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杂牌将军」?「保镖队长」?教你黑赵云的正确姿势

2024-04-10历史

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汉水功勋在,当阳姓字彰。两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书忠烈,应留百世芳。

【三国演义】中,蜀汉「五虎上将」向来被人津津乐道。其中,赵云忠义双全,沉而刚毅,勇武内敛,通过文学小说及影视剧的塑造,隐隐有超越诸葛亮、关羽的势头,渐渐成为了三国最具人气的偶像。

但在正史【三国志】中,赵云的传记只有区区四百余字,而脍炙人口的单骑救主、截江夺阿斗、汉水救黄忠、力斩五将等故事,均没有确切的记载,这使部分三国史新人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同时,易中天教授在【品三国】中又提出刘备进位汉中王时,只封了四个将军,即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没有赵云。有了专家教授的观点支持,赵云不受重用的说法开始喧嚣尘上,「五虎将」变成了「四虎将」,赵云甚至有了「杂牌将军」的外号。

那么,历史上的赵云到底是不是「杂牌将军」?

首先,我们通常说的「杂牌军」是指区别于嫡系部队的旁系部队,而历朝历代从未有过「杂牌将军」的说法,正确叫法应该是「杂号将军」。「杂号」不是「杂牌」,「杂号」的意思是「繁多而杂」。汉末三国时期,诸侯混战,天子受制于军阀,许多将军官职都是诸侯自封,含金量不大。而且蜀汉没有史官,史料极度匮乏,但刘备始终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因此,蜀汉官制度很大程度上应是延续东汉的官职制度。

「将军,不常置。本注曰:掌征伐背叛。比公者四:第一大将军,次骠骑将军,次车骑将军,次卫将军。又有前、后、左、右将军。初,武帝以卫青数征伐有功,以为大将军,欲尊宠之。以古尊官唯有三公,皆将军始自秦、晋,以为卿号,故置大司马官号以冠之。其后霍光、王凤等皆然。成帝绥和元年,赐大司马印绶,罢将军官。世祖中兴,吴汉以大将军为大司马,景丹为骠骑大将军,位在公下,及前、后、左、右杂号将军众多,皆主征伐,事讫皆罢。」 —【后汉书·百官志】

刘备当了汉中王后,封了前后左右四大将军是没错,但根据汉制,只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地位尊崇,位比三公。前、后、左、右杂号将军众多,都是根据战争情况而设,战争结束后取消将军封号。凡是不常置的将军号都是杂号将军。以此来看,赵云的翊军将军也并不比关、张、马、黄的四方将军地位低多少。再者,人们通常评价某个历史人物时,总习惯和其所在的职位联系起来,认为职位越高,历史贡献就越大。但历史上以杂号将军名留青史的不在少数,抛开其它朝代不提,东汉的名将马援,战功赫赫,最高的官位不过伏波将军、新息侯,后世均称其「马伏波」。所以,以将军封号来评价人物,显然是不正确的逻辑。

其次,是赵云不受重用的观点。

先看刘备时期,许多人说赵云是刘备的「保镖」,以此来断定刘备不重视赵云。赵云初随刘备时,为「主骑」,即负责管理骑兵。在古代,骑兵是极为重要的兵种,试问哪个主公会把自己的骑兵交给一个无关紧要的人来管理?

后来,赵云任牙门将军、翊军将军。古时驻军,主帅或主将帐前树牙旗以为军门,称为「牙门」,牙门将军的职能就是随侍主公左右,统领亲军。翊军将军,「翊」字在【说文解字】的意思为「飞貌」,即起飞的样子,「翊」又通「翼」,同时,「翊」又可引申为「辅佐」的意思,翊军将军的涵义不言而喻。虽然这两个将军号都是刘备首创,但就像诸葛亮的「军师将军」一样,同是刘备首创的杂号将军,但能说诸葛亮不受刘备重用吗?如果说赵云是保镖,那关羽、张飞初随刘备时常侍立终日,须臾不离,那么关羽、张飞也可以说是刘备的保镖。

再看刘禅时期,赵云的官职为征南将军、中护军,征南将军为「四征」将军之一,虽非「重号」,却也是蜀汉后期为数不多的实权将军之一。而中护军一职,创于秦朝,始称护军,曹操破柳城后,改官名中护军,为高级军事长官,职责为掌管禁军、主持选拔武官、监管诸将。东吴的名将周瑜也曾担任中护军一职。蜀汉的杨戏作【季汉辅臣赞】说赵云「统时选士,猛将之烈」,与中护军的职责完美印证,可见赵云在刘禅时期也是蜀汉重臣。

