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79年台灣老兵寫信回大陸,原配回:你下屬為照顧我,30年未娶妻

2023-12-29國風

1979年,居住在台北的湖南老兵易祥恢復了和家人的通訊。但只要拿到信件,他都會一個人拿到房間偷偷看。

易祥當時已經退役,家中有4個兒女,生活比較拮據。

易太太起早貪黑給別人打小工賺錢貼補家用,但回來發現丈夫一直在給大陸的親人寄錢,她心裏很不平衡。

易太太不識字,也不知道大陸的信件之中寫了什麽,但作為女人,她總感覺不對勁,覺得易祥在大陸應該有妻子或者孩子。

易太太是在1955年和易祥結婚的,當時易祥36歲,是中校軍官,易太太比他要小15歲。

易祥告訴易太太,他在大陸絕對沒有娶妻,還喊了幾個戰友來給自己作證,還說可以對天發誓。

易太太這才相信,嫁給了易祥。

但現在易祥種種行為都很反常,她逼問丈夫是不是在大陸有家室,易祥最終松口承認了,他在大陸有一位妻子和兩個兒子。

這對易太太來說就像是晴天霹靂一般,對丈夫完全失去了信任。

沒想到易祥不但沒有表現出對易太太的歉意,還在一次爭吵之中對易太太說: 「你沒有文化,我在大陸的妻子是大戶人家出身,她還是個大學生。」

易太太感覺受到了侮辱,兒女們也覺得父親做得太過分了,全部都站在母親這邊。

易祥的女兒易若蓮已經20歲了,想要用自己的方式挽回父母之間的感情。

她知道父親有一位老戰友和他關系不錯,現在正住在香港,易若蓮就給這位叔叔寫了一封信,希望他能勸爸爸主動低頭和母親道歉,不要讓這個家散了。

沒想到父親知道這件事之後不但沒有反思和消氣,還對著女兒大發雷霆。易祥對兒女們從不打罵,這次卻和女兒吵了一架,易若蓮因為慪氣從家裏搬了出去,住在了單位。

其實1987年,蔣經國終於同意開放老兵返鄉,同時給了易祥希望和絕望。

當時的易祥被疾病纏身,肺部纖維化,連呼吸都很困難,上下床需要人扶著,聽說從前的戰友都回鄉了,他很為他們高興,同時又非常遺憾,他知道回家將是他今生的奢求了。

易祥和這個家格格不入,一家子再也沒有當年的親親熱熱,一直到易祥去世,易太太都沒有原諒他。

1988年端午前夕,69歲的易祥知道自己已經不久於人世,希望子女們能夠喊來他的戰友,他有話想要和戰友說。

然而,還沒有等戰友到來他就咽氣了,他的遺願終究沒有說出口。

易祥去世之後,他的戰友來找易家的兒女,和他們說: 你們父親後半生最大的念想就是回大陸看一看,他到人生最後一刻都在盼著兩岸早日統一。

當時易若蓮已經有了自己的孩子,開始理解父親的心情。

父親有過錯,但撫養他們成人,從未打罵,盡到了父親的職責,人生到頭,無法落葉歸根,甚至沒有將自己的遺願告訴子女,他是有多麽悲傷和委屈。

易若蓮經常會夢到父親,好像他就沒有離開一樣,也許是生前和父親矛盾太深,心中留下了遺憾,所以夢見的都是兒女承歡膝下的場景。

易若蓮能夠猜出父親最後想要的是什麽,她會給大陸的親人送去一些錢和禮物,以此彌補對父親的愧疚。

多年後的一天,易祥妹妹的孫女給易若蓮來信,她專程來感謝姑姑,說多年前易若蓮寄給老家的一塊手表,是侄女少女時代最珍貴的禮物,她還一直珍藏著。

易若蓮根本不記得有送過手表,後來看到侄女發來的照片,想起來那是當年單位發的一塊電子表,不值錢,當時覺得留著也沒什麽用,就送給了侄女作紀念。

和侄女從未見過面的易若蓮特別感動,終於有一種血脈相連的感覺,這畢竟是她的親人。

易若蓮和媽媽聊天,委婉地說起了那個在大陸的媽媽。

易太太沈默了片刻,說:「她很不容易,為你爸守寡了一輩子,還要拉扯兩個孩子長大!」

易祥去世之後,易太太好像想通了很多。

易祥對老家的妻兒是一輩子都抱有虧欠之心的,他給他們寄錢,就是想要去做一些彌補,但其實無論多少錢都彌補不了。

易若蓮和易太太約定,等易太太退休之後就和兒女們一起回大陸,去看看大媽陳淑珍和兩個哥哥。

