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龍年新春期間,學悅風詠書社推出「滬上繁花照眼新——‘何以海派’系列講座」,帶來七場豐富的海派文化盛宴。七位專家精心設計主題,彰顯上海城市魅力;每場講座吸引大量聽眾,一起傳承上海城市文脈。感謝每一位專家的傾心講解,感謝每一位聽眾的熱情參與,在春節這樣特殊的時刻,大家共同啟用海派文化基因。
2月16日下午,甲辰新春大年初七,在學悅風詠書社舉辦了 「何以海派」第七場講座「畫出心中的上海」 。本次講座特邀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市美術家協會理事、上海中國畫院畫師、上海中國畫院美術館主任、國家一級美術師洪健作為嘉賓,以一個城市觀察者和描繪者的身份,分析其上海城市景觀系列畫作,解讀作品背後的上海故事。
建築是城市文明最重要最基本的載體,也是城市人文歷史長河中不可或缺的生命共同體。洪健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以上海建築與城市景觀為主題的系列創作已持續了17年。他的畫筆,浸透了上海這座城市的文化和生活氣息;他的畫裏,流露著獨屬於這座城市的精神氣質。
洪健以「上海故事」「春水向東•蘇河」「水墨老城」三個主題系列為主,為聽眾分享其作品。作品圍繞著上海的一些老建築,或是具有歷史紀念意義,或是透出濃濃的生活氣息,審視這個城市的過去、現在,以上海土著的鄉愁情結追求一種靜默、克制、內斂的文學意象。
【上海故事NO.1】2006年
【上海故事NO.2】2006年
依托於「場景美學」的營造,將「上海故事」的視覺表述系列化,從而形成了一個開放性的敘事結構。透過對這個城市裏建築的精到刻畫,武康大樓、柯靈故居、愛廬、五原路、街口弄堂……歷史與現實在畫作中實作「對話」,集約而成的視覺畫面,具有強勁的歷史與文學的張力,從而去解讀城市的過去與現在。
武康大樓 2018年
【柯靈故居】 2018年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收藏
洪健還分享了【拂曉·輔德裏——中共二大會址】【四行倉庫】等作品,用還原歷史面貌的方法描繪四行倉庫,表現戰爭後的肅穆與沈寂,給觀者一種不久之前仍戰火紛飛的余音實感。建築是有生命的,它既有歷史的遺痕和精神,也無法割裂與現今時代的粘連,始終向人們訴說著那個年代的「上海故事」。
【1937四行倉庫西墻】2018年 上海四行倉庫紀念館收藏
【拂曉-輔德裏-中共二大會址】 2012年 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收藏
「春水向東·蘇河」系列將對於城市人文的思考呈現在畫作中。無盡的歲月滄桑和上海風情,是百年繁華故事的延續。在城市化行程日新月異的今天,這些具有深厚歷史與人文背景的建築作品,具有鉤沈歷史遺存、觀照當下生態和梳理文化脈絡的獨特意味。
【春水向東 蘇河 NO.1】2013年
作品以開闊的視野及獨特的視角著力解決水墨與當代審美對接的可能性。將中國人在農耕文明所養成的對山水與自然的哲思,蛻變成為城市文明覆蓋之下對於人居空間的建築冥想。純粹的單體或群組的建築立面,隱去城市的喧囂,在城市化浪潮不斷湧現的當下,讓人們對城市文脈與歷史進行省思。
【水墨老城】系列
宏大歷史敘事的作品是一部部城市的交響樂,讓人沈浸其中,興嘆不已;獨具上海生活韻味的寫意小品,則是一支支城市的奏鳴曲,勾起無數人對於老上海時光的記憶與情懷。
建築是穿越時空的「言說者」,畫家是歷史與現實對話的「記錄者」。洪健透過一幅幅畫作,引領聽眾一起領略淡淡的畫意與濃濃的上海味道,從而感受上海這座城市獨特的魅力、活力與魔力。
「何以海派」新春系列講座作為楊浦區文化惠民工程之一,特邀七位上海文化資深研究專家與學者,圍繞上海城市發展、紅色文化、人物春秋、影視影像、海派藝術以及上海人的衣食住行等主題,將上海近現代社會的變遷與人文故事相結合,在宏大的歷史講述中體現海派風情、市民生活與城市的煙火氣,彰顯「海派文化」的魅力,增進市民大眾對於上海文化的認同感。
來源:上海楊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