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大學】的文章結構

2024-01-09國風

大學是難得的邏輯較為嚴謹的古文。朱夫子對大學的結構修改後,大學成為三綱領,八條目的框架,一經十轉的安排。

十轉是對第一章經所載三綱八目進一步的闡述。提出論點逐級解釋,比較適合現代人的胃口。

第一章,一經講了三綱領:明明德、新民、止於至善;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結構而言,當然還有兩部份重要性被低估的部份)。

十傳從第二章到第十一章。

第二章,闡述「明明德」的「明」;

第三章,闡明「新」;

第四章,闡述「止」及「至善」;

第五章,闡述「知」;

第六章,朱夫子補充的格物;

第七章,闡述「誠意」,包括「勿自欺」和「慎獨」兩個主要內容

第八章,闡述了修身在正其心的道理。

第九章,闡述了齊其家在修其身。

第十章,闡述了為什麽治國在齊其家,治國在齊其家是什麽

第十一章,闡述了平天下在治其國的內容。包括絜矩之道,眾、土、國、財、用的關系;知人善任的道理;為國之本,利與義之辨。

但這個解釋與我們所期盼的還是有所差距的。如果對三綱的解釋尚還完善,對八目的解釋就比較零散、不夠系統。

八目中,大學解釋了知,也是了誠意,其余條目並未正面解釋,而改為八目之間因果關系的解釋,修身在正心,齊家在修身,治國在齊家,平天下在治國。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內容則隱藏於其中。但並沒有如誠意,知那麽明確。

例如,第八章,講修身在正其心。

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正心和修身,好像講了,又好像沒講。

這是為什麽朱老夫子要補充內容的原因。總而言之,古人的文章跟我們寫作的風格、習慣不一樣,不應以現代人的習慣去理解,設身處地才可能理解更透徹;其二,我們離開戰國(大概成書的時代)超過兩千五百年,我們已經不可能了解當時具體時代情況;其三,遺失錯漏的可能性是存在的,鉆牛角尖也是無益的;其四,多讀書互相印證,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