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新中国后,有3个人随时可以去见毛主席,没人敢阻拦,分别是谁?

2024-02-07历史

自此一国之领导者,其身安乃至为至要者,其一无庸讳。言之居心,非独及己身之安危,尚关涉一国之兴衰大计。故自建国之初,欲会见毛主席者,其艰险可谓不胜枚举。

相见,须经繁琐之仪式,步步生风,稍有蹊跷,则难成其约。即是主席之子孙,自那战火纷飞之年,成长至太平盛世,亦需提前申报,方可踏入其殿堂。邵华,主席之儿媳,言及之时,眉宇之间不乏感慨。繁琐之程序,与主席一心国事之因缘,致令家人匪见主席者寥寥可数。而一旦面圣,主席心怀不舍,却有无数繁忙之事务催促,使得珍贵之相见,时光匆匆,犹如流水。

即便中央制订严苛之与主席会见之要求,三人独能超越规矩,与主席面对面之时刻,竟能绕过繁文缛节,无人敢阻。此三者,乃是同主席历经战火之岁月,于新中国立国之前,同赴苦难,与主席并称「五大书记」的周总理、朱老总以及刘少奇。

在人民民主专政之新中国,三位贵胄犹居党中央,权高位重,掌控重要事务,彼此才略自有过人之处,无庸多言。

既是如此,当其需拜见毛主席之际,事态之紧急、重大无疑为最尊贵。在此情况下,会面规矩便成为妨碍工作效率的阻碍,对于此三巨头而言,中间繁文阻隔皆可被豁免。

据主席周遭之工作人员追忆,晚年主席寝寐不宁,一旦入眠,当务之急便是保持静谧,勿扰其清梦。然,倘若周总理、朱老总或刘少奇前来寻访,无论主席当时身处何境,工作人员皆会匆忙前来唤醒,免致大事蹉跎。

此事多有人理解,然可直接面见主席之事,尚有别出心裁之因,即为抛却工作外之深厚友谊。

首谈周总理,与主席结交逾四十载,由革命时期至新中国建设时代,二者既如密友,又如工作之伙伴,相辅相成,生活相助。特别值得一提者为,周总理早年党内地位高于主席,然后在革命岁月,逐渐深谙主席足智多谋、胆识卓绝、博学多才,由上级领导者转变为追随者和辅助者,坚定拥戴主席智谋,为保障其制定之路线步履不停,不断努力。

在主席眼中,周总理才华出众,乃是不可多得之人才,更为其一生之挚友。无论工作上,还是个人情感上,周总理在主席心中均为不可替代之人。二者之伟大革命友谊,甚至被英国记者约翰·美德施铭刻于【中国传奇式人物周恩来非正式传记】之中。

至于朱老总,则为一位卓越之军事领袖,尤其是在井冈山会师后,与主席默契配合,斩获不少战功,使得「朱毛」之名声传播党内党外,成为极具分量之词汇。在革命战争年代,二者相信彼此,同志如手足,共同追求着共产主义信仰,历尽风雨,情意不改。

建国之后,每逢朱老总寻访主席之际,常获热烈欢迎,二者畅谈甚欢。这份革命年代孕育的深厚友谊,真挚且不可分割。

长征岁月,张国焘企图将朱老总拉拢至己方,却遭到朱老总坚决拒绝:「‘朱毛’不能分家,也不会分家。」如此简单的一句断言,令张国焘之幻想幻灭。

晚年时,主席对于朱老总被称为「黑司令」的言论,不仅在公开场合明确表态,更表达了对朱老总的敬佩与认可,主张将其称之为「红司令」。

最后论及刘少奇,自1922年与主席结缘,同仇敌忾的岁月更长,感情更为深厚。甚至连他与何宝珍的婚姻,亦是主席牵线搭桥的成果。在军事和工作能力上,主席百分百信任刘少奇。1959年,主席辞去国家主席职务,委托处理国家大事的正是他,可见主席早已将其视为接班人。由此可见,朱老总、周总理、刘少奇,方能成为打破常规束缚之关键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