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孟良崮战役,粟裕束手无策时被一位老大爷点醒,成功击败张灵甫

2024-03-03历史

1947年,解放战争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关键时刻。

在这一年,由于前期进攻受挫,国民党军已经放弃了全面进攻的战略,转而进入到了重点进攻阶段。

相较于之前的「全面进攻」,「重点进攻」意味着稳扎稳打,集中优势兵力层层撕破防线,从某种程度而言,这对于解放军造成了更大的压力。

从三月份开始,国民党军已经陆续向着山东解放区调集大军高达24个整编师(军)、45万人之余,其中还不乏「五大主力」,整编第74师、整编第11师这些全美械的精锐力量。

此时我军负责接战是华东野战军,司令员为陈毅,副司令员为粟裕。

华东野战军全军兵力为27万人,且武器装备处于劣势,想要与敌人硬碰硬,是不现实的,因此当时我军主要战略还是「集中优势兵力逐个击破」。

然而,想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其难度十分之大,从四月份开始,我军就已经展开行动,试图引诱整编第74师与整编第11师突进,全线合围一举拿下,但是这场行动最终还是因为国民党大部队的迅速跟进遭到了失败。

国军指挥官 顾祝同 对于战功似乎没有什么「渴求」,无论从表面上取得多大的优势,他始终坚持着稳扎稳打,不敢有丝毫冒进,这让战局陷入了僵持之中。

截止到此时,国军已然在山东攻下了上百座大小县城,可以说,时间并不站在我军这一边,每拖一天都意味着我军将失去一块根据地。

然而,就当战局陷入僵持之中时,一位老人出现在了粟裕的面前,打破了僵局。

1、老人无心一句话,解开粟裕心中难题

站在历史的角度上,我们都知道,孟良崮战役的胜利主要是源自于国民党军整编74师的冒进。

然而,当我们代入到当时的解放军指挥部就会发现,这其中并没有那么简单。

孟良崮战役对于整体战局而言意义重大,我军所能掌握的窗口期极其短暂,如果在这一时间段里不能成功吃下,那么在未来将会后患无穷。

为了准备这场战斗,粟裕大将可谓是心急如焚,指挥部里,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接到前线发来的情报,所有人都忙着分析敌军动向。

但是,尽管我军参谋部已经做好了完全的准备,并且设想了多种方案。但最终还是被一个问题所深深困扰,那就是如何保证敌人钻进事先准备好的口袋之中?

对于这个问题,粟裕大将可谓是一筹莫展时,战场那么大,变故又那么多,谁能保证张灵甫就一定会掉进陷阱里呢?

然而,颇具戏剧性的是,这个无数经验丰富的参谋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居然被一位无名老者的几句话给轻松点开了。

1947年四月的某一天,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来到华野指挥部,和几位乡亲们一起为解放军战士送水送粮。

然而正在此时,恰巧撞上了粟裕大将,对于广大人民,我军将领向来是没有什么架子的,看到老人以后,粟裕当场便与老人攀谈了起来,想要了解一下普通人民群众的生活。

通过与老人的对话,粟裕得知,这名老人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平日里还打打鱼,生活还算过得下去。

两人聊得十分投机,到了后来,老人甚至还为粟裕讲了自己钓鱼时候的场景。

根据老人所描述,钓鱼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自己每次都能满载而归,其中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舍得下料!

鱼也不傻,有时候,用普通的鱼饵根本没用。要想钓到大鱼,那就必须舍得做出牺牲,用猪油。

听到这个消息,粟裕着实吃了一惊,要知道,在那个年代,猪油绝对称得上是稀罕物,就连他们指挥部,也不是每月都能吃上一回。

拿「猪油」来钓鱼,那可真是要下血本呀!

但对于粟裕的惊讶,老人却没当回事,虽然猪油珍贵,但是一小块能换来一条几斤甚至十几斤的大鱼,这笔买卖,怎么算都是划得来的。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在与老人结束了这番对话以后,粟裕突然被点醒,他猛然意识到,老人的这番话,正应和目前战场上的局势。

「钓鱼人」就是华野部队,而「大鱼」对应的就是国民党军的几大王牌师。

从三月份战斗打响以来,我军虽然多次想要诱敌深入,但是始终没能取得成果,这关键问题还是在于「料不够」。

想要真正套到大鱼,那就必须下一个让敌人无法忽视,辗转反侧的大饵。

而这个大饵恰好现成,那就是华东野战军的全军指挥部!

2、国民党内部纷争,诱敌方案初具可行性

以指挥部作饵这种做法并非没有可行性,事实上,在这一时期,国民党军队内部也发生了重大变动。

虽然这些日子里国民党军进展还算「不错」,但是国军内部已然吵成了一锅粥。

此次战斗当中,由顾祝同坐镇徐州,进行指挥,而蒋介石坐镇南京,全面监督。

这些日子里,国军连连攻城拔寨,给了蒋介石极大的信心,因此双方就是否该全面进攻问题产生了分歧。

对于顾祝同而言,既然「密集靠拢」的战术有用,那就该保持到底,不求最快,但求最稳,但是蒋介石已经按奈不住了,种种信息表明,华东野战军已然节节败退,在他看来,此时最好的战术就是长驱直入,迅速拿下整个山东。

双方争执不下,最终顾祝同还是选择了妥协,默默的同意了「委员长的高见」。

此时的蒋介石尚未意识到,这种战术本身或许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真正的命门不在战场上,而在国军指挥部中。

