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3.看破諸虛事,遠專斷成見

2023-12-24國風

不存己成見,不專斷固執。此為世界觀,看破諸虛事。

「不存己成見。」永遠不要有成見,不要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別人。要知道,每個人都是一個世界,都有自己的一套生命程式,沒必要用自己的程式去幹預別人的程式。

胡適曾說:「但開風氣不為師。」意思是說,大師是開創一代風氣的人。但即便如此,他也不會強迫別人遵從他開創的風氣,從不好為人師。

這也是儒家的正心訓練,如果在這方面學不好,就容易陷入偏偏執,變成了一個書呆子。遇上明主,他就是魏徵;遇不上明主,他就會把皇帝變成昏君,自己變成忠臣——我在【老子的心事】中說過,所有忠臣都是在皇帝成為昏君時出現的,如果皇帝不是昏君,不將敢於直諫的臣子殺掉,就不存在忠臣,只有直臣。換句話說,大臣只有在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時依然不改初心,或者已經殉國之後,才會被歷史稱為「忠臣」。所以,歷史上所有被稱為「忠臣」的人,雖然有著高尚的品格和情操,但往往命運不好,甚至非常悲慘。儒家有很多這樣的人。

後世對孔子的評價很高,很多人認為孔子是無人能及,稱之為「萬世師表」。為什麽?因為他非常平易近人,跟所有弟子都能和平共處,面對地位比他高的人時,也從不恃才傲物,反而非常恭敬。所以,雖然在他的時代,他的學說得不到帝王們的認可,他不得不像喪家之犬那樣到處奔走,但他幾乎不會隨便得罪任何人。他的唯一一次偏偏激,就是年輕時殺了少正卯,這成了他永遠擺脫不了的汙點,很多人因此覺得他是偽聖人,容不下比自己強的人。然而,這樣的評價是不對的,因為孔子的晚年肯定不是這樣,他肯定能容下比自己強的人,否則他就不是聖人。

【論語】中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任何人都需要這個成長過程,包括孔子。你不能要求他從來沒有犯過錯,因為他不是天生的聖人。誰都不是天生的聖人,甚至包括釋迦牟尼佛。要明白,聖人在沒有成為聖人之前,也可能做過一些壞事——至少做過一些不那麽好的事情——正是因為做了壞事,心裏不安,充滿懺悔,他們才踏上了超凡入聖之路。密勒日巴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假如他沒有誅殺那幾十個人,他會怎麽樣?還會不會像後來那麽偉大,有那麽偉大的事業和成就?很可能不會。他之所以那麽精進,有很大一部份原因就是受到了過去罪業的擠壓,覺得非常痛苦,需要得到救贖,而且也畏懼因果。聖人跟普通人唯一不一樣的地方,是他們能一輩子守住這個追求,鍥而不舍,最後戰勝自己。所以,有沒有犯過錯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想不想戰勝自己,能不能一直堅持到真正地戰勝自己。

「不專斷固執。」所謂的專斷固執,就是任何時候都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別人、裁判別人,不能包容跟自己不一樣的人,也不能包容跟自己不一樣的活法。這也是沒有完成正心的訓練,心還不正的表現。

「此為世界觀,看破諸虛事。」把正心作為世界觀還不夠,還要擁有正見,知道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虛幻無常的。正如【金剛經】中所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所以,凡事不需要太執著,發生了就發生了,消失了就消失了,變化了就變化了,都隨它去。不用因為發生而恐懼貪戀,也不用因為消失和變化感到失落焦慮,因為世界不會停止變化,不管是你貪戀的,還是你恐懼的,都不會永恒。把這個當成咒語,反復告訴自己——尤其在情緒生起的時候——慢慢地,心就會越來越淡然,不再執著於眼耳鼻舌身意感知的一切。這時,人生和世界給你的感覺,就會變得不太一樣,你的心中也會少了很多偏激和極端。

這些都是儒家的正心訓練,但因為說的人是我,所以我在儒家文化原有的基礎上,加上了心性學說的智慧,在心性學說的體系中談儒家的正心。這時的正心訓練,就有了一種新的面貌。

道家也有正心訓練,但道家的正心是「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它強調的是無分別,這一點跟大手印文化體系有點相似。

大手印的正心是明心見性,擁有一種沒有執的心靈境界,讓心像太陽一樣照耀整個世界。陽光是沒有任何偏袒或敵意的,鮮花它也照,毒草它也照,只要對方不躲在陰影裏,想要得到它的照耀,它就會隨順對方,給予光明和溫暖,讓對方擁有一種生存下去的可能。佛家文化也是這樣。但佛家追求的不是生存,而是從痛苦中解脫出來,得到心靈的自由。釋迦牟尼在【金剛經】中說過:「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不管對方是什麽樣的眾生,卵生的也罷,胎生的也罷,濕生的也罷,化生的也罷,有形象或沒形象,有思想或沒有思想,都不要緊,我都會幫助他們離苦得樂。但是,就算我幫助無數的眾生離苦得樂,心裏也不會留下任何痕跡,甚至不會覺得自己做過這樣的一些事情,就像陽光不會覺得自己照耀了鮮花和毒草一樣。這就是佛家的正心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