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跟着粟裕打仗很省事,听命令就行,啥都不用想

2024-04-14历史

粟裕的讣告中有句话颇具深意:「他在大兵团作战的组织方面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实际上首次在理论上提出大兵团作战概念的并非三野,而是四野。四野是最早确立「大兵团、正规化、攻坚战」为作战建军方针的部队。为了贯彻这一方针,四野建立了正规化、高效率的参谋部机制。

虽然四野的林总同样擅长组织大兵团作战,但四野参谋部在刘亚楼的主导下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就如林彪和罗荣桓在1948年3月23日的四野参谋会议上所指出的那样:「目前的关键在于提高各级司令部机关的业务能力,使其能够适应大兵团作战的需求。过去,我军师以上的指挥机构规模较小,作战时首长只需带领少数参谋亲自前往前线指挥。然而,现在的战场规模庞大,参战部队众多,各种情况瞬息万变,任何疏忽都可能导致失败。因此,建立一支强大的司令部机关,培养出一批既具备优秀素质又精通业务的参谋人员,已成为当务之急。」四野的大兵团作战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一方面得益于严格的军纪,另一方面则归功于高效运转的参谋体系。

粟裕大将的大兵团作战能力,可谓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这完全是他个人才能的体现。有人或许会疑惑,为何粟裕没有建立起像林彪那样的参谋机制呢?这并非粟裕不愿,而是实际情况所限。林彪在四野的权威地位,使得他能够推出一套适合大兵团作战的机制,这从【林总的命令往下传】、【我们是林彪的战士】等歌曲在四野的流传中可见一斑。而粟裕在三野的资历相对较浅,难以建立起这样的机制。然而,尽管如此,粟裕大将凭借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仍然使他的大兵团作战指挥艺术达到了与林彪不相上下的水平。跟随粟裕作战,无疑是一种信赖和放心的选择。

通过参考渡江战役中粟裕在1949年3月30日颁布的【第三野战军京沪杭战役作战命令】的部分内容,我领悟到了一种军事策略与智慧,仿佛自己也被赋予了指挥作战的能力。这份命令不仅是历史的一部分,更是对我个人军事素养提升的重要启示。

【一、对数字部署很详细】

调动不超过一个军的兵力,目标是歼灭或包围目前位于三山街和旧县地区的敌军(二十军,一三四师),同时针对繁昌地区的敌军(八八军)也展开行动。目标是夺取并控制这一区域的阵地,同时保持对芜湖地区敌军的监视。

以不超过一个军的兵力为上限,明确了军事规模。粟裕在命令中详细划分了数个小型地区,并下达了具体的军事任务。这种精确到小地区的安排方式,体现了粟裕对于军事力量的精细管理和高效利用。同时,这也显示了他对于整体战局的深刻把握和卓越指挥能力。

【二、直接告诉将领,你应该干什么】

九兵团,下辖二五、二七、三十、三十三军,其主要力量应迅速沿南陵、宣城、十字铺一线(含)及其以北区域推进,穿越郎溪东西部地区,最终集结在津阳、宜兴及其以南区域,做好战斗准备。这一行动旨在配合八、十兵团作战,并坚决阻止可能从京镇段南逃的敌军。待时机成熟,九兵团将与八、十兵团协同作战,以在京、镇、句、丹、金(坛)、武、津地区歼灭敌军。

第十兵团(包括二三、二九、二八、三一军以及苏北军区的三个警备旅和海防纵队的主力)的主要力量需要牢牢掌握江阴、无锡、武进地区,坚决阻止并消灭可能从东西两侧来的敌军援军。同时,他们应努力与第九兵团建立联系,确保封锁武进、无锡地区敌军向南逃窜的通道。之后,他们将寻找合适的时机,与第八、九兵团或中野部队合作,一举消灭位于京、镇、句(容)地区的敌军。

这两段文字清晰阐明了军事行动的核心目的,并且提供了详尽的指引。将领只需一读,便能立刻理解其主力部队的首要任务,以及如何在完成首要任务后,继续有序地推进后续行动。

【三、设立各自的任务分界线】

在渡江行动中,龙稍港、东兴港、油坊桥(包括这些地点)以南的区域归属十兵团,而以北(不包括该线)则归八兵团管辖。一旦完成渡江,塘、小新桥、武进(同样包括这些地点)以东的区域将归十兵团负责,而以西的部分(不包括这些地区)则属于八兵团。若八兵团选择从扬中、镇江线进行渡江,那么十兵团将不受这条线的限制,并会协助八兵团进行南渡。为了确保快速接近江边,控制渡口,并直接为渡江作战做好准备,各兵团应依照上述分界线,在四月二日之后,自主决定拔除江北岸上的敌方桥头堡(即那些阻碍我方翻坝开河或主渡入江的敌方据点)。具体的拔除时间由各兵团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决定。

此段文字明确了各兵团在作战任务中的明确界限,使得将领们只需遵循粟裕的指令,在为其指定的范围内执行任务。众将领遵循命令行事,各自负责自己的部分,从而构建了一个井然有序的大兵团作战架构。换言之,粟裕通过此种方式有效地组织了各兵团,使得他们在明确的任务界限内协同作战,确保了整体战略的顺利推进。

【四、限定任务时间与注意事项】

为确保渡江作战的顺利进行,所有相关的准备工作都必须在四月十二日之前完成,并接受严格审查。这些准备工作必须高度保密,以隐蔽的方式进行,避免过早泄露我们的意图,特别是主渡点的位置。我们必须确保渡江作战的突然性,以达到最佳的作战效果。

(2)为了确保我主渡方向的隐蔽性,原位于全椒地区的八兵团之二十六军,应在四月七日后启动东移计划。其首要目标是抵达六合地区,并在四月十日之后,继续向东转移至扬州地区集结,随时准备执行任务。

在【大决战】这部作品中,四野林总曾强调:「在大规模兵团作战中,军事纪律的严明至关重要。」这一原则也在粟裕的军事命令中得到了体现。粟裕的指令不仅明确规定了行动的时间,而且对军事纪律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在其中附带了详尽的注意事项和殷切的叮咛。

【五、总结】

细观粟裕的军事指令,其细致入微的程度令人叹为观止。他不仅为各部队明确了作战任务、协作内容、行军路线、行动时间,还制定了周密的战斗步骤,甚至详细划分了分界线,并提出了严明的纪律要求。整个指令的架构严谨,条理分明,行文流畅,仿佛一幅生动的战争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浓厚的战斗氛围,实在是一种视觉与心灵的双重享受。

实际上,若以军令的精细程度来评价,四野的军令无疑是出类拔萃的,相比之下,一野和二野的军令则稍显不足。以二野在渡江战役中发布的【第二野战军渡江战役命令】为例(因篇幅所限,感兴趣的朋友可自行查阅),该命令全文仅有583字。相较之下,粟裕所拟的军令字数高达3044字,二野的军令字数少了2461字。这一差距足以表明,在粟裕的指挥下,他对战争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详尽的考虑和规划,使得跟随他作战的部队能够更为轻松自如。由此可见,粟裕擅长组织大兵团作战的声誉并非空穴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