由此可见,赵云不受重用之说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征南厚重,征西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烈。──赞赵子龙、陈叔至 —【三国志·杨戏传】

虽然赵云在历史上并不是不受重用的「杂牌将军」、「保镖队长」,可与正史同传的关、张、马、黄相比,关于赵云的记录确实没有什么亮点可言。

第一,战功平平。 根据【三国志】记载,名传后世的「五虎上将」中,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打得曹操差点迁都;张飞入川时分定郡县,后义释严颜、大破曹魏名将张郃,功绩卓著;马超雄烈过人,威震诸戎;黄忠老当益壮,定军斩夏侯。而赵云则基本没有单独领兵作战的记录,唯一领兵作战的详细记录还是年迈时随诸葛亮北伐作为疑兵,因敌强我弱,在箕谷战略撤退被贬为镇军将军,这与在演义中所向披靡的赵云相比,可谓是天上地下,差之远矣。

第二,并非无敌战将。 赵云之所以拥有众多粉丝,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三国演义】的成功塑造。在【三国演义】中,赵云的武艺超群,民谚云:「一吕二赵三典韦」,赵云可以说是吕布死后最勇猛的战将。从单骑救主、汉水救黄忠两场战斗来看,其「打群架」的能力更是举世无双。为了体现赵云的武力值之高,罗贯中甚至在汉水之战中特意形容了赵云枪法的精妙,这在整本书中是唯一一处对武将个人武艺的直接描写。

「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 张郃 、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

—【三国演义】

反观【三国志·赵云传】中,几乎没有对赵云武艺的任何描述,当阳长坂救阿斗,只说赵云怀抱后主、保护甘夫人,皆得免难。即便如截江救阿斗,汉水以寡据众、一身是胆的情节,还是由裴松之引注的【云别传】中记载的。而像关羽在演义中虽然被神化,但白马斩颜良确实是史实,这也是【三国志】中为数不多的对于「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的描述;黄忠的定军斩夏侯,也见于正史。所以,许多赵云的粉丝看完【三国演义】后再去读【三国志】,会觉得演义的赵云和历史上的赵云不是一个人。

从这两方面看,赵云确实不如同传的四人,但如果说「杂牌将军」、「保镖队长」……那就是为黑而黑,恶意贬低历史人物,没有丝毫意义可言。

结语: 【三国演义】的倾向是尊刘贬曹,神化蜀汉历史人物在所难免,君不见诸葛亮在演义中已经「多智而近妖」,但罗贯中在创作的时候还是以【三国志】为依据的。陈寿在【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最后写道: 「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马超阻戎负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穷致泰,不犹愈乎!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而细读【三国演义】就会发现,正如陈寿的评语,蜀汉「五虎上将」中,关羽、张飞虽然是当世虎将,但性格缺点明显,马超归蜀之后郁郁不得志,黄忠年事已高,都不符合完美武将的形象。于是,正史中着墨最少、生平留白最多的赵云,反而成了罗贯中展开描写、塑造武将典范的最佳人选。

赵云的事迹,别传多于本传,所以【云别传】的真伪一直存在争议,但总体来说是持肯定态度的多。因为蜀国的史官问题,许多蜀汉人物的生平事迹没有记载下来,陈寿又是比较严谨的,在编【三国志】时,没有佐证的事迹一律不写,故而赵云生平记录寥寥无几。

【三国志】中提到征西将军陈到时说, 「(陈到)名位常亚赵云,俱以忠勇称」 。【云别传】记载后主刘禅追谥赵云的诏书中有一句话: 「当阳之役,义贯金石」 ,这八个字的所包含的内容纵然不如演义中单骑救主的故事那般精彩,却也让人荡气回肠。

最后,还是回到最初的问题,如果赵云不是蜀汉的重臣,只是一个「杂牌将军」,陈寿是不会将关张马黄赵五人列为一传的。至于赵云在正史中究竟是不是像演义中那样智勇双全、天下无敌的盖世名将,真的很重要吗? 就如同武侠小说圆了我们心中携侣仗剑、笑傲江湖的侠客梦一样,哪个男人心中没有一个白马银枪、纵横天下的武将梦,而罗贯中圆了我们这个梦。

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