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杨振宁12字总结毛主席功绩:感人至深!

2024-01-24历史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的消息传来,杨振宁远在美国,难以接受这个现实。他默默坐在书房里,回忆起与毛主席唯一的一次见面,心中充满感慨。实际上,杨振宁一生都敬仰毛主席的卓越智慧。1945年,杨振宁赴美留学,此后便难以回国。

尽管在美国成为备受瞩目的新星,提出了无数影响深远的理论,1957年还荣获诺贝尔奖,杨振宁始终怀念祖国。然而,由于美国对来自中国的科学家严加防范,杨振宁没有机会回国。70年代,随着中美关系的缓和,杨振宁看到了回国的机会,但美国政府却多方阻挠。

然而,周总理对于杨振宁的回国计划非常支持,认为这符合两国科学界的交流以及建交的需要,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周总理迅速与美国交涉,才勉强使杨振宁得以回国。然而,这漫长的26年离开了祖国的岁月已经过去,当他的飞机进入中国领空时,杨振宁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他牵挂着他的岳父杜聿明和老同学邓稼先。

周总理亲自安排了他们相见的机会,这让杨振宁感到紧张不安,不知道该如何称呼杜聿明,只能恭敬地称他为「杜聿明先生」。周总理哈哈大笑,提醒他应该称呼他为「岳父」。通过杜聿明的口述,杨振宁了解到了新中国政府的政策,即使是像杜聿明这样的国民党将领,也能得到宽大处理,有机会重新融入社会。

杨振宁深深地佩服这一点,从中也明白了新中国政府之所以能够赢得人民拥护的原因。至于他一直牵挂的老同学邓稼先,周总理已经将他接回北京。当他们相见时,激动之情难以言表。回忆起多年前,一个选择回国,一个选择留在美国,如今故人终于再度相聚。

然而,杨振宁一直心中有一个问题,他想问邓稼先:中国成功研发核武器是否真的有某个美国科学家的功劳?尽管知道这是国家的机密,但他仍然希望从老同学口中了解真相,而又不想给邓稼先带来任何麻烦。杨振宁曾向邓稼先询问外国是否参与了中国的核武器研发。

这个问题关乎到中国的尊严,邓稼先开始坚定地回答「没有」,但随后向当局和周总理请示,答案并不简单。杨振宁以为这个问题就此解决,没想到在他飞往巴黎的途中,收到了邓稼先紧急送来的一封信,证实除了早期苏联的部分援助外,中国没有外国人参与核武器研发。杨振宁感动得泪流满面,感到中国对他的信任。

周总理嘱托他「架设一座连接中美两国的交流科学和增进友谊的桥梁」,杨振宁回国后致力于推动两国科学界的交流,消除了两国之间的隔阂。此外,作为一位全球知名度高的科学家,他到世界各地演讲,宣传中国的正面形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改变了许多人对中国的印象。

杨振宁数次回到中国,他渴望拜见毛主席,而毛主席也一直想与他交流。最终有一次,毛主席抽出时间,杨振宁激动得几乎睡不着觉。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打破了枷锁,创造了崭新的世界。在杨振宁的少年时代,中国充满了内忧外患,政府更替不断,但毛主席成功地解决了中国的问题。

几十年过去了,中国焕然一新,彻底摆脱了过去被欺凌的困境,这是杨振宁以前无法想象的奇迹。为了更好地了解毛主席,杨振宁渴望与他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终于有一天,周总理亲自陪同杨振宁进入了毛主席的办公室。杨振宁激动地快步上前,紧紧握住了毛主席的手。

毛主席询问他正在研究什么问题,杨振宁毫不隐瞒地回答:「我正在研究与粒子结构有关的问题。」 这个问题异常复杂,非专业人士难以真正理解其本质。杨振宁内心担心毛主席对物理学问题可能没有兴趣,然而毛主席却出乎意料地提出了一个热门话题:「质子是否可分割?

」这个问题是科学家们提出的一个猜想,虽然可能性很大,但无人有能力去证实它,即便是杨振宁这样的物理学巨匠也无法给出确定的答案。然而,毛主席却从哲学的角度提出了一个非常新颖的解释:「在我看来,物质是可以无限分割的,【庄子】中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就是表达了这个意思。

过去人们说原子不可分割,后来的研究却指出原子是可以分裂的;而后又有人说原子核不可分割,但结果呢,又发现了它可以分开;现在如果质子不能分割,那么你们科学家就要失业了。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宏观和微观世界的事物都是无限可分的。

」毛主席的这番话让杨振宁深感震撼,他从未想过物理学的问题可以从哲学的角度得到解释。他对毛主席深深地敬佩,也体会到了心灵上的启迪。杨振宁心中充满感慨,他热望这次与毛主席的交流能够持久延续。尽管毛主席年龄比他大许多,但在思想上,杨振宁深信毛主席的思想已经超越了全世界任何一个人。

他们的谈话跨越了哲学和物理学等领域,令人百感交集,每句话都深深地印在了杨振宁心里。尽管只有一次见面,但毛主席的思想深深地触动了杨振宁,成为了他一生难以忘怀的经历。这次会面持续了一个半小时,每一分钟都如同一枚珍贵的宝石。然而,会面结束的时刻到了,毛主席的秘书轻声提醒他还有其他工作要处理。

毛主席和杨振宁都有些不舍得结束这次交流。毛主席坚持要亲自送杨振宁到门口,尽管他已到了迟暮之年,甚至站起来都有些吃力。毛主席转过头,对坐在他右边的杨振宁说:「能扶我一下吗?」 杨振宁立刻伸手扶起毛主席,尽管他走路缓慢而艰辛。杨振宁这时才意识到,毛主席已是一个迟暮之年的老人。

尽管如此,毛主席的思维敏捷,逻辑清晰,常常说出让年轻人自叹不如的论点。杨振宁依依不舍地走到门口时,毛主席笑着问了他最后一个问题:「现在,老百姓祝我万寿无疆,你说这是科学的吗?」 从科学的角度而言,这当然不科学。杨振宁斟酌了一下后回答:「这是大家对您的美好祝福,我也要祝您万寿无疆。

」毛主席看了杨振宁一眼,突然爽朗地笑起来,再次握住他的手,说:「别说这些不科学的话。」毛主席意识到他们即将分别,提议拍一张照片作为纪念。于是,摄影记者为他们拍下了唯一一张合照,毛主席拉着杨振宁的手,对他说:「年轻时,我也曾经梦想在现代科学方面做出一些贡献,可惜没有实现。

我很高兴你在这方面有所成就。」 这句话让杨振宁几乎要落泪。之后,他常常想起这次与毛主席接触的机会实在太少了。毛主席,是一位知识渊博、才华出众的人物。他不仅在物理学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而且在哲学领域也有着独到的见解。事实上,毛主席是人类历史上不可替代的伟大思想家。

因此,当毛主席去世的消息传来时,杨振宁感到深深的痛心,这对中国和全人类来说都是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杨振宁关闭了自己的书房,整整一天都无心进行工作。他不停地回想起毛主席曾经对他说过的话,仿佛这些经历就发生在昨天。在毛主席的追悼会上,杨振宁代表发表了悼词。

他总结了毛主席一生的成就,讲述了毛主席如何带领人民从旧社会的苦难中走向新社会,并介绍了毛主席深邃而伟大的哲学思想。最后,他用简洁而有力的12个字概括了毛主席一生的伟大成就:「他是人类历史上一位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