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47年黃凝素與張大千鬧離婚,丈夫不解,黃凝素:我已經有別人了

2024-06-13國風

【前言】

在1947年的某一天,北京北平的一個傳統四合院裏,突然間嘈雜聲四起。附近的居民聽到後,紛紛好奇地靠近,發現原來是著名畫家張大千和他的妻子在爭執。

大家趕緊上前勸解,張大千轉向他的妻子黃凝素,直接問她:「你從十五歲起就跟著我,已經過了二十多年,為何你仍堅持要離婚呢?」這樣的日子不好過嗎?我們有什麽可以談的余地嗎?

黃凝素冷漠地搖了搖頭,她不打算回應這個問題,淡然道:「我已經下定決心離婚,不用再爭論什麽。」這樣的決定她早已心中有數,沒有必要再多說什麽。

黃凝素在40歲時與張大千辦理了離婚,她成功索要了一筆費用後,毅然決定離開孩子,與他人共同生活。這一決定,她並沒有猶豫太久。

在兩人決定離婚後,社會各界對他們的原因產生了許多揣測。一些人指責張大千行為不端,疑似風流成性;另一些人則指責黃凝素首先不忠。但真實的情況無人得知,事件的具體原因始終成謎。

【對愛情失望,曾剃發為僧】

俗話說「自古才子多情」,張大千作為一位才華橫溢的畫家,也符合這個說法。在了解他與另一位人的故事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張大千之前的幾段婚姻經歷。

張大千的生命中曾有四任妻子,也經歷過一些戀情和婚外情。然而,在「院鬥」的舞台上,只有那些年輕且美麗的人才能獲得勝利。

張大千出生在四川內江一個書香濃郁的家庭,家裏環境良好。他年少時才華橫溢,自幼就顯露出藝術天賦。他在六歲開始念【三字經】,七歲開始學習【千家詩】,九歲便開始認真練習繪畫。到他十八歲時,人們已經尊稱他為「黑筆師爺」。在他二十歲時,他成功舉辦了個人首次畫展,得到了廣泛贊譽。他的藝術之路起步早且順利,成就非凡。

對於張大千來說,他生命中一個特別重要的女性是他的表姐謝舜華。謝舜華是他的姨母的女兒,比他年長兩歲。他們從小就在一起成長,一起度過快樂時光,也一起面對困難和懲罰。他們一起讀書、玩耍,甚至在犯錯時也互相掩護,共同承擔了家人的責罰。這個特殊的關系在張大千的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銘印。

張千大在1918年前往日本求學,學習內容涉及了繪畫與染織藝術。而在張大千剛抵達日本不久,不幸的訊息傳來,謝舜華已辭世。張大千在留學期間,他以勤奮的態度投入到繪畫和染織的學習中。但他在日本的日子裏,遭受了親人離世的巨大打擊,得知謝舜華逝世的訊息。

大千在得知訊息後,想回國去悼念,但因為國內局勢混亂,軍閥之間不斷爭鬥,他最終沒能實作這個願望。

謝舜華的離世對張大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讓他深感心靈的創傷,甚至有了不再娶妻的想法。在1919年,張大千決定回到上海的一座寺廟,剃發為僧,並給自己取了法號「大千」。這個決定對他的內心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變化。

看著孩子的情緒如此低落,父母感到十分焦慮。他們希望能為他找到一些積極的改變,於是考慮到了給兒子介紹曾慶蓉,一個同鄉的女孩。經過深思熟慮,他們覺得這或許是一個好辦法。

曾慶蓉是一位典型的傳統女性,她出身名門望族,透過自學【女戒】、【三字經】等經典書籍,展現了她的才華和教養,因此受到了鄰居們的廣泛喜愛和尊重。最終,在家人不斷的勸說下,張大千從寺廟回到家中,選擇與溫婉賢淑的曾慶蓉共度余生。

