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情深深雨蒙蒙】有关陆振华的疑问,到上海的他为何变成光杆司令

2024-07-18历史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抗战的硝烟正浓,中华大地上发生了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其中一幕便是工农红军在历史潮流的洗礼下,逐渐转变成了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那是 1937年的八月,一场大规模的军队重组就在此开启。

老蒋的财政部经过几番细致的商讨和计算,最终与八路军达成了每月拨款 63万法币的军饷协议。然而,这个数字在八路军4.5万人的庞大队伍面前,分摊到每个步兵师就显得捉襟见肘了。即使这样,面对八路军的壮大,有些势力仍然感到恐惧,导致军饷的拨付经常存在拖欠的情况。有时候,那些原本应该到达士兵手中的钱款,甚至只能达到纸面上的三分之一。

这样的军饷困境迫使八路军走上了自筹资金的艰难道路,以解决军队的基本生存问题。一句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就很好地反映了当时的窘迫局面。这其中充满了自给自足的勇气和决心。

而此时,让我们跨越历史的画面,看看另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曾经叱咤风云的东北黑豹子陆振华,在九一八事变后流离失所,逃往关内。当他在上海重新出现时,他仍是一方巨富。他的财富如何呢?

首先,他将自己的数十万存款交给了他的九姨太王雪琴来保管。此外,他还在自己的保险柜中收藏了无数金银珠宝和法币,这些都是他的宝贵资产。再则,他在上海拥有的一套价值数万大洋的二层洋房和他的汽车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这仅仅是陆振华的部分财产。即便是在那艰苦卓绝的年代,这样的身家仍然令人瞩目。

然而,当我们将陆振华的财产与八路军的军饷耗费进行对比时,我们会发现即使他拥有如此巨大的家底,却依然难以支持起一个师或更大的部队的开销。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里,维持一支军队的日常开支、装备采购以及战争所需的弹药物资消耗是难以想象的庞大数字。没有足够的地盘和资源支持,即使是陆振华这样的巨富也难以维持一支军队的运转。

因此,我们更能理解那些在抗战中英勇奋斗的军队和士兵们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和挑战。他们为了民族的存亡和国家的独立而奋斗着,他们的付出和牺牲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在入关后的岁月里,陆振华所率领的东北军,即便在拖欠军饷、缺枪少弹的困境中,依然显得格外特殊。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那些昔日紧紧跟随他的忠勇士兵们,此刻都仿佛是一盘散沙,面临散伙的境地。这不仅仅是因为战备物资的匮乏,更多的是一种看不见却又根深蒂固的势力微弱和忠诚考验。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民国时期,军阀对地盘的渴望如同寻宝者对宝藏的追求。地盘不仅是权力的象征,更是源源不断生钱的 「聚宝盆」。没有源源不断的资源供给,即便是家底再丰厚的军阀也难以承受这样的巨大消耗。

回溯历史,陆振华曾是清军的一名将领。在清朝末年的动荡时期,他带领着一支反清起义的队伍,后因局势变迁,摇身一变成为了奉系东北军的一员。然而,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陆振华的地位显然不能与张作霖的嫡系相提并论。

张作霖在掌控东北的过程中,除了依靠实力强大的奉军嫡系外,还凭借其个人威望和地位,通过结拜兄弟的方式将众多地方军阀纳入麾下。这些小军阀往往拥有自己的地盘和资源,能够自给自足。而陆振华正因拥有一方天下,才无需担心军饷问题。

然而,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改变了这一切。陆振华失去了他赖以生存的地盘,尽管他成功带领部下逃入关内,但失去了 「聚宝盆」的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没有了地盘的供养,陆振华的军队开始面临解散的危机。

事变之后,即便小张也经历了惨重的损失,但得益于之前的地盘争夺战果,东北军仍然占领了热河、察哈尔、平津等地。尽管地盘大幅缩水,但勉强可以维持供养 20万余嫡系东北军的开销。然而,对于像陆振华这样的非嫡系人物,小张是不可能将自身实控区域的军饷提供给他的。如果仅靠陆振华自己的资源,不出一年他就会变得一无所有。权衡利弊之下,他只能无奈地选择解散手下或者任由手下被其他军阀收编。

失去了枪支的陆振华,自然也失去了他的势力范围。面对像魏光雄和秦五爷这样的有钱有势的人物,他昔日的威风和地位都不复存在了。现在的他只剩下了被欺凌的命运和无处安身的处境。而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他失去了地盘这一重要的 「聚宝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