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五彩大涼山 狂歡火把節

2024-07-29國風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王明峰 唐 剛【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4年07月29日 第 08 版)

火把節狂歡夜

美麗的女子集體歌舞「朵樂荷」

火把節期間的民族服裝走秀

彜族傳統式摔角

彜族賽馬講究飄逸、快捷

涼山彜族自治州州委宣傳部供圖

涼山是全國最大的彜族聚居區,位於祖國西南的川滇交界處。州府西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如春,是舉世聞名的航天城、「月亮城」。

涼山彜族火把節,是涼山眾多傳統節日中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場面最壯觀、參與人數最多、民族特色最濃的節日,傳達著熱情奔放的生活態度和質樸深沈的生命觀念,被譽為「東方狂歡節」。

五彩涼山,夏季清涼。每年的農歷六月二十四,火把節如期而至,歡樂精彩上演!2024涼山彜族火把節於7月29日晚激情「點燃」,讓我們一起走近這個歷史悠久、風情濃郁、內涵豐富的東方狂歡節,感受中華文化生生不息的魅力與活力。

2024年涼山彜族火把節,透過「1+N」方式(「1」即西昌市主會場,「N」即其余的16縣市),以「激情火把節·最炫民族風」為主題,開展主體活動及配套活動。星月湖開幕式、天天火把節暨音樂美食季、彜族傳統選美決賽、精品節目展演……特別是7月29日在西昌城區舉行的火把狂歡夜活動上,八方來客一起見證10萬人共舉火把的盛大場景。

火的民族,火的狂歡,相約火紅未來!

都則:激情的火把

火舞涼山,彜風傳承千年。

千年火把,點燃火的激情。

火把節,是流行於雲南、貴州、四川等彜族地區的傳統節日。火把節在彜語中稱為「都則」,「都」是「火」,「都則」是祭火的意思。

由於彜族人口眾多、支系龐雜、分布地域廣,有豐富的火把節傳說。關於火把節的由來,有很多版本,其中在彜族人民當中流傳最廣的有這樣一個故事:很久以前,天上有個兇神叫斯熱阿比,奉天王安天古茲之命,每年都到人間收租催稅,激起了彜族人民的反抗。為了戰勝兇神,大家推選了一位叫阿提拉巴的英雄同那個兇神作戰。拉巴和兇神鬥了九天九夜,終於殺死了兇神,為民除了害。天王聞訊大怒,就下「天蟲」吃莊稼,妄圖把人們餓死。此時正值洋芋結薯、蕎麥開花、苞谷「背地」之時,鋪天蓋地的「天蟲」吃了三天三夜,眼看莊稼就要毀於一旦。人們決定高舉火把,燒死「天蟲」。於是,彜族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人人舉火把燒「天蟲」。火把舉了三天三夜,燒死了大部份「天蟲」,保護了莊稼,奪取了豐收。少部份「天蟲」躲進了莊稼地,為了預防它們再次貽害於民,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彜族人民就高舉火把。這樣年復一年,形成了今天的火把節。

對火把節的盛況,古代的文人墨客多有吟詠。正如元代詩人文璋甫詩所描繪:「雲披紅日恰含山,列炬參差競往還;萬朵蓮花開海市,一天星鬥下人間」。

明代科舉狀元楊升庵於火把節夜宿西昌瀘山,他看到火把狂歡夜的熱鬧場景,一時詩興大發,寫下了【瀘山觀火炬詠懷】:「老夫今夜宿瀘山,驚破天門夜未關。誰把太空敲粉碎,滿天星鬥落人間」,把彜族火把節萬人狂歡、烈焰飛濺的盛況描寫得淋漓盡致、生動感人。

火把節到涼山,不僅可以親身感受「火的民族」那火一樣的激情,還可以深入了解彜族人民獨特的歷史文化、人文資源、美食美景等。彜族諺語說,「覺裏都阿厄阿達,史裏都阿厄阿達」,意思是,人生在世時離不開火,去世時仍然離不開火。

一年一度的火把節,點燃的不只是激情,更是不滅的希望。

節日:狂歡的盛宴

清涼夏日,燃情火把。

縱觀涼山,將火把節這一古老民俗保持得最完整、最隆重、最具特色的地方,非布拖和普格兩縣莫屬。

普格是彜族火把節之鄉,也是整個涼山火把節開啟、點燃第一支火把的取火聖地。而布拖是彜族阿都文化保留最原始、最完整的地區,集中展現了彜族火把文化之精髓。「中國彜族火把節文化之鄉」「阿都高腔之鄉」「彜族口弦之鄉」「彜族銀飾之鄉」等響亮的名片,讓人心向往之。

