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五千年前的玉日晷:華夏易學文明探源工程系列之(二)

2023-12-14國風

兩萬年前陶器上的繩子看來不起眼,但它是紡輪出現的證明。

傳說中,畫卦的伏羲,同時也是第一個結繩為網之人。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系辭】

那麽,繩子除了用來結網漁獵,還有什麽用嗎?它究竟和伏羲與【離】卦有何關系?

答案就在紡輪上。

讓我們來看看紡輪的模樣,可以說兩萬年來從未改變。

長得像個日晷的紡輪

再來看看下面這個日晷。

長得像個紡輪的日晷

不能說十分相似,只能說一模一樣。

僅僅是巧合嗎?

兩萬年前的華夏文明,居然已經有了日晷??!

抱雪齋鄭重宣布: 是的,沒錯。最晚兩萬年前,華夏文明的伏羲氏(暫且這麽叫吧)已經結繩而治,發明了日晷,創造了八卦。

抱雪齋為什麽如此篤定?當然是有板磚一樣堅硬的鐵證!

讓我們先從良渚文化時期的紡輪形日晷說起。

下面這個是瑤山11號墓出土的一套玉「紡輪」,紡輪為白玉,拈桿為青玉。

對比一下日晷,兩者的造型無疑是一模一樣的,區別只是在於大小不同而已。

小當然有小的好處,便於攜帶不說,而且日晷該有的功能,一樣也不少。

據【瑤山】考古發掘報告:

該器編號為M11:16,由紡輪和桿兩件單件組合而成,紡輪白玉,桿為青玉。紡輪作圓餅狀,斷面呈梯形,中間對鉆一孔,器表經過打磨。圓桿長條形,頭端細尖,對鉆一小孔;尾端粗鈍,有斷失的對鉆孔痕跡。紡輪直徑4.3、孔徑0.6、厚0.9厘米,桿長16.4厘米。出土時,桿穿於輪的中孔,細端在上,粗端在下;輪的大底朝上,小底朝下。

玉紡輪元件(日晷)出土照片

抱雪齋說這是一件玉日晷而不是紡輪,依據如下:

日晷,是利用太陽投射的影子來測定時刻的裝置,又稱「日規」。日晷通常由一個指標和一個圓盤組成。指標叫做「晷針」,垂直地穿過圓盤中心,起著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針又叫「表」;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一般固定平台上, 晷針與地平面的夾角必須與當地的地理緯度相同,並且正確的指向北極星 。觀察這根指標在指定區域內的投影,就能確定時間。

日晷原理

好了,我們只需要知道這個所謂的「玉紡輪」的指標與地面夾角是否與瑤山當地的地理緯度相同,就可以確定它能否當一個合格的日晷。

經查,瑤山的緯度是北緯30度25分37秒。……嗯,神奇的北緯三十度。

瑤山墓地位於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安溪鎮下溪灣村,即在東經120度00分56秒,北緯30度25分37秒的地方,海拔36米。

也就是說, 制作瑤山玉日晷的表針角度應該是三十度左右,大約是九十度的三等分。

我很粗略地量了一下。如下圖所示。

當當當當!

五千年前的日晷橫空出世了!

而且我敢說,這樣的日晷絕對不是第一個,兩萬年前的日晷也是這樣!

最低兩萬年!

抱雪齋手拿板磚,笑問地球上還有哪個文明,能有我大中華文明這樣的高度、深度、廣度、長度?

數盲們,不服來戰!試試你們的嘴硬還是老子的板磚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