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旅游

文旅周刊 | 一桥重生北港岛:新晋网红打卡点,海口旅游新名片

2024-01-17旅游

海南日报记者 张期望

三年前,很多人听到「北港岛」会感觉陌生;如今,海口不少人都打卡过海文大桥下面的北港岛。400多年前,这座小岛因为一场地震成为孤岛。400多年后,依靠海文大桥北港岛互通工程再次与海口、文昌成功牵手,并成为一个网红打卡地。

北港岛能成为「网红」,离不开海文大桥的牵引,也因为其自身的「网红」基因——不仅是离海口最近的原生态的海岛,更重要的是其丰富的海岛文化。千亩连片红树林、能容纳数万人赶海的沙滩、原汁原味的渔村……这一切,成功地让每一个去过北港岛的人都点赞。

俯瞰北港岛。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400年前「生出」希望之岛

诞生于地震中的北港岛,原来也只是一个普通村庄,与大海关联度不大。1605年一个深夜,琼北大地震突然发生,海口塔市村与文昌铺前镇之间的72个村庄一夜之间永远沉入海底,北港岛的样貌也彻底发生改变。

史料记载,琼北大震级为8级,震中在塔市与文昌铺前之间,震中烈度为10度。此次大地震导致陆地沉陷3至4米,幅度最大有10米,陆沉面积达100多平方公里。有72个村庄的房屋、碑记、桥梁、耕地、盐田、树林,甚至东寨港到铺前港所在位置的那条大河流以及它的支流等等,全部沉入了大海,形成世间罕见的「海底村庄」。

尽管处于震中位置,且周边的村庄悉数沉入海底,北港岛这块面积约2000亩的土地,在此次地震中神奇地幸存下来。深陷下去的村庄成为一片「U」形内海,而它则成为这片内海「U」形口上的一座孤岛。地震过后,幸存者的生活需要继续。原来的道头、后溪、上田、后坡、新村、外村仔等6个村庄的幸存者,相继迁至北港岛上,并在岛上依旧使用道头、后溪、上田这3个自然村名。村里的浓浓烟火味再次飘起,狗吠、鸡鸣、鸟飞,孩子们到处奔跑,坚强的幸存者们及其后代在岛上开启靠海而生的日子,直至今天。

从海文大桥上俯瞰,北港岛呈菱形,两头尖,中间大。岛上一共有3个自然村,北边是道头村,上田村和后溪村则在中间位置,南边则是少量盐碱地和成片的红树林区。3个自然村的居民房子大部分挨着环岛公路而建,聚集在两个区域,道头村靠近渡船码头,上田村和后溪村则靠近岛上的红树林区,3个自然村中间则是一大片水塘。

岛的东北角对岸就是铺前镇,渡口是岛上居民数百年来出行必经之地。紧挨着渡口的是船只停靠和避风的码头。岛的西南边紧挨着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岛上红树林也处于保护区红线范围之内。海文大桥则横跨岛的东北角而过,海岛成为它天然的桥墩。

尽管是一个孤岛,但是岛上的中原文化依旧得到保留。在北港岛上,至今保留着一座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庙——北港庙,她是当地岛民祖祖辈辈的精神依托。北港庙亦称乌公庙,「乌」即海南话的「黑」,也有人直接称「黑公庙」。传说很久以前,村里有一位渔民出去捕鱼时,一根黑色的木头总在他渔网周围漂来漂去,他捡起来扔掉,没多久,它又再漂回来。如此反复后,该渔民觉得好奇怪就把它捞起,拿回家后,找木雕匠把木头雕刻成像。

由于木头在海水中长时间泡浸后变为黑色,雕出来的像也是黑的,雕好的像便称之「黑公」。因为木头又是从乌江漂流过来的,「乌」字与海南话「黑」谐音,所以该庙名曰「乌公庙」。

从此,乌公神亦成为北港岛上渔民的精神护佑,哪家人有啥解不开的心结,都要来庙里烧香跪拜,求平安保安康。

日新月异的北港村。海南日报记者 封烁 摄

值得坚守的生息之地

「岛不大,且交通不便利,但我们的祖辈却坚守下来了。」年近花甲的岛民陈奕军称,地震过后,大自然也对北港岛给予了补偿。不仅形成一大片「U」形的内海,且这片内海鱼类资源丰富。「地震过后,内海内堆积了大量淤泥,加上有海水和淡水的交汇,所以各类微生物也多。」陈奕军解释,这些微生物将大量鱼类吸引过来,为北港岛岛民生活提供丰富的食物和经济来源。

北港岛周边鱼类资源到底有多丰富?海中巨无霸巨鲸都曾到访觅食过。在北港岛的西南角,有一座长度达13米的巨墓,里面埋葬的是一头搁浅的巨鲸。2000年,北港岛附近海域来了个「不速之客」,一头追逐猎物的巨鲸搁浅在附近的海域。等到村民们发现,它已经搁浅多时了。当时,岛上村民想尽一切办法来营救它,但最终还是没有救活它。淳朴的北港岛村民将巨鲸转移到岛上埋葬,用水泥砂石为它立碑建墓,每逢清明节都去拜祭。

