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为什么刘少奇提出抢先进入东北是「千载一时之机」?

2024-04-15历史

1945年9月中旬,中共中央得知发展东北有着大好条件后,马上要求集中力量向那里进军。为什么当时代理中央主席的刘少奇特别强调不能延误, 甚至称这是「千载一时之机」呢?

山东传来好消息,延安城内忽降飞机

1945年9月6日,八路军冀东部队进入了沈阳,却因所携带的电台功率小,没有能够向延安报告这一消息。在此之前,8月29日八路军山东军区也派出一个营部队作为侦察分队到达辽东半岛的庄河县上岸,发现当地伪政权崩溃,已处于无政府状态。他们向大连前进时与苏军相遇,说明自己是八路军,一名苏军少将很热情地与他们进行了「非正式接洽」,说明苏军在东北只占各城市,至于其他地区八路军只要不打出公开旗号,可以自由活动。带队的吕其恩等听到这一表态,立即乘船赶回胶东,通过电台向中共中央报告。

9月11日,中共中央从山东军区来电中知道了这一好消息,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非常振奋,当天马上命令山东军区组织十二个团部队迅速渡海去东北。三天之后即9月14日,延安机场突然降落了一架苏联飞机,机上走下来从沈阳来的八路军冀东分区负责人曾克林,以及一位苏军上校。这位上校奉命向朱德总司令转达苏军驻东北统帅马林诺夫斯基元帅的通知,说明中国军队如何进入满洲应由中国自行解决,我们不干涉中国内政,并表示「对八路军均抱深厚之同情。」苏军代表还说明,进入沈阳的中共部队公开打出八路军的旗号,会在国际上造成影响,给苏联带来外交上的麻烦。曾克林也马上向中央报告了进入沈阳时的困难,以及苏军的两面态度。

刘少奇、朱德听取汇报又接到苏军代表的通知,感到十分高兴。他们向苏军的代表说明,可以不用共产党、八路军的名义进入东北,得到了对方默许。为了便于领导,中央当天决定成立中共东北局,由彭真任书记、陈云任副书记,东北局主要成员随苏军这架飞机马上飞往沈阳。当天,刘少奇在党内电报中就称「此真千载一时之机」,认为时间决定一切。鉴于毛泽东正在重庆谈判,若去电请示,电文往返和密码翻译还需要时间,于是刘少奇本着先行动、再请示的精神,向党内下达了进军东北的指示后,再致电重庆报告毛泽东。

收缩南方向北进军,算总账有赚没蚀本

考虑到国际国内形势和中苏条约的限制,刘少奇特别要求各部队进入东北时要隐蔽身份。9月15日,刘少奇代表中央向山东和华北的根据地负责人指出:「在东北决不能采用八路军的番号,也不能用共产党的公开名义和红 军接洽并取得其帮助」;「如部队进入满洲不可能,即放下武器,脱下军装,作为劳工或难民开到沈阳附近再装备」;渡海部队不要考虑美军海上截击,「途中如万一遇美军盘查,军队可坚称向冀热辽军区之乐亭与山海关之间某地进发;便衣可坚称难民回东北。」

中共中央决定大力北进,南方势必就要收缩。抗战结束时,中国共产党的军事战线漫长,从长城内外延伸到广东,纵贯全国,兵力处于分散状态,不改变这种被动态势也抽不出多少部队进军东北。对此,刘少奇主张撤出江南各个解放区,以山东、江苏北部的八路军、新四军主力进军东北,再把江南的新四军撤到江苏北部和山东以弥补兵力空缺。从9月15日至9月18日,刘少奇代表中央调整了全国的战略部署,要求「山东主力及大部分干部迅速向冀东和东北出动」;「新四军江南主力部队,立即转移到江北」。对于刘少奇在历史紧要关头代表中央作出的战略决策,在重庆谈判的毛泽东、周恩来马上表示了赞同。

根据中央的部署,北方根据地的十几万部队迅速向东北赶路,南方根据地的部队则从全局出发,忍痛告别了当地父老乡亲,向北方根据地撤退。在江南新四军北上的同时,毛泽东、周恩来在重庆谈判中宣布,愿意撤出南方八块根据地,作为争取和平的让步条件。这一态度,受到全国各界的热烈拥护,打破了蒋介石历来说共产党只知争地盘的宣传。对于这次让步,毛泽东于回到延安五天后向干部做报告时就解释说:「长江以南各个解放区,不让也得让,争也争不到,何必不慷慨一点让出来呢?算总账,没有蚀本,没有吃亏,这个地方失了,那个地方得,失了一寸,得了一尺,还赚九寸。」

当国共两军都在争速度向东北进军时,9月底中共中央接连发出几个指示,强调「向东北和冀东进兵及运送干部,是目前关系全国大局的战略行动,对我党及中国人民今后斗争有决定作用。目前是时间决定一切。迟延一天即有一天的损失。」原先从延安派往中南和华东的部队和干部在途中大都接到新命令,立即折向东北前进。当时调往东北的主力部队有11万人,还有2万干部,中国共产党七大选出的五十多名中央委员有二十名被派往东北。

徒步乘马日夜赶路,抢在美国飞机和军舰之前

派往东北的部队来自不同的战略区,需要有统一的指挥员,当时中共中 央选定了林彪。8月下旬林彪离开延安后,原准备接替生病的罗荣桓担任山东军区司令员。他先乘美国接飞行员的飞机到达山西东南,再骑马行至河南濮阳,便接到中央的「万万火急」电报,命令他立即转道去东北。虽然进军东北的部队干部没有近代化的交通工具,陆地靠徒步或骑马,渡海要乘木船,却因争分夺秒地日夜兼程赶路,终于在两个月内陆续进入了东北。当时刘少奇代理主席的中共中央做出的这一决定,在极为紧要的关头抓住了一个重要的机遇。

在战后争夺东北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人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灵活性,一切僵化的教条、模式都被打破,可谓在行动上是思想解放的典范。尽管苏联宣布要将东北交国民党,中共中央仍派小部队试探。不让公开进入就秘密进入;不让打共产党、八路军旗号就立即改换名称,先是称「东北人民自治军」,后来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名称、形式都可根据条件需要而变,但基本目的是坚定不移的全力争夺东北。没有近代化交通工具的八路军部队通过抢时间并采取灵活方式,终于在由美国飞机、军舰运输的国民党军队到达前抢占了先机,为后来取得争夺东北的胜利奠定了最初的基础。#图文万粉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