然而在2009年,易若蓮得知陳淑珍去世了,2011年,易太太也走了,她們的約定一直沒有實作。

處理完母親的後事之後,易若蓮覺得再也不能等了,她一定要回去看一看大陸的親人。

2012年4月,易若蓮和丈夫終於回到了老家——湖南省邵陽縣,那是父親的出生地。

見到兩位從未見過的哥哥,四人都沒有說話,就已經開始流淚。

哥哥們是非常淳樸的人,他們不懂說好聽的場面話,只是簡單地問好。

易若蓮提出想要去祭拜一下大媽陳淑珍,哥哥們將她帶到了陳淑珍的墓前,易若蓮長跪不起。

陳淑珍的人生完完全全就是一個悲劇,易若蓮很難想象在那個艱苦的年代之下,她是怎麽熬過一年又一年。

她對這陳淑珍的墓說:「爸爸其實一直在惦記著您,他不能回來真的是很無奈,希望您泉下有知能夠原諒爸爸,原諒這個不稱職的丈夫。這是時代的悲劇,爸爸自己也很難決定自己的命運。」

哥哥們和陳淑珍說起了這些年的生活,陳淑珍這才知道,原來父親和大媽的婚姻悲劇背後,還有一段讓人感慨的故事。

易祥在解放戰爭時期有一個勤務兵,名字叫庹長發。

1948年淮海戰役(國民黨稱徐蚌會戰)之後,易祥的第二個兒子剛剛出生,易祥就成為了解放軍的戰俘,關押了一段時間之後被釋放了。

易祥被釋放之後,就帶著庹長發一起將自己的妻兒送回了湖南老家。因為軍隊的命令,他不得不馬上前往台灣。

25歲的庹長發參軍之後就一直備受易祥的照顧,他將易祥當作兄弟,也當作恩人,易祥也很信任他。

兵荒馬亂,易祥在臨行前叮囑庹長發照顧好自己的妻兒,等到他在台灣安頓好之後,就會接他們一起去。

庹長發承諾易祥,只要他一天不回來,他就會一直保護著陳淑珍母子三人。

當時陳淑珍的兩個孩子易浩光和易浩明年紀還很小,庹長發想要去找自己的家人,又放不下兄弟的囑托,一拖再拖。

在動蕩的年代裏,庹長發連養活自己、娶妻成家都也很困難,他竟然撐起了易祥的家。

他剛開始會喊陳淑珍「太太」,叫兩個孩子「少爺」,陳淑珍實在承受不住恩人如此喊他們,希望庹長發可以喊他們的名字。

後來兩個孩子都喊庹長發「滿滿」,在當地方言之中,這就是稱呼父親弟弟的稱謂。

庹長發不怕吃苦,忍凍挨餓,也要將自己的糧食讓給孩子們吃,甚至到山上挖野菜給孩子果脯,為了別人的家庭,落下了一身的病,但從來沒有放棄過。

1957年,10歲的易浩光去讀書,要走40多分鐘的山路,回家的時候腳都起了水泡。庹長發將自己唯一一雙好一點的解放鞋脫下來給了易浩光,鞋子大了,就用稻草填滿,外面在用草繩綁起來。

不久後,易祥的父親去世了,因為是國民黨軍官的父親,他的余生根本擡不起頭,最終郁郁而終。

村裏人不能接受國民黨軍官的妻兒住在這裏,他們要求庹長發立刻將母子三人送走。庹長發以死相逼,說孩子太小了,陳淑珍一個人根本不可能一邊賺錢一邊照顧孩子。

因為長期無私地照顧著陳淑珍一家,周圍會有人傳出流言蜚語,但庹長發一直覺得身正不怕影子斜,只要自己問心無愧就行。

易祥失去訊息30年之後,終於給家中寄去一封信。

可以想象一家子在收到信之時有多麽開心,而開啟信件,得到的不是易祥即將回來的訊息,也不是他要將親人接到台灣的決定,他愧疚地對妻子說, 他在台灣已經組建了自己的家庭,他為不能照顧妻兒而道歉。

陳淑珍等了30年,等到的是這個結局,她很失望,但在回信之時,她把自己受的苦輕描淡寫地說了出來,只是詳細地和易祥說明了庹長發的情況。

庹長發其實大字不識一個,陳淑珍就將易祥的信拿出來念給他聽,並且鄭重向他致謝, 她還將兩個兒子喊到面前,讓兒子們一定要孝順庹長發,永遠感激他的養育之恩。

誌願者幫助庹長發老人回家鄉

易祥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早就放下了妻兒在台灣成家生子,而庹長發為了對他的那句承諾,竟然一輩子沒有娶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