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家在西南地区,我们那里的过年习俗,跟很多地方都不一样。
首先就是除夕的年夜饭。
我们的年夜饭很丰盛,用四个字来总结就是「大鱼大肉」,桌子要尽量摆满,而且不能把菜吃光,必须要有剩菜,寓意新的一年不缺吃的。
我们过年不吃饺子,但是大年初一早上必须要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
另外,我们的年夜饭,并不单指除夕晚上那一顿。家里兄弟多的,一般都是轮流请吃团年饭,从除夕前几天开始轮班,一家请吃一顿或者吃一天。
像我们家,我爸三兄弟,结婚之后都分了家,就是从腊月28到腊月30,三家人轮流请客。
除夕那天晚上,我们没有「通宵守岁」的规矩。吃完晚饭后,老人孩子就看春晚或围着火炉聊天,年轻人喜欢去邻居家串门玩牌、打麻将。
等到零点的钟声响起,家家户户都要放一挂鞭炮,寓意着新年开门红。
放完鞭炮后,大多数人就去睡觉了,因为大年初一早上还有重要的事情办。
这个重要的事情,就是去给先祖上坟。
小时候我最喜欢干的事,就是年初一早上,跟着爷爷、爸爸和叔叔去上坟。
上坟需要准备很多东西:鞭炮、香烛、纸钱。那时候的纸钱,都是我爷爷和爸爸用草纸自制的: 先把草纸裁剪成大小一致的方形,再用工具在上面打上规则的烙印,很是费功夫。
我们那里没有统一的坟山,各家的坟地大都是分散的,有的在山里,有的在路边,有的在田间地头。
我们这些晚辈,就在爷爷的带领下,一个一个地找先祖的坟。
每到一个坟前,爷爷会先给我们介绍里面埋的是哪位先祖,再让我们烧纸钱、点香烛、放鞭炮,走之前还得在坟前作几个揖。
如果是比较亲近的先祖,爷爷还会嘱咐我们多烧点纸钱,多放一挂鞭炮。
上完坟后,就可以开始走亲戚了。
我们一般是从本家亲戚开始走,就是我爷爷的兄弟或堂兄弟家,一家吃一天。
为了时间上不冲突,大家都会提前商量好请客时间,避免两家在同一天请客的情况。
到了大年初二,该出嫁的女儿回娘家了。
不过,我们那里很灵活,要是婆家亲戚多,忙得走不开的,也可以晚几天再回娘家。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从大年初一到二十,我们家都是很忙的,走完了本家亲戚,还有爷爷的姐妹,奶奶的娘家,外公外婆家以及他们的兄弟姐妹家……
可惜,现在农村的人越来越少,有的亲戚搬去了城里,联系就少了,过个年是越来越冷清了……
你们那里有什么不一样的春节习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