關於張大千的婚姻,他對於包辦婚姻深感苦悶。盡管曾慶蓉在婚後盡心盡力,但張大千對她並無感情,因此兩人結婚多年,並未有子嗣的誕生。張大千內心對這種被安排的婚姻感到極度不滿和痛苦。曾慶蓉雖然勤勉耐勞,但他們的感情始終沒有發展起來。因此,他們的婚姻生活中並沒有孩子的降臨。簡而言之,張大千對包辦婚姻感到極度不適,他與曾慶蓉的婚姻沒有感情基礎,所以他們沒有孩子。

父母十分擔心他們的孩子和另一個人的狀況,所以決定讓兒子再娶一位妾室。在關鍵時刻,張大千遇到了他的第二任伴侶黃凝素。兩人邂逅了彼此,便結為夫妻。這讓我們重新認識了張大千和黃凝素之間的緣分。

【與黃凝素相識,走進婚姻殿堂】

張大千與黃凝素是透過某種其他途徑而非父母的介紹結識的,他們的初次見面猶如那些扣人心弦的小說故事中描繪的那般浪漫和不可思。

在1922年的某一天,張大千的朋友正在舉辦畫展,張大千特地趕來為其捧場。在走到展覽入口時,他發現一位年輕少女站在外面猶豫不決。這女孩眼睛緊盯著展廳,似乎非常期待,但遲遲沒有進去。張大千被她吸引,走上前去詢問原因。他問:「你在這裏站了很久了,如果你對畫展感興趣,為何不進去看看呢?」少女回過頭,簡單地回答說:「我也想進去,但我身上錢不夠。」張大千看到她那純真的眼神,心中產生了憐憫之情。他告訴她:「這是朋友的展覽,我幫他招呼一下,你跟我來。」少女看了看張大千,覺得他看起來很和善,於是就跟著他走進了畫展。在畫展裏,黃凝素被那些畫作深深吸引,她左看右看。而張大千則耐心地站在一旁,為她一一解釋每幅畫的含義和技巧。在這一過程中,黃凝素逐漸被張大千的才華所吸引。這次偶然的相遇讓張大千和黃凝素之間的友誼萌芽了。兩人因為這次相遇有了深厚的情誼。總的來說,這一天在畫展門口的一次邂逅讓兩人的命運發生了微妙的聯系。

這次畫展之後,兩人的聯系變得更加頻繁了,這使張大千有機會了解到黃凝素的過往經歷。

黃凝素,生於四川內江的普通農村家庭,家中沒有兄弟姐妹,所以她受到了父母極度的寵愛。盡管家庭條件不算富裕,但她的生活品質相較於其他同齡人來說,卻高出不少。父母一直非常關心和照顧她,她自小就過上了相對優越的生活。

為了培養她,她的父母在她年幼時就決定將她送至當地的私立學校接受教育。在學習的過程中,黃凝素喜歡閱讀畫報來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然而,由於家庭經濟條件有限,她無法承擔去畫展參觀的費用,因此她常常在畫廊外駐足欣賞。盡管如此,她仍然保持著對藝術的熱愛和追求。

由於黃凝素自幼對繪畫和書法懷有濃厚興趣,尤其鐘愛欣賞傑出作品,因此她有機會結識了張大千。在畫展的活動中,他們的關系得到了進一步的加深。這次經歷讓黃凝素更加欣賞張大千的才華,她被他的藝術天賦深深吸引。他們之間的了解也日益加深。簡而言之,黃凝素與張大千因共同的興趣而結緣,並在畫展事件後關系更加緊密。

經過深入交流,張大千對這位年輕的小姐黃凝素產生了濃厚的好感,漸漸喜歡上了她。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心中萌生了將黃凝素納為妾室的念頭。令黃凝素驚喜的是,她發現自己的偶像張大千竟然主動向她提出了這個意願。她的內心充滿了喜悅,毫不猶豫地接受了張大千的要求。

