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辽沈战役后,何应钦问李铁:你说老实话,卫立煌有没有参加共产党

2024-01-29历史

何问李:卫是否共党?

介绍卫立煌一生中最具有影响力、最辉煌的事件,

蒋介石调派飞机接回卫立煌,沈阳已成东北最后一站 卫立煌与蒋介石1948年10月底,辽沈战役已经接近尾声。

一天,由蒋介石亲自调派的一架飞机从沈阳机场飞向南京呼啸而去,这架飞机的使命是要将10个月前接替陈诚担任「东北剿总司令」的卫立煌接回南京。

当然,这也不是因为蒋介石珍惜将领,担心卫立煌成为解放军的俘虏。看着被枪炮声包围着的沈阳离自己的视线越来越远,卫立煌心中不由得百感交集,心中感慨:这座城市也许就是自己几十年戎马生涯中的最后一个驿站。

20多天后,蒋介石眼看着国民党的势力在东北彻底土崩瓦解,怒不可遏的他在南京总裁官邸发布了自己早已经拟定好的命令:「东北剿总司令卫立煌犹豫不决,坐失战机,致失重镇,着即撤职查办。」

卫立煌因想逃往香港而遭到了蒋介石的围堵,他不得不谨慎行事。然而,即使在如此危险的境地,他仍不忘保护自己的珍贵回忆。

在一个深夜,他从箱子中拿出一包保存了十多年的信件和照片,走进了卫生间。这些信件和照片记录了他的过去,是他无法割舍的一部分。

在1948年的延安,卫立煌和毛泽东会面。这些照片是卫立煌的心头之物,随他经历了无数的战斗。这一天晚上,他做出了一个痛苦的决定,烧掉了这些照片。

随着时间的推移,淮海战役接近尾声,蒋介石的几个精锐兵团都被消灭。国民党高官们害怕即将到来的垮台,纷纷收拾行李逃往台湾,但卫立煌决定留在大陆。

他的妻子韩权华生病了,这成为了他拖延的理由。然而,国民党特务开始暗杀那些不愿意去台湾的军政要员,卫立煌的生活充满了危险。

戏剧性的是,1948年12月25日,中共公布了一份43名国民党战争罪犯名单,卫立煌名列其中,排名第三。

淮海战役结束后,国共双方的实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蒋介石被迫下野,退居老家奉化。李宗仁担任代总统,试图为国共谈判创造条件。

其中的一项措施是释放政治犯。

卫立煌在时局即将转机的背景下,收到了好友杨杰被暗杀的消息,深感香港并非避风港,安全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他年迈的母亲和在大陆的家人,让他十分牵挂。

他致信朱德,希望朱德能够保护他的家人,特别是他的老母亲和家人。作为在抗战时期和共产党关系很好的朋友,毛泽东对卫立煌非常关心。

朱德和卫立煌收到了卫立煌从香港的来信,朱德担心蒋介石会因此报复。毛泽东在接到信件的第二天立即发电给邓小平等人,并转达了卫立煌给朱德的信,并表达了保护卫立煌家属的愿望。

卫立煌,字俊如,出生于安徽合肥东郊的一个农村家庭,家中有三个兄弟和两个姐妹。他的父亲在他小时候就去世了,家庭贫困。

为了让他接受教育,他的母亲宁氏向他人求情,让他读了几年的私塾。1912年,卫立煌在安徽和县剪掉了辫子。

他于1914年乘船前往武汉,加入了湘军学兵营,在那里接受了系统的军事训练。1916年,卫立煌南下广州,加入了许崇智的粤军部队。

他凭借战功逐渐晋升为旅长。1925年8月,廖仲恺被刺,蒋介石借此机会逼迫许崇智下台。

|卫立煌照片同时,蒋介石还改编粤军,将拥蒋部分编为第3师由黄埔教导团扩编而成的两个师,合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军,蒋介石自任军长,卫立煌被任命为第三师第九团少将团长,这也是他进入蒋介石集团的开始。

1926年7月,国民政府出师北伐,1927年,一路势如破竹的北伐军占领南京后,蒋介石等国民党反动派公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公开叛变革命,并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

此时,卫立煌的第14师和顾祝同的第3师共同担负南京卫戍任务,卫立煌任南京卫戍副司令。8月底,军阀孙传芳强渡长江进攻南京,卫立煌率部与之在龙潭激战五昼夜,击溃孙部进攻。

