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民国-丰顺「木薯县长」刘禹轮

2024-01-20历史

刘禹轮(1903~1986年) 大埔县洲瑞镇田背村大坪头人。(1939~1945)任丰顺县长。在任长达七年,为地方建设和民生公益悉心擘划。

一,木薯县长

1939年2月,刘禹轮被时任广东省主席李汉魂任命为丰顺县县长。丰顺县山多田少,「地瘠民贫,素称难治」。他在任期间,正值潮汕沦陷不久,入海口被敌封锁,粮道受阻,物价飞涨,粮食紧缺。为了解决日趋严重的粮食问题,他积极响应国民政府的关于开展粮食增产运动的指令,在丰顺大力开展了木薯种植运动。

他首先召集全县士绅会议,筹建丰顺县地方建设促进委员会,开展「三山(筑山塘,垦山田,种山禾、木薯)运动」。其次,制定「丰顺县政府推种木薯实施办法」、「丰顺县政府两百万株木薯运动实施纲要」、「丰顺县政府卅一年度扩大木薯运动预垦面积实施办法」等法令,号召民众广种木薯。复次,他亲自选择县城东厢三板桥的荒山,督促县政警队、警察自卫队开荒垦植,建成县荒山垦植示范场,为百姓作出样板,县城周围龙岗、沙田、留隍等乡村的农民广为响应。重视木薯宣传,通过漫画、标语等宣讲木薯的好处和种植技术。

(丰顺县「种木薯」漫画)

(丰顺县四年来推植木薯统计,1939年—1942年)

从该表可知,1939年3月,刘禹轮刚上任丰顺县县长,木薯面积仅有380市亩,产量仅3096市担,到1942年,面积达到了惊人的13499市亩,产量则到了269980市担之巨,这个总产量在华南地区名列前茅。手中有了木薯,丰顺县不仅轻松战胜了1941年水灾,而且也抗御住了1943年旱灾,并救济了揭阳逃荒来的灾民。

(【丰顺县木薯运动纪实】所载刘禹轮手持重十五斤二两值国币四元的木薯)

二,文化教育

刘禹轮在丰顺当县长极为重视文化教育事业。他认识到要发展教育,必须解决师资问题,因此设立了丰顺县师资培训班,招生一七九人,培训两个月,派到全县各地的学校任教。全县乡/保学校200多所。除办好丰顺县一中之外,还将留隍球山中学改为县立第二中学,将汤坑区立中学改为县第三中学。

此外,他在丰顺还设立卫生院,关心群众的医疗事业。1941年又专门聘请李介丞为县志编纂,编成民国【丰顺县志】,是一部十分宝贵的志书。他的专著除【丰顺县木薯运动纪实】一书外,还有【丰溪隨笔】及【百人树人录】等多部。

(丰顺石坑观音堂「福地洞天」匾-刘禹轮题)

三,廉政

在丰顺流传很多刘禹轮清政廉明的故事。他任县长时,丰顺县政府及国民党县党部全部设在丰良镇上几间老祠堂、老庙宇中,没有一点县府衙门的架势,直到他离任的七年中未曾建有新的县府衙门,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在民国时期,一般县太爷离任都不敢亲自将县政府的印信及财务账目交给新县官,都是叫秘书交接的,而刘禹轮离任时,他自己将印信亲自交给新的县长,一切来往账目,清点得一清二楚。当刘禹轮交接完毕离开县城时,大街小巷都站满了送行的群众,不少人在店门前放着三样东西:一面镜子,一碗清水,一枝竹叶。寓意是刘禹轮县长在丰顺当县大爷是「明如镜,清如水,洁如竹」的清官。

(丰顺县政府欢送刘禹轮赴省城就任合影)

抗战胜利后,因在丰顺县开展粮食增产运动取得优异成绩,经时任广东省政府主席罗卓英、省农林处处长黄枯桐举荐,1946年刘禹轮调任省农林处副处长,后任处长,并当选省党部委员。任内,刘禹轮在【广东农业】、【经济建设月刊】等刊物发表了探讨广东农林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