黃凝素回家後,向父母表達了想要與張大千共度余生的想法。然而,父母認為她年紀尚輕,與張大千的交往時間也還不夠長。更重要的是,女兒將要作為妾室嫁入張家,將來在婆家難免會遇到諸多不易。因此,他們有些擔心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另一方面,兩家人之間的生活水平存在較大差異。加之張大千的個性較為風流,使得雙方父母深感憂慮。他們深怕當女兒逐漸衰老時,可能會遭遇張大千的背棄。因此,父母雙方堅決反對這門婚事,認為這是不妥當的安排。

黃妹妹雖然年紀尚小,但她心中早已滿載對未來生活的期待和憧憬。這種向往讓她無法專心聽父母的話。她內心已經堅定了自己的想法,並且經常向父母講述張大千的種種優點。她堅信,只要自己有信心,將來在婆家一定能夠過上幸福的生活。

面對女兒的堅持,父母無奈之下只得答應她的要求。最終,黃凝素與張大千喜結連理,成為了張家的二夫人。

黃凝素在初嫁時感到生活幸福快樂。張大千進行創作時,黃凝素常在其身旁為其磨墨,並與他交流畫的細節。在張大千需要出門的時候,黃凝素會陪伴著他,共同經歷生活中的點滴。他們的相處十分和諧,相互支持。雖然時光流逝,但這份幸福的婚姻生活仍然繼續著。

兩個人感情非常深厚,張大千對黃凝素表達著深深的愛意,他常常對她說:「你雖然來自鄉村,但你的純真讓我著迷。我們起初並沒有愛情的基礎,但我如今深愛的是你,無法自拔。」這樣的情話讓他們的感情更加牢固。

也有人說過:「你就像是點亮我靈感的燈塔,唯有你那獨特的魅力,才讓我的筆觸有了靈魂。」

他們的生活自由自在,少了正妻的爭鬥與嫉妒,不必受制於婆婆的規矩,二人如夢似幻地過起了快樂的日子。他們就像是一對無憂無慮的伴侶,享受著幸福的時光。

張大千與黃凝素之間有著深厚的感情基礎,這為他的事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持。他深感感激黃凝素的存在。他們的婚姻生活美滿幸福,共享著相似的價值觀和思想觀念。這種默契和幸福使張大千在藝術創作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靈感和突破,他因此創作出了一系列引人註目的傑作,備受人們贊譽和傳頌。

黃凝素深知自己的身份,作為張大千的妾室,難免會受到一些冷落。她明白婆婆的喜愛並非易得,除非能擁有與張大千共同的孩子。然而,兩人相伴多年,始終未能迎來自己的孩子,這讓她內心十分焦慮。

經過兩人的辛勤努力,黃凝素很快就有了喜訊,成功懷孕了。在孩子出生後,她的婆婆對她的態度也漸漸變得和善,對她的關心和照顧也更加周到。

根據傳統觀念,老一輩人普遍認為子孫滿堂是福氣。在這接下來的十年裏,黃凝素和張大千陸續迎來了八個孩子的降生。

黃凝素在照顧孩子方面有些欠缺能力,因此決定把孩子托付給大夫人照顧。這樣,張大千與黃凝素就能一同到各地逍遙遊玩。這樣的安排讓他們過得十分愜意,且各自找到了適合的角色與任務。

由於生育對女性外貌有所影響,黃凝素連續生育了八個孩子後,她那曾經苗條的身材變得臃腫,容貌也漸漸變成了人們口中的黃臉婆。隨著時間的流逝,她的容顏逐漸衰老,最終連她的丈夫也開始對她產生了嫌棄之情。

在張大千與他的伴侶結婚後的第五個年頭,他開始了他的遊歷生活。途中,他偶然遇見了一位北韓女子,她那獨特的氣質深深吸引了他,使他產生了想要與她共度余生的沖動。然而,他的伴侶黃凝素對此持有強烈的反對意見。最終,考慮到黃凝素的反對,張大千放棄了將那位女子娶回家的念頭。

盡管黃凝素內心有些不滿,但她覺得丈夫對那位年輕女子的喜愛只是一時的,所以她並沒有深究太多。她有著自信,相信自己的美貌和才能足以穩住丈夫的心。因此,她沒有過度擔憂,也沒有采取任何行動。

