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樂誌論】,手卷,設色水墨紙本,收錄於【石渠寶笈】,原為【樂誌論書畫合璧卷手卷】,全卷縱30厘米、橫541.8厘米, 約14.6平尺。其中畫縱27.3厘米、橫153.3厘米,約3.8平尺書;書縱27.3厘米、橫99.1厘米,約2.4平尺。鈐有乾隆、嘉慶、道光、宣統四位皇帝的30多個鑒藏禦印。曾入清內府,宣統皇帝溥儀以賞賜溥傑的名義將此卷偷運出宮,偽滿政府時藏於沈陽「小白樓」,後被搶流入南京,再又流轉海外。2023年在嘉德香港春拍上以4293萬港元成交。
卷中還有元代書法家鄧文原(公元1258年-1328年,字善之,一字匪石,人稱素履先生,四川綿陽人,曾任杭州路儒學正、江浙儒學提舉、翰林侍講學士等職,文精深典雅,詩歌簡古清麗)等詩跋以及明代書畫家、文學家文征明(公元1470-1559年,名壁,字徵明,號衡山居士,江蘇吳縣人,「吳中四才子」和「明四家」之一)和清代大臣、詩人、畫家張照(公元1691-1745年),初名默,字得天,又字長卿,號涇南,又號天瓶居士,上海松江人,任內閣學士、刑部侍郎、左都禦史、撫定苗疆大臣、刑部侍郎、刑部尚書等職,擅書畫工詩)等的題記。
該帖書於至元二十八年(辛卯年、公元1291年)三月十七日,時年趙孟頫38歲,在大都任集賢直學士、奉議大夫,這一時期,趙孟頫主要學鐘繇、褚遂良、智永、徐浩等,用筆古拙、結體方闊、肥厚圓勁。寫該帖時,趙孟頫懷著對仲長統理想的向往,書寫率真隨性,筆法圓熟,線條流暢,結體嚴整,遒媚秀逸,布局精心,既不失法度,又富有變化。
【樂誌論】,是東漢仲長統(公元179-220年,字公理,山東金縣人,曾任尚書郎,哲學家、政論家、文學家)所作,最早全面描繪了隱逸生活的方式、環境、思想,提倡的註重生活享受的人生觀,轉向追求隱逸逍遙的生活情趣,對後來的士人產生深刻影響。
趙孟頫【樂誌論】及自跋
趙孟頫【樂誌論】(1)
趙孟頫【樂誌論】(2)
趙孟頫【樂誌論】(3)
趙孟頫【樂誌論】(4)
趙孟頫【樂誌論】(5)
趙孟頫【樂誌論】(6)
趙孟頫自跋(1)
趙孟頫自跋(2)
釋文:【樂誌論】。凡遊帝王者,欲以立身揚名耳。然名不長存,人生易減。欲蔔居清曠,以樂其誌。論之曰:使居有良田美宅,背山臨流,溝池環布,竹木周布,場圃築前,果園樹後。舟車足以代步涉之難,使令足以息四體之役。養親有兼珍之膳,妻孥無苦身之勞。良朋萃止,則陳酒肴以娛之佳時吉日,則烹羔豚以奉之;躇躕畦苑,遊戲平林;濯清水,追涼風;釣遊鯉,弋高鴻。風於舞雩之下,泳歸高堂之上。安神閨房,思老氏之玄虛;呼吸精和,求至人之仿佛。與達者數子,論道講書,俯仰二儀,錯綜人物。彈南風之雅操,發清商之妙曲;逍遙一世之上,窪睨地之間;不受當時之責,永保性命之期。如此則可以淩霄漢出宇宙之外矣,豈羨夫入帝王之門哉?至元辛卯三月十有七日書。子昂。
趙孟頫自跋:余自少時愛畫,得寸縑尺楮,未嘗不命筆摹寫。此圖是初傅色時所作,雖筆力未至,而粗有古意。爾來須發盡白,畫乃加進。然百事皆懶,欲如昔者作一二圖,亦不可得。右之要余再跋,故重書以識之。孟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