战后,蒋介石将第1军扩编为第1和第9两个军,提拔黄埔出身的刘峙和顾祝同分任军长。

图|卫立煌与战士们在一起当年8月底,军阀孙传芳进攻南京,尽管卫立煌在龙潭战役中立功最大,但他并非黄埔出身,又非蒋介石的同乡,只是升为第9军副军长兼第14师师长。

1928年,卫立煌被保送到北平陆军大学训练,实质上被蒋剥夺了兵权。1930年,石友三在浦口倒戈,威胁南京。

为此,蒋介石急调卫立煌组建一支劲旅保卫南京。自1931年起,卫立煌成为蒋介石军事反共的急先锋,参与了对中国工农红军的「围剿」。

1932年,蒋介石命卫立煌调集重兵进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他首先占领了中央苏区的政治和军事中心金家寨。在1933年11月的「闽变」中,卫立煌担任围剿军第五路总指挥,率领五个精锐师迅速平定了福建,再次大显身手。

同年10月,他也因此升任中将军衔。次月,他担任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

卫立煌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他曾在西安事变中与蒋介石一同被扣押,但在1937年「七七事件」爆发后,他向蒋介石致电表示坚决抗日,并请求北上作战。

他在忻口会战中率部歼灭两万多人,创下了华北战场规模最大的一次大战。在1938年,他担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前敌总指挥,成功阻止了日军的进攻,掩护了兄弟部队的安全转移。

此外,他还率部在中条山坚守三年,多次击退日军的进攻,使其未能成功渡过黄河。卫立煌的英勇抗争精神和卓越军事才能,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图|中条山战役形势图卫立煌长期在华北抗战,他的坚决抗日态度对于稳定华北抗战局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他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在合作期间,卫立煌多次与周恩来、朱德会面,与八路军将领保持密切的工作接触,共同协调军事行动。他主张在经费和弹药补给上公平对待八路军,并呼吁各战区各派军队团结一致,共同抗日。

在1938年,卫立煌带领14集团军高级将领到八路军总部拜年。之后,他效仿八路军的做法,成立了第二战区总指挥部战地工作团,接收了大量的学生在军队服务,宣传抗日主张。

邓小平曾对深入战地采访的记者说,张自忠和卫立煌是在抗日战场上打过硬仗的人,他们有着坚定的决心,这非常难得。

图|1938年4月,卫立煌抵达延安进行访问。他的到来受到了当地百姓和军民们的热烈欢迎。在延安的欢迎晚会上,毛泽东称赞卫立煌是「坚持华北抗战的领导者」,两人相谈甚欢,一见如故。

在延安,卫立煌见识到了全新的精神和世界,这些都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他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朝气蓬勃,将来极有可能成为主宰中国的政治力量。

随后,卫立煌提出了秘密加入共产党的请求。林伯渠表示:「由于卫立煌团结抗战的行动,蒋介石对他非常忌恨。1941年反共高潮的皖南事变后,蒋介石以他剿共不力为由,扬言要撤销他的省主席职务。

因此,卫立煌一气之下请假来到了峨眉山休养。同年5月,蒋介石大举向中条山进攻,何应钦擅自改变原本的军事部署,导致了中条山战役的失败。

见形势危急,蒋介石便赶紧让卫立煌收拾残局。

图|卫立煌正在部署战斗正当卫立煌稳定了中原抗战局势后,蒋介石却将失败的原因推到他身上,并免去了他的一级上将和省主席的职务。

1942年1月中旬,蒋介石将卫立煌调任西安行营主任,剥夺了他的兵权。直到1943年,英美决定以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为主反攻缅甸。

1944年,卫立煌率领中国远征军从滇西发起反攻,共出动17个师约16万人。在盟军的配合下,他率军先后将松山、腾冲、芒市、龙陵、畹町等地收复。

1945年1月27日,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成功歼灭日军56军大部、18师团,击溃第23军团、2师团,保证了英印军的胜利,极大地减轻了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压力,成功完成了打通国际交通线的战略任务。

当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时候,中国远征军总司令部将改组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魏德迈将军向蒋介石推荐卫立煌担任陆军总司令,然而卫立煌以为自己有机会晋升,但当命令公布时,他只是被任命为副总司令。

