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爭議:張旭光的筆法是王羲之傳授的嗎?是不會用筆還是筆法創新?

2023-12-25國風

作為當代書法名家的張旭光,他曾任中書協副秘書長、全國書法篆刻評審委員會委員等職,張旭光擅長行書書法的研究與創作,多年來,他在行書書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早年,他以集字【聖教序】為教材,為許多書法愛好者講解行書書法的各種技法,得到了許多書法愛好者的喜愛。

但是,隨著書法藝術性的逐漸普及,許多書法家都把書法作為一門藝術來對待,他們中的大多數人認為,書法的點畫、字形並不重要,而重要的是要透過作品來反映出書法的藝術性,這才是書法的最高境界。張旭光同樣把自己對書法的認知轉換到書法的藝術性上來,然而,張旭光由行書轉換到草書方面來,只是把書體作了簡單地轉換,而藝術性的成分在他的草書裏得到了極大的發揮,他強調,草書除了必要的筆法外,更重要的是書寫一個人的情感。

對於張旭光的草書作品來說,也出現了一種爭議:一種是,因為草法、字法、章法、墨法等諸多問題同時顯現,致使一些人認為,張旭光為了表現書寫情感,而不顧及筆法及字形等問題,從而使他的草書有了致命的缺點,主要表現有:筆法散亂、字形松散、草法失度、章法淩亂。但也有人覺得,張旭光的草書水平很高,尤其是筆法多樣,他是當代書法家中屈指可數的草書大家。這兩種人的觀點,也是對張旭光書法的爭議所在。

筆法作為書法技法中的一個重要問題,一直被歷代書法家所重視。東晉王羲之在行書演變時,將原來隸書的中鋒用筆,轉化為絞轉筆法,這就使得行書具備了飄逸之後的高線質和厚重之感,也就是說,王羲之筆法演變後,既保留了篆隸書法的厚重感,同時還發明了行書書法的飄逸流暢感。元代書法家趙孟頫認為,書法用筆千古不易。意為筆法的東西是書法中最不容易被改變的,即使改變也要保留原來的基因。

當代書法藝術性中,主要突出的是筆墨要求,用筆墨來表達書法在藝術性上的表現方式。張旭光的草書以筆墨表現上也不例外。但是,張旭光在創作草書作品時,總是使用臥筆書寫的方法,即:他寫字時很少調整筆鋒,任鋒為體,即使筆尖臥倒了,他也不去理會,只是一味地使用這種筆鋒的狀態繼續書寫,如此一來,留在紙面上的點畫線條也就有了多樣性的變化,這種書寫方法可能是千古一人吧。

張旭光以前也說,他是學習王羲之書法的,並且經常在夢裏夢見王羲之給他傳授筆法。這當然是一種說法,有沒有夢見誰也不知道。但是,王羲之的筆法被譽為是一種古法,這種古老的筆法是透過王羲之的行書體現出來的,本人覺得王羲之行書中最大的筆法就是絞轉筆法,它不同於草書中的使轉筆法,是具有繼承性和創新性的,所謂繼承性,是指他繼承了前人的中鋒筆法,而創新性的筆法,就是他把平移筆法和轉折筆法演變成了絞轉前行筆法,這是王羲之的最大貢獻。

從上面可以看出,王羲之並沒有給張旭光傳授用筆之法,而張旭光的筆法,完全是他個人的理解、體悟與實踐,因為它缺少了傳承性,這種創新性的筆法能否得到認可,至少目前也在書法界引起了一定的爭議,是筆法豐富了,還是不會用筆,更不會調整筆鋒?歡迎大家在評論區提出自己的觀點,一起討論。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註書法古今

推薦閱讀:

書法家:我一直反對書法要精準臨摹。網友:你根本就臨不像
這幅蘭亭獎書法作品引爭議:是學古不專精,還是寫得太像?
只寫了六個字的隸書楹聯作品,為何能入選全國書法篆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