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飞夺沪定桥之前,刘文辉做的一个决定,让他在14年后多了一条后路

2024-01-26历史

刘文辉在飞夺沪定桥前的一个决定,为他14年后提供了另一条出路。

1935年5月,红军在长征途中面临大渡河的阻隔。大渡河作为中国长江支流岷江的最大支流,历史上以其洪水频繁、万丈狂澜而闻名。

两岸山脉蜿蜒曲折,连绵起伏。而蒋介石早已预见到这座铁桥对于红军的重要性,因此命令镇守西康的刘文辉炸毁泸定桥,试图让共产党无路可走,就像石达开一样全军覆没。

刘文辉出生在四川的一个农民家庭,是六个兄弟中最小的一个。由于父母的宠爱,他自小就在刘家祠堂读书。

刘文辉于1916年从保定军校毕业后返回四川,并在侄子刘湘担任四川省主席的麾下得到了十多万重兵。随着时间的推移,刘文辉的实力逐渐与刘湘相当,一山不容二虎,两人之间的争斗也在所难免。

红军长征时,把泸定桥作为重要基地,那里易守难攻,有助于扩大势力,但必须先攻占泸定桥才能渡过大渡河。

面对蒋介石的不断催促,刘文辉显得有些不耐烦,他向蒋介石明确表示自己并没有接到炸桥的命令。

红军不畏艰辛,无论万水千山都能轻松应对。在敌军还在迟疑之际,雄壮的红军军队已经开始向泸定桥进发。他们历经三场激战,行进了80里路,直到深夜才得以休息。

第二天,红军又走了200多公里,当他们到达泸定桥时,战士们已经饥饿到无法继续,而河对岸的敌军却在狂风中放火烧毁了泸定桥,东桥头瞬间化为一片火海……金沙江的激流拍打着悬崖,让人感到温暖;大渡河上的铁索横空,使人感到寒意。

最终,红军的主力成功渡过了危险的大渡河,庞大的队伍继续向陕北进发。

刘文辉在1938年联合其他国民党将领,讨论了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他曾经委托他人向周总理写信。

在战火纷飞的1942年,周总理在重庆与刘文辉会面,向他表达了共产党抗日的决心。深受感动的刘文辉,在周总理的指示下,在自己的部队中秘密安装了一台电报机,专为与共产党保持联系。

不久后,两位抗日志士再次会面,共同商讨抗战事宜,为国为民,献出一份力量。

在周总理的指引下,刘文辉逐渐认识到共产党追求和平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并被其将人民放在首位的美好品质深深打动。

1949年,蒋介石溃败逃往四川,周总理也在这一关键时刻给刘文辉发来电报。

当蒋介石还妄想借助刘文辉的军队来攻击共产党时,刘文辉已经联合其他将领宣布起义。消息传来,蒋介石暴怒,但也无可奈何。

他立刻乘坐飞机逃离成都,逃往台湾。离开前,蒋介石痛骂刘文辉是叛徒,但即使如此,他心中的怒气仍未消散。

刘文辉对周总理的恩情深深铭刻在心。在新中国成立后,文化大革命期间,刘文辉的住所遭到了抄家。当周恩来总理得知此事后,立刻下令保护刘文辉,确保他的安全。

尽管身体每况愈下,1972年,周总理仍不忘对刘文辉的挂念,时不时让身边的人去探望刘文辉,并向他传递问候。

刘文辉深受周恩来总理的关心,而当得知周恩来总理离世的消息时,他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尽管他身患癌症,身体疼痛难忍,医生也劝他不要去告别,但刘文辉坚决要求用担架抬他去与周总理的遗体告别。

他看着那位一生都致力于共产主义事业的伟人,泪流满面,万分不舍。最终,在同年6月,刘文辉也因病离世。

刘文辉的一生充满了权力争斗和勾心斗角,但他又是幸运的。

贺龙、刘文辉和邓锡侯三人并肩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