黃凝素已然踏入中年,歲月如梭,她的青春容顏已不復存在。相對而言,張大千正值人生巔峰,頻繁受邀遊歷各地,領略了無數美麗的風景和佳人。

【丈夫朝三暮四,黃凝素最終選擇離婚】

在1935年的一個夏日,黃凝素因懷孕暫時在蘇州安胎。與此同時,張大千被友人邀請參加了一個畫展。在畫展上,他邂逅了令自己心動的楊宛君女士。黃凝素在蘇州的這段時間裏,她安心養胎,享受著寧靜的待產生活。而張大千則忙於藝術交流,於一次畫展中結識了新的靈感源泉——楊宛君。張大千與楊宛君的相遇,仿佛是命中註定,彼此的才華與魅力都深深吸引了對方。這個夏天,對於張大千來說,不僅是藝術的盛宴,更是情感的交匯點。

楊宛君出身於一個藝術氣息濃厚的家庭,自幼便跟隨父親研習曲藝。她特別擅長表演京韻大鼓,並在北平城內贏得了不小的名聲。每當她在舞台上演唱時,觀眾們都會被她那優美的唱腔所吸引。她的嗓音圓潤悠揚,手勢柔美細膩,仿佛每一根手指都充滿了靈動與韻律。張大千每次看到她的表演,都會情不自禁地發出贊嘆:「看啊,她在那舞台上唱歌,那唱腔玲瓏剔透,她纖細的手指像沒有骨頭的柔弱美玉,實在讓人憐愛。」

看到楊宛君在台上展現才華,張大千再次被深深吸引。演出結束後,張大千立即著手創作了一幅美麗的仕女畫,並將其贈送給楊宛君以表心意。

後來,張大千對一個名叫楊宛君的年輕女子發起了熱烈的追求,那時她才十八歲。他甚至向她提出了成親的建議。但起初,楊宛君並沒有同意,因為她心中有些其他擔憂的事情。

她覺得她和張大千年齡差距較大,而且張大千家裏已經有兩位妻子了,擔心自己嫁過去會和那兩位夫人產生矛盾和爭吵。但後來發生的一件事讓她改變了想法。那就是黃凝素親自來為她向張大千提親,這讓她看到了一個全新的可能性。她開始重新考慮自己的未來,也許這樁婚姻會給她帶來不一樣的經歷和機會。

黃凝素明白,逼迫丈夫無濟於事。為了維持兩人之間微弱的情感紐帶,她決定放手,讓丈夫自由。於是,她與大夫人曾慶蓉聯手,向楊宛君表示友好,希望她能成為張大千的妻子,以此成全他們的感情。

經黃凝素的勸解,楊宛君決定順從,與張大千結為連理,成為了他的第三個妻子。經過細心疏導,黃凝素勸說楊宛君接受了與張大千的婚事,她最終成為了張大千的第三任夫人。在黃凝素的勸說下,楊宛君同意了與張大千的婚姻,成為了他第三位妻子的人選。黃凝素耐心勸導後,楊宛君終於點頭同意,成為張大千的第三任太太。楊宛君在黃凝素的勸導下,最終同意了與張大千結為夫妻,成為他的第三個妻子。

在兩人成婚之後,曾慶蓉並未得到丈夫的青睞,而黃凝素則因忙於照顧孩子而分身無暇。因此,張大千將他的全部關註和關懷都投向了楊宛君的身上。這樣的變化,使得曾慶蓉的處境更為艱難,而黃凝素也在盡其所能地應對育兒的挑戰。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張大千的關註更多地落在了楊宛君身上,其他人也各自承受著不同的壓力和挑戰。

在張大千遊歷世界時,他常常帶著楊宛君一同前行。楊宛君也決定放下自己的工作,與張大千一起走遍祖國壯麗的自然風光。他們一同領略了祖國的山山水水,留下了難忘的回憶。

此時,黃凝素仍在默默等待她的丈夫,期盼他能改變心意。然而,這種等待似乎註定不會有結果。不久前,她的丈夫與楊宛君喜結良緣,而現在,張大千又打算再娶第四位姨太太了。她在等待著,但內心早已明白這可能只是徒勞的等待。