国民党军队有着极其深厚的「军阀思维」,哪支部队是哪个派系的,都有着严格的划分。

如果团在一起,他们尚且能够「统一战线」,但如果稍稍分散,那么转眼之间就会进入「相互竞争」的状态,开始疯狂的争夺功劳,相互推诿,这在战场上是极其致命的。

谈及这一时期,陈毅曾经打过一个比方:那就是「耍龙灯」,即我军挥舞彩球,逗引敌军,象长龙一样左右回旋,上下翻滚。

以少量兵力「威慑」、「牵制」敌人的大部队,再集中优势兵力对其冒进者进行定点清除。

当时所有的国民党军队都有着一个念头,那就是捡同僚的便宜,友军接敌,先不去救援,至少也要等待我军疲惫之际再杀上去,而如果自己接敌,则立马进行龟缩靠拢,但求自保。

双方一快一慢,一动一静,胜负已然分清。

而具体到张灵甫所带领的整编74师,更是国军种种缺陷的集大成者。

张灵甫自诩用兵如神,可以说是国军部队当中最渴求战功的一支,一得到解禁,便立马拉开了与同僚的距离,想要第一时间取得战功。

更有意思的是,张灵甫平日里极其狂妄跋扈,在同僚之中,「人缘极差」,在国军内部得罪了不少人。

粟裕甚至跟身边的人打包票:如果74师有难,其他国军的支援一定不会及时赶到!

就这样,针对74师的行动开始了。为了能够放风给张灵甫,粟裕特意向几名俘虏泄露了指挥部位置,再因为种种原因将其释放,把我军指挥部的位置暴露给敌军。

消息放出后,没过多久,嗅到「战功」的张灵甫就已经带着国军主力直奔指挥部的方向而来,在这一刻,大鱼上钩了。

3、孟良崮战役,华东野战军全歼74师

1947年5月12日,国民党军整编74师对坦埠地区展开攻势,在此之前,张灵甫所掌握的情报是,解放军已然「全线撤退」,这一仗不费任何吹灰之力。

然而,令他意外的是,74师在坦埠地区的第二天便遭到了解放军猛烈的进攻。

一连「败退」了两个月的解放军不知从何处突然出现,仅仅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占领了多处要地。

眼看着事态逐渐严重,张灵甫终于下达了撤退的命令,全军退往孟良崮,由于时间紧迫,这次撤离,74师丢掉了绝大多数重火力,进一步削弱了自身战斗力。

孟良崮位于山地,易守难攻,来到这里以后,张灵甫便开始了固守待援,等着蒋介石的援兵。

得知张灵甫被包围以后,蒋介石十分惊喜,在他看来,74师战斗力极强,稳住防线问题不大,而此时解放军主力也暴露,正是展开决战的好机会,于是,他立马电令周边所有军队向孟良崮一带进发。

不得不说,蒋介石对于自己手下军队的了解,甚至比不上我军。

74师固然是精锐,是王牌。但是此时的他们不单单失去了重型武器,甚至就连粮食和水源也已经告急,全军上下毫无斗志。

而至于其他增援部队,来得慢不说,还要遭到解放军四个纵队的骚扰,个个投鼠忌器,畏首畏尾,根本指望不上。

在74师被困孟良崮两天以后,我军的进攻开始了。

五月15日,我军万炮齐发,向着孟良崮展开了猛烈的进攻,随后,全军从多个方向一起突进,没有佯攻,全是主攻,只求第一时间将其彻底吞下。

74师固然是王牌,直至此时,全军仍然有三万余人,但是,在我军迅猛的攻势之下,他们的防线迅速土崩瓦解。

战斗仅仅只持续了一天的时间,整编74师就已然宣告覆灭,师长张灵甫也在战斗中被我军击毙。

伴随着张灵甫的死亡,孟良崮战役圆满成功。

这场战斗之中,解放军以两千人的牺牲换来了国民党军三万余人的王牌部队覆灭,其中俘虏一万九千余人,死伤一万三千余人,堪称史诗大捷。

除了战场上的胜利之外,孟良崮战役在战略上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这一仗打出了我军在山东的地区的军威。

同时也彻底粉碎了国民党重点进攻的方针。国民党各军队在心理上也遭受了极大的震撼,从这时起,他们已然没有了初期的强劲势头,在态势上已处不利之势。

这一场战争是我军由弱转强的关键转折点,也为未来我军挺进中原奠定了基础,事后,谈及这场战斗之时,蒋介石本人也是十分悔恨:「这是我军剿匪以来,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一件事」。

除此之外,在这场战斗本身之余,我们也能关注到很多有趣的细节,从而更好了解那段真实的历史。

解放军与国民党部队展开孟良崮战役之时,双方可以说是势均力敌,甚至可以说,很大程度之上国民党军队在武器装备还要普遍强于解放军。

但是,解放军真正的利器并不在战场之上,而在战场之外。

除了战场上奋战的士兵们以外,解放军还赢得了广大百姓和人民的支持。

正如那句话一样,「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作为全军最高指挥官,粟裕大将能够放下身段,与一位平平无奇的老农进行亲切交谈,而反观国民党这边,甚至就连高级军官相互之间都不愿意坦诚相待,相互推诿,勾心斗角。

一支连自己人都无法团结的部队,注定是会面临失败的,又凭什么能够战胜军民一心的解放军呢?

正如同古人所说的那句老话,得民心者得天下。国民党最终的败亡绝对不仅仅是因为在战场之上的失利,而是其在根本路线的错误。

从蒋家王朝选择背离人民,背离群众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就已经走上了一条末路,何时覆灭,何时衰亡只是时间问题。

参考资料:
1.<粟裕:孟良崮上「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