卫立煌对此感到非常生气,他拒绝就职,并未办理交接。多年前,陈铁曾向蒋介石告密,卫立煌邀请他加入共产党。

何应钦在得知此事后,把陈铁召到重庆,询问他是否与卫立煌有过不正当的关系。陈铁表示自己并不知道有这样的事情。

后来,何应钦告诉陈铁,蒋介石打算让他去徐州指挥军队对抗共产党,如果他参加了共产党,问题就会很大。1946年8月,卫立煌奉命出国考察。

尽管他在国外,但他的心依然在国内,他甚至让亲友通过法国共产党人与延安联系,表达了他愿意为早日结束内战、实现和平而努力的意愿。

图|陈诚照片辽沈战役开始后,蒋介石将心腹陈诚调任东北行辕主任,以期在东北战场上占据重要地位。然而,陈诚在东北的主政期间并未有所建树,反而损兵折将。

1947年,解放军强大的攻势下,国民党的精锐部队被新五军消灭。陈诚和廖耀湘相互推卸责任,军心涣散,局势无法挽回。

面对解放军的攻势,陈诚自知无法扭转乾坤,于是称病请辞。 随后,蒋介石不得不寻找新的人选。1949年10月1日,中国领袖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卫立煌从收音机中听到毛泽东激昂的声音,感到兴奋无比。

他深知北平已经成为人民共和国的首都,那里正在进行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对新中国充满了好奇和希望。

西江电悉,我非常感谢。谨此奉复。毛泽东1949年10月15日,收到毛泽东发来的复电,卫立煌心中激动万分,不禁想起多年前与八路军总司令朱德一同合作抗日的经历,还有在延安与毛泽东见面的场景……

毛泽东宴请卫立煌,而逃到台湾的蒋介石却唯恐卫立煌与新中国融合。卫立煌对蒋介石极度失望,他不再相信甜言蜜语。

他深知,如果不去台湾,可能会引起蒋介石的不满,重演杨杰的悲剧。但他绝不会因此屈服,只会更加谨慎和警惕。

1955年1月,周恩来总理在北京发表【关于美国政府干涉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声明】。尽管卫立煌在香港,但他一直关注内地的政治动态。

他从报纸上看到张治中等人的公开讲话后,深表赞同。他私下对朋友说:「是非自有真理在,我在香港也要发表这样的声明。

我的话完全出自一个中国人的内心话,爱国的中国人就应该这么说,解放台湾,完成统一大业,有什么不好?」

在得知卫立煌对祖国的热爱和支持后,中共地下工作人员为了支持他的行动,鼓励他公开表明立场。他们认为这将对解放台湾产生积极的影响。

为了确保他的安全,地下工作人员建议他在公开表明立场后考虑回到大陆。不久后,邓颖超身边的侄女韩德庄回信邀请卫立煌回大陆。

他立刻明白这位朋友就是周恩来。在1937年忻口战役前后,他和周恩来在太原多次接触,周恩来对战局的分析使他受益匪浅。

尽管后来国共分裂,但周恩来的人格一直使他感到敬重。现在,作为人民共和国的总理,他邀请卫立煌回国,使他感到振奋和激动。

尽管韩权华认为卫立煌现在的身份比较尴尬,但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安排下,卫立煌终于下定决心回国,与夫人经澳门前往广州。

卫立煌在广州受到热情欢迎,他的归来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和朱德副主席的热烈欢迎。次日,卫立煌立即向他们报告了他的归来,并将他的【告台湾袍泽朋友书】交给了新华社发表。

在这份文件中,卫立煌揭示了美国和台湾之间的勾结,赞扬了新中国的伟大成就,并呼吁台湾同胞尽早醒悟,回到祖国怀抱。

毛泽东主席指示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要对卫立煌提供良好的接待和护关,如果他愿意去广州、长沙、武汉、关、州等地看看建设情况,各处都应该表示热情的欢迎态度。

1955年4月5日,卫立煌一行抵达北京,开始了他的新生活。回国后的卫立煌,先后担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并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常务委员。

他还曾参加各种政治活动,并在空闲时间为海内外报纸撰写文章,宣扬新中国的各项伟大成就。然而,1958年在「五一」观礼活动中,卫立煌突然感到身体不适。

1960年1月17日,他因心肌梗死和胃炎等病,在北京去世,享年64岁。在他去世的那天,周恩来总理在中山公园中山堂主持追悼会,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宋庆龄、董必武、陈云和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送了花圈,表达对他的深深哀悼。

卫立煌的骨灰盒在公祭仪式结束后,被安放在八宝山烈士公墓,紧邻着林伯渠、陈赓等高级领导干部的陵墓,终于找到了他的最终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