驚訝的是,徐雯波正是第四房姨太太的身份。令人吃驚的是,她居然是黃凝素大女兒張心瑞的同窗。這樣的關系確實出人意料。

張心瑞有個長久以來的朋友叫徐雯波,她的家庭狀況十分不幸,從小就失去了父母,只能依靠姑姑撫養長大。雖然如此,徐雯波的身邊總有一位慈祥的長輩般的存在,那就是黃凝素阿姨。黃阿姨得知徐雯波的遭遇後,對她充滿了同情和關心,所以她一直對徐雯波十分照顧。她希望用自己的關懷和愛護,給這個身世可憐的少女帶來溫暖和力量。這種友情和關愛之情在兩人之間不斷傳遞著,張心瑞也深深體會到了其中的溫暖和珍貴。她一直將徐雯波視為自己的好朋友,願意在她的身邊給予支持和幫助。黃凝素阿姨的善良和同情心,也在她對徐雯波的照顧中得到了體現。她們的關心和愛護,讓徐雯波感受到了人間的溫暖和關愛。

徐雯經常去張家走動,有一次被張大千撞見了。他見到小女孩後十分心動,覺得她非常出色。因此,他主動決定教導徐雯繪畫,讓她發揮更多的藝術潛能。這個小姑娘的才能很快引起了他的關註,他也給予了她不少幫助和指導。

徐雯波與張大千相處的時間越來越長,漸漸地,她對張大千產生了深厚的情感。相處日久,女兒張心瑞也察覺到了其中的變化,而黃凝素在得知這一情況後更是非常生氣。

在面對家人的批評時,張大千竟然毫不在意地表示:「我娶了位年輕的新妻子,她是一名女學生。」這樣的直白表述,確實出乎大家意料。

黃凝素聽到這些話後,內心感到十分氣憤,但面對丈夫的決定,她感到束手無策。

黃凝素對丈夫憑借他的才華,持續吸引年輕漂亮的女子的行為感到非常不滿。因此,她選擇整天去麻將館消磨時間,並且向眾人表達她的不滿情緒。這種方式的發泄讓她覺得心情稍微舒暢一些。

在打麻將的過程中,黃凝素邂逅了一個年輕小夥子,他願意耐心地聽她訴說心中的煩惱。雖然黃凝素比他年長不少,但她感覺找到了一個能夠深入理解自己的靈魂伴侶,確信自己對他的感情十分真摯。

黃凝素長期感受不到丈夫的關心,內心越發孤獨。後來,一名年輕男子的出現,讓她陷入了無法自拔的境地。

在黃凝素眼裏,眼前的年輕男子雖不是出類拔萃的人才,沒有高超的技能和才華,但他卻是一名平凡而普通的職員。然而,黃凝素覺得在他面前,她能感受到被男人欣賞的魅力,這讓她感到滿足和幸福。她認為這才是她所追求的「愛情」。盡管他並不出眾,但在她心中,他卻是特別的存在。黃凝素相信,只有在他的眼中,她才能成為一位令人欣賞的女性。她對這種關系的珍視,勝過一切華而不實的追求。對她而言,真正的愛情並不在於對方的身份地位或才華橫溢,而在於那份獨特的欣賞和認可。

在某人的影響下,黃凝素開始考慮與張大千離婚的念頭。

這個念頭出現後,她一直無法擺脫。她最憂心的還是她的孩子。她已經在張家生活了二十多年,心裏還是有些留戀的。她對這裏的一切都感到不舍。她一直在思考這個想法,無法平靜下來。她對孩子們的擔憂讓她心神不寧。雖然已經在張家度過了漫長的二十年,但她內心還是有些猶豫不決,畢竟這裏有著她的許多回憶和情感牽掛。簡單來說,這個想法出現後一直困擾著她。她既擔心孩子們,又對離開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地方有些不舍。她的心情十分復雜,但最終還是要面對現實。