不仅如此,岛上的红树林也让岛民生活在诗意中。西南角是大片红树林聚集地,除有连片不同品种的红树,不时从枝头上飞起的海鸟让整个岛充满生机,随时都可以捕捉到一幅「蓝天碧海岸绿任鸟翔」的优美图片。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片紧挨着北港岛的红树林,不仅是自然的馈赠,也许也是琼北大地震给村民的致歉。对于岛上的居民来说,红树林也是最好的海岸卫士,当台风来袭,它们削弱风浪的力量,保护着身后的农田和村舍。

在陈奕军的记忆中,小岛居民生活一直不错。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岛上居民通过出海捕鱼,日子过得不比海口及铺前居民差。即使是今天,仅有500多户人家的北港岛,避风港内还停有100多艘渔船。除了打渔外,岛上居民现在还通过网箱和渔排养鱼增加收入。随着时代的变迁,北港岛上居民生活也在一步步地发展。20世纪90年代,北港岛居民迎来两件好事:一是全岛通电了,二是在岛上钻出一口甘甜的水井。随后不久,在当地政府帮助下,岛民又很快喝上从海口用管道输送过去的自来水。

对于北港岛的人来说,脚下的土地并非生活的唯一。仅相隔一千多米的海域,处于岛东北角对岸的文昌铺前镇是他们第二生活地。虽然在行政上北港岛隶属海口市,但岛上村民似乎与铺前人更熟络。北港岛与铺前镇,是千丝万缕、一衣带水的关系,两地之间曾经一天有30多班的渡轮以及数不清的渔船来往。多少年来,很多村民早上坐上一班船到铺前镇喝茶聊天,中午回到北港美美地睡上一觉,下午起床补网,傍晚出海,第二天打渔归来,再把渔获拿去铺前出售。

值得探寻的生态小岛

沿着海文大桥外伸的互通匝道,很快就能驶入小岛。为了防止海水倒灌事件的发生,2014年超强台风威马逊过后,小岛不仅建设好了环岛公路,也沿着小岛建起一圈高达一米的防浪堤。「自从防浪堤建成之后,村里再也没有发生过海水倒灌的事情了。」村民符策称,防浪堤不仅解决海水倒灌困扰,也为现在进入岛上的游客提供安全防护。

北港岛之所以能够迅速成为网红地,要归功于处于东边的那片滩涂地。每当下午潮落时分,这片处于村民聚居点正前方的滩涂地就会浮出水面,水深仅没过脚踝骨。滩涂内不仅有大量因退潮而未来得及潜入大海的海鱼,各种各样的贝壳也是前来赶海人最喜爱的海鲜。自从海文大桥通车之后,几乎每个周末下午,这片一望无际的滩涂地上挤满了前来赶海的人。不管是否有收获,每一个前来的人都兴高采烈,因为可以肆意地在这片滩涂上玩耍和捡拾贝壳。

「其实,这片滩涂以前就是村庄、田野。」符策介绍,如果仔细搜寻,在这片滩涂地上还能找到以前盖房子用的砖瓦和门柱石。海底村庄就在其岛西,它原来和曲口连在一起,地震后中间下陷形成海沟,当地村民称之为「石子沟」,因为沟里多海石。每年五、六月份退潮时,海沟里的海底村庄可以清晰地看到石柱、板瓦和砖块,还有一口长方形麻石水井和一些石臼、石棺等等。沟东的古河道上,至今仍有一座石桥横跨两旁。

海文大桥北港岛互通工程,对于非北港岛的村民来说,也许是一个「小工程」,但对于世代只靠舟楫往来、只能从渡口码头出入的北港岛村民来说,却是让其重生的一个「超级大工程」。工程完工之后,北港岛和海口、文昌紧紧连在一起,岛民不管是到铺前镇还是到海口市区都非常便利,就是「一脚油门的事」。

现在,人们从海文大桥上俯瞰,发现小岛上到处都是两三层的小楼房,低矮的瓦房几乎没有了,好多人家从门窗到茶几沙发,用的材料均是海南本地人最喜欢的菠萝格(印茄木)。不仅如此,大量游客涌入,北港岛整体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不仅建设了游客中心,4家民宿酒店、2家饭店也在岛上落地营业。越来越多村民开始参与到小岛新发展道路上来,忙着琢磨怎样服务好游客,吃上旅游饭。

北港岛观鸟攻略

●选择合适的季节:

不同的鸟类在不同的季节出现,建议在合适的季节前往北港岛,以增加观鸟的成功率。一般来说,北港岛观鸟的最佳季节是每年的十月至次年三月。

●准备好装备:

观鸟需要一些装备,如望远镜、观鸟镜、鸟类图鉴等,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观察和记录鸟类。

●遵守观鸟规则:

观鸟时,要保持安静,避免惊扰鸟类。

玩转北港岛

徒步

赶海

海钓

骑行

观鸟

品海鲜

红树林观光

民宿旅居

文字蔡佳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