筑城的方法,并用锥子检验城墙的坚固程度,若锥入一寸,便立即处死负责的工匠,并将其尸体筑入墙中。正因如此,统万城的城墙呈现出耀眼的灰白色,质地坚硬,几乎可用来磨刀砺斧。

赫连勃勃选择在毛乌素沙地南缘建都,并非一时心血来潮,此地虽无西安等古都的地理优势,但也有其独特之处,统万城背倚契吴山,面临萨拉乌苏河。

萨拉乌苏河虽不像一些著名大河那般汹涌澎湃,但在干渴的毛乌素沙地中,它却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不仅为这座城池提供了水源,还承担着一定的防卫作用。

统万城的四座城门分别有着特殊的名字,南门曰朝宋门,东门曰招魏门,西门曰服凉门,北门曰平朔门,这无不显示出赫连勃勃企图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赫连勃勃统治时期,大夏国曾盛极一时。据学者统计,当时的统万城内人口众多,其中军队约 3 万,余下 1 万多为「夏王、公、卿、将、校及诸母、后妃、姊妹、宫人」等,这表明统万城从诞生起,军事意义便凌驾于一切之上。

然而,赫连勃勃去世后,大夏国迅速走向衰落。拓跋焘的鲜卑骑兵很快便将其灭亡,尽管赫连勃勃的大夏国如流星般短暂,但统万城却作为匈奴人留在世界范围内唯一的都城遗址,见证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如今,当人们伫立在统万城的废墟下仰望高墙,仍能感受到其非凡的气势。这座曾经辉煌的城池,虽已荒凉破败,但它所承载的历史记忆却永远不会磨灭。

统万城的存在,让我们对赫连勃勃以及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它不仅是一座城池的遗址,更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融合的重要见证,对于赫连勃勃和统万城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探索十六国时期的历史风貌和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