黃凝素經過深思熟慮後,覺得快刀斬亂麻更為明智,她決定選擇離婚來迅速結束現在的痛苦。

黃凝素下定了決心後,和她關系親密的曾慶蓉與楊宛君分享了自己的想法,並征求了她們的看法。之後,她向張大千正式提出了離婚的請求。

張大千聽到荒凝素提出離婚的請求後,不禁露出疑惑的表情,隨即詢問:「自從你十五歲那年成為我的妻子後,我們已經共同度過了二十多年的時光。我真的很想知道,你為何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呢?」素素突然提出要離婚,這讓大千十分不解。他問:「你當年十五歲時就嫁給了我,現在二十年過去了,究竟是什麽原因讓你想要離開呢?」大千對凝素提出離婚感到非常意外,他記得她在他十五歲那年就嫁給了他。現在過了這麽多年,他想知道她為何會做出這樣的決定。

黃凝素語氣冷淡地表示:「這麽多年的日子都過去了,我已經感到厭倦了。現在我心裏已經裝著另一個人了,事情已經發展到了這個地步。那麽,就讓我們各自珍重,各自安好吧。」

聽聞此言,張大千心裏領悟到,自己無法再挽回什麽了,因此接受了黃凝素提出的離婚要求。然後,黃凝素收拾好她的行李,決定離開了張家。

黃凝素離婚後,得到了一筆可觀的財產分割。她原本期待著能憑借這些錢財過上夢想中的生活,不料一位年輕的追求者卻是看上她的財富。當他以種種借口從她手中騙取了所有的財產後,就像風一樣無影無蹤地消失了。這讓黃凝素明白,錢財並不能保證她得到真正的幸福和信任。這個經歷讓她深感痛心,也讓她明白了人生的不易。但她沒有放棄,而是決定重新開始,尋找真正的幸福和生活的意義。她開始努力工作,尋找生活的方向,同時也更加珍惜身邊真正關心她的人。雖然曾經遭受了欺騙和損失,但她依然堅信未來會更好。

在張大千與黃凝素離婚後,他的生活過得輕松愉快。新中國成立前,張大千攜家人移居至台灣,並與徐雯波一起在台灣的大自然中遊走。他們一同探索美景,過上了自由自在、歡快的日子。

張大千在台灣,盡管環境變化,他的率性而為的性格依舊如初。他在那裏又對一位侍女產生了情感。這位侍女就是徐雯波。而徐雯波並沒有責備自己的伴侶,反而選擇了寬容和理解,讓他們的關系得以昇華到更深的層次。她的大度和理解,使得兩人之間的感情得以繼續發展。

在張大千離世後,他特意留下了遺囑,大部份財產被贈予了徐雯波。只有少量部份被分配給其他妻子和孩子。這一決定對其他孩子來說顯然不公平。在張大千逝世時,他做出了一個特別的決定,把大部份財產留給了徐雯波。只有一小部份財產分給了其他家庭成員。這個決定對於其他孩子來說似乎有些不平等。張大千在離世前留下遺言,他的大部份財產被贈予了徐雯波女士,其余的財產則分給了其他妻子和孩子。這個分配方式讓其他孩子感到不公平。在張大千的遺囑中,他將自己的大部份資產留給了徐雯波,僅將一小部份資產分配給了其他妻兒。這樣的安排對於其他孩子來說顯然是不公正的。張大千去世後,他留下一份遺囑,將大部份財產贈予了徐女士,而其他妻子和孩子的份額相對較少。這一決定讓其他孩子感到不滿。

黃凝素的故事,很能代表不少民國女性的經歷。她年輕漂亮,憧憬著自由幸福的生活。然而,她卻因種種原因被困在了一個固定的生活圈中,無法自拔。這就像那個時代的陰影,將她打造成了一個令人嘆息的悲劇人物。這樣的遭遇真是讓人感到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