涼山彜族火把節一般歷時三天三夜,分為祭火、玩火、送火三個階段。

第一天:祭火。家家戶戶宰豬殺羊,端出五花八門的肉食,盛滿又香又甜的米酒,先祭祖,再品美食。當夜幕降臨之際,老人在火塘裏點燃火把交給兒孫,持火把者先在自家屋裏每個房間轉一圈,再到自家田地裏轉一圈。人們舉著熊熊燃燒的火把,繞山間、遊田野,以示除災害,祈求來年豐收。

第二天:玩火。家家戶戶都聚集在聖火下,舉行各式各樣的傳統節日活動。小夥們賽馬、摔角、唱歌、鬥牛。姑娘們身著美麗的衣裳,撐起奶油傘,跳起「朵樂荷」「達體舞」等。在這天,最重要的活動莫過於彜族選美。按照勤勞勇敢、英武神俊和善良聰慧、美麗大方的標準,從彜族小夥、姑娘中選出一年一度的「山鷹」和「索瑪」。夜幕降臨,一對對青年男女,在山間、在溪畔、在黃色的油傘下,撥動月琴,彈響口弦,互訴情思。

第三天:送火。這是彜族火把節的高潮。這一天夜幕降臨時,人人都會手持火把,競相奔走。最後,人們將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巨大的篝火,聚在篝火四周盡情地載歌載舞。

火把節的三天三夜,活動各具特色。當火把照亮群山,照亮村村寨寨,星火閃動如璀璨星河時,誰見之而不會心動呢?當激情的篝火點燃,在人海中牽著愛人的手,和著歡快的節拍,跳起「達體舞」,萬人空巷的全城狂歡,誰參與其中而不喜歡呢?

在這喜慶的節日裏,少男少女們點燃「愛的火苗」,傳達濃情蜜意。姑娘們穿著自己縫制的衣裳展示靈巧的手藝,小夥子在種種比賽和表演中,博得姑娘們的芳心及微笑,也借著通宵歡歌狂舞,互相表達愛意。

備受期待的火把狂歡夜主會場,於7月29日晚在西昌市航天大道東延線舉行。現場設定長約3公裏的活動區域,搭建60個小火堆,2個大火堆。在歡快的音樂聲中,彜家阿哥阿妹身著節日盛裝,圍成一個又一個圓圈,跳起歡快的「達體舞」。美麗的西昌化身歌的海洋、舞的海洋、狂歡的海洋。

火熱夏日,滿山花兒在等待,彜家兒女歡迎遠方的客人來到大涼山,來到西昌,享清涼一「夏」,暢玩火把狂歡節,體驗最炫民族風。

非遺:活態的文化

火把節是彜族傳統文化中最具有標誌性的象征符號之一。

從對火的崇拜到火把節的起源,從火把節的狂歡到如今火把月的盛宴,「火」文化一直在涼山傳承和發展。

早在2006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火把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

火把節不僅包含了彜族的火崇拜、原始崇拜以及歌、舞、樂等諸多文化內涵,同時還包含了彜族人民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生產生活習俗、禁忌習俗以及飲食、服飾等傳統文化。

涼山州委、州政府立足於將涼山彜族「火」文化推向世界,於1994年舉辦了第一屆中國涼山彜族國際火把節,至今已經舉辦了八屆。火把節這一古老的節日,早已經成為涼山對外開放、文化經貿交流、民族團結的盛事。

火把節的整體性保護帶動了涼山非遺事業的進步發展,2019年,涼山彜族火把節被評為「非遺與旅遊融合十大優秀案例」之一。

作為全國最大的彜族聚居區和彜族原生態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區,涼山非遺資源豐富、民族特色鮮明,截至2024年6月,共擁有20項國家級、138項省級和341項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這些數量眾多、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文化遺產構成涼山獨具魅力、蔚為壯觀的文化寶庫,不僅是彜族兒女呈現給世界的禮物,更是涼山實作高質素發展的重要助力。

如今,火把節這一延續千年的傳統,在現代社會的不斷融合中得以傳承,古老傳統與現代風情互相交織,繪就一幅生動的民族文化長卷。

精彩紛呈的火把節、流光溢彩的彜族刺繡、省級非遺「朵樂荷」、藝術奇葩「達體舞」、實景火秀「阿惹妞」……火把節,年年過;「火」文化,日日新。

跨界、融合、創新,涼山「火」文化在歷史與現實的交匯處閃耀出奪目光彩。「火」文化越來越火,正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千年非遺「潮」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