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古浪昌松瑞石:竟能神奇預言唐高宗繼位?

2024-01-02國風

賞石之風自古有之,古人講究「瘦、漏、透、皺」,後來又加入「清、醜、頑、拙」,現代人又要求「奇、秀、險、幽」,賦予觀賞石特別的情趣。傳統賞石作為一種縮景藝術,在文人士大夫心目中有一種歸隱山林、孤高畫質標的出世寄托。但欣賞書案、多寶格、廳堂乃至園林中的奇石,見識所謂的「小中見大,芥納須彌」,不如去戶外,去四野,去欣賞矗立在天際間的奇石。

在隴原有這樣幾塊奇石,矗立在天地間,它們閱盡世間百態,歷經滄海桑田。讓我們去品鑒它們身上蘊含的歷史與人文之美。

(一)

昌松瑞石,又名甘州石,也叫「甘酒石」「育嬰石」「催生石」「支山石」,位於古浪城外約7公裏的古浪峽中。「屹然突起,如崇台巨屋」,現被移至縣城在建金三角廣場安置。

古浪峽風光

從天祝安遠鎮到古浪縣城長約28公裏的峽谷,唐代稱洪池谷,古浪峽就是它的下端即十八裏堡至古浪縣城約12公裏的山峽。在古浪峽最寬處約250米,最窄處約20米,東有高峻崢嶸的鐵櫃山,西有懸空欲附的滴淚崖(也作跌落崖),兩山隔河對峙,壁立千仞。

清初古浪知縣徐思靖以【危巖墜險】為題,賦詩贊此峽:「蜀道之難過上天,我今獨立秦山前。崖崩石墜不可數,鳥徑插天天與伍。谷中仄道車馬通,盤旋百折如遊龍。山下灘聲險成吼,一夫當抵萬夫守。」明指揮王國泰曾題「山川絕險」四字於滴淚崖。

「山川精英匯為至寶,乾坤瑞氣結就奇珍」。這塊據說關聯了大唐氣運的昌松瑞石原來就棲身在鐵櫃山下,109國道的東側。

在古浪峽原址的昌松瑞石

在鐵櫃山下,我們找到了「昌松瑞石」的原址所在地,舉目四顧,那兒只留下「昌松瑞石」的大理石碑一通和涼亭一座,不見了它的身影。往來蘭州武威的人們想要在翻越烏鞘嶺、穿行古浪峽後,在這裏作詩意地停留,是再也不可能的了。

在古浪縣金三角廣場,我們見到了這塊長約6.4米、寬約6米、高約5.3米、重約400噸的「昌松瑞石」,我從四面打量,那88字的奇文沒有留下一點印痕,就連許多人提及的「甘州石」三個大字,也遍尋不見……

「昌松瑞石」還在古浪峽時,與香林寺、鐵櫃山、滴淚崖構成了古浪峽密不可分的人文自然景觀,而現在沒有了峽谷山水雄闊的背景,它「大隱隱於市」,似乎有點落寞。

(二)

在古浪民間傳說中此石為「甘州石」,它更是一塊「友誼石」,把張掖和古浪兩地連在一起。

有這樣一個傳說,「甘州石」看到古浪苦焦的土地,想堵住石門峽蓄水為百姓造福,就從甘州(今張掖)飛至古浪峽,被人識破,遂墜地不行。【甘肅名勝辭典】「甘州石」條載:「甘州石……系一天然大隕石。」此石還被稱作「甘酒石」,以此石屑釀酒,其味香醇無比。明朝刑部郎中陳裴還專作了一首三十二句的四言詩歌【甘酒石頌】,極贊甘酒石之「甘」: 「維石巖巖,厥德則甘,甘性溫厚,甘體滋涵……」

清人許蓀荃也有一首詩詠唱甘酒石:「片石巍然峙道邊,易名作頌到今傳。葡萄釀熟渾無羌,此物真宜近酒泉。」

(三)

唐貞觀年間,「昌松瑞石」的出現曾驚動朝野,並被冠以「瑞石」之名,用大段文字載入【舊唐書】【新唐書】等史冊。

「昌松瑞石」在【新唐書·太宗本紀】明確有載。唐貞觀十七年(643年)八月,唐太宗與群臣正為立太子之事舉棋不定時,涼州刺史李襲譽上書太宗稱,昌松縣洪池谷天降瑞石,內有「高皇海出多子,李元王八十年,太平天子李世民,千年太子李治,書燕山人士,樂太國主,尚汪譚,獎文仁,邁千古。大王五王六王七王,十風毛才子,七佛八菩薩,及上果佛田,天子文武,貞觀昌大,聖延四方,上不治,示孝仙,戈入為善」88字奇文,一時轟動朝野。

太宗當即派禮部郎中柳逞「馳釋復檢」。太宗聽柳逞驗證所奏屬實,確信「天有成命,表瑞貞石」,於是年十一月初三日,遣使特帶玉器絲綢,前往涼州昌松洪池谷進行祭祀。同時,因涼州獲瑞石,下詔大赦涼州。

看來「昌松瑞石」上的「天文」不僅證實了「太平天子李世民」,還預言了他的繼承人為「千年太子李治」。作為天子的李世民,怎麽能只相信自己是「真命天子」而不相信李治是「千年太子」呢?「昌松瑞石」的出現,徹底打消了太宗的疑慮,保住了李治太子地位不受動搖。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死後,李治即位,他就是唐朝在位時間最長的天子——唐高宗。

從科學角度出發,天降隕石並不少見,刻著字的天降瑞石,則純屬無稽之談。此事的唯一真相,就是支持李治的一幫人馬搞出的鬼把戲,李治的舅舅長孫無忌具有最大嫌疑。因為只有他有這個能力和膽量,讓地方官吏勾連作弊,蒙蔽李世民。由此可見古代皇位之爭的激烈性和復雜性。

從昌松瑞石也可以看出祥瑞意識、祥瑞文化已深深地植入中國人的生活中,以至於具有凡物皆可為祥瑞的特點。祥瑞對於中國人而言,就像水之於魚、天空之於鳥、空氣之於人。對封建王朝的天子如是,對紅塵中的升鬥小民亦如是。老百姓在這顆巨石上也有自己的心靈寄托。

來源丨奔流新聞(文/劉小雷)

編輯丨甘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