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禪在香港:不一樣的【心經】

2024-08-06國風

在結束了意大利米蘭設計周的行程之後,4月23日,濟群法師一行抵達香港,並應香港珠海學院佛學研究中心總監凈因法師之邀,於4月25日走進香港培養佛學專才的重鎮——珠海學院做專題講座。

自1949年在港辦學以來,珠海學院培養出一批香港佛教界領軍人物。2017年,珠海學院佛學研究中心成立,設立「套用佛學文學碩士」課程,引導學生將佛學套用於人生,其辦學宗旨在海內外眾多高校院所中獨樹一幟。

講座由珠海學院佛學研究中心王冰博士主持,凈因法師致歡迎詞,法師歡喜地向在場嘉賓和師生介紹濟群法師,他說,濟群法師是自己中國佛學院讀書時期的學長,多年來自己一直深受學長的影響,重視佛法智慧的套用,而這也同樣是珠海學院的辦學、研究宗旨。

濟群法師在幾十年的教學和弘法實踐中,一方面探索佛法修學系統的建設,施設了一套課程,為學人提供有氛圍、有次第、有方法、有引導的修學體系;另一方面致力於幫助社會大眾用佛法智慧面對當代社會的各種問題,安頓身心。他多次與哲學、藝術、企業、心理學、公共衛生等領域的優秀代表對話,大力倡導將佛法運用於現實人生。

此次與多年老友凈因法師相聚香江,並見到了曾同去台灣參訪的溫金玉教授,濟群法師也非常歡喜。他高度贊揚了珠海學院佛學研究中心對佛法運用的重視和實踐,並由此說開去,著眼於「用」,為大眾從禪修的角度解讀【心經】。

【心經】全文只有260余字,由600卷【大般若經】濃縮而成,代表著佛教般若思想的精髓。傳統儒家社會中,許多文人士大夫都是虔誠的佛教徒,喜愛誦讀、抄寫【心經】和【金剛經】等佛經。這兩部般若系的經典都講空性,但側重點有所不同。【心經】是透過通達空性,最終達到解脫;【金剛經】則是透過通達空性,達到無住生心、廣行六度四攝。前者偏重於修解脫、得涅槃,後者偏重於利他行、修慈悲。而慈悲與解脫正是大乘菩薩道的兩大核心內涵,菩薩道的精神影響著他們積極入世、關心民生疾苦,其中不少人在遭遇挫折時,仍能保有坦然、自在、從容、淡定的心境,在入世的同時又保有一份出世的超然。

時至今日,後疫情時代、人工智能時代的外在世界越來越靠不住,許多人內心產生了焦慮、抑郁、無意義感等負面情緒。如何用東方智慧幫助人們尋找安身立命之道?能不能用【心經】的智慧解決自己內在的迷惑、煩惱,進而解決社會大眾的種種問題?濟群法師連發幾問,引發了在場諸人的思考。

【心經】的完整名稱是【般若大樹菠蘿多心經】,般若為「智慧」,大樹菠蘿為「到彼岸」,經名意譯為「以智慧抵達彼岸」。法師指出,般若經典種種法門、種種修行,無論講空還是講有,目的都不只是建立無自性空的認識,而是為了開智慧。開顯般若智慧,我們方能從此岸到達彼岸。

所謂此岸迷。法師說,凡夫眾生如同身處一間漆黑的房間,心燈未亮時,既看不清自己,也看不清世界真相。我是誰?生從何來,死往何去?這些永恒的困惑給眾生帶來無盡的煩惱。眾生又帶著這些困惑和煩惱去看自我、看世界,進一步強化錯誤認識,制造出更多煩惱。

但所幸生命的本來如同無雲晴空,空曠、清明。透過學習佛法正見,看清楚生命的真相和世界的真相,再透過禪修開顯覺知,進而以內在的般若智慧進行觀照,就能使生命從迷惑走向解脫自在。此為彼岸悟。

從迷到悟,一念之間。「用緣起的智慧看世界,再根據這個如實見去禪修,就能夠從迷惑的系統裏走出來。」濟群法師說。

那麽,具體要怎麽做呢?「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大樹菠蘿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心經】開頭的第一句話做出了回答。

法師指出,這句話是整部經的宗旨,是說菩薩以空性智慧看到五蘊的生命體不過是條件、關系的假相,從而擺脫了世間的一切痛苦和災難,成就了解脫自在的人生。而凡夫雖然也有菩提般若之智,但「只緣心迷,不能自悟」,需要運用三種般若、透過兩種禪修開啟生命內在的智慧。

先運用文字般若,透過聞思經教獲得人生正見,再用正見去重新認識世界,認識人生。十幾年前,濟群法師提出了聞思經教的八個步驟,從讀懂每一個詞、每一個句子入手,直到把經論中的道理變成我們的觀念、心態、生命品質,要求學人把八個步驟的每一步都踩實、走穩。

十多年來,許多學人在法師的教導下,聽聞正法,做思維導圖,力求完整、準確、透徹地理解法義。他們帶著問題意識,將佛法所說的道理跟自己的現實人生相結合,透過觀察和思考,把佛法轉化為自身的觀念,在生活中運用觀念,完成自身心態的改變,不斷重復正見、正念,走在擺脫輪回串習、最終完成生命品質改變的覺醒之路上。

這種建立在理性基礎上的觀察修,被濟群法師稱之為「八步驟三種禪修」,但僅有這種禪修是遠遠不夠的,還要進行正念禪修。

【心經】是「照見五蘊皆空」,就是在做禪觀的過程中,開啟無限寬廣的覺知力。這就像一潭清澈的水,水底所有的東西出現時,不需分別,只需照見。這種照見屬於觀照般若範疇,這樣的覺知還是有造作的。而實相般若則是放下覺知,體認內心清明的觀照力量,照見諸法的本質是空的。當安住在空性中時,所有的念頭和影像、所有的身心煩惱和痛苦,都將不再對我們產生傷害,就能做到「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每個人都可以當觀自在菩薩。」法師笑著說,「透過正念禪修的訓練,內心在清清明明的覺知中,就能夠觀照到物質的影像、身心的各種現象都只是內心的影像,本質是空的。」

經文中,從「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直到「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包含著中觀正見的建立,對五蘊、十二處、十八界這些世間現象的觀察,對生死的觀察,對輪回與解脫的本質的觀察……所有這些現象的本質都是空性。

聽濟群法師娓娓道來,解脫、涅槃的修行理路一目了然。但凡夫串習很重,往往只是將佛法正見掛在嘴上,生活中仍從自我的感覺出發待人處事。要透過八步驟三種禪修進行有效的修學,將正見變成自己的三觀,再透過四念住等正念禪修的訓練,培養專註力和覺知力,不評判,讓心安住在覺知上。隨著觀照力的增強,對空明不二的心的體會就會越來越強大。中觀正見的樹立不能口頭說說而已,正念禪修的訓練也非一日之功。

「訓練覺知,進而放下覺知,體會我們原本具有的、覺知的、清明的心,這是一個從有心到無心、從有造作到沒有造作的過程,是一個非常必然的過程。」法師說,「因為這個清明的心,是我們本來就具備的。」

安住在這個清明的心,就能夠做到「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都是這樣走向覺醒,大千世界蕓蕓眾生也一定能這樣走向覺醒。

那麽,此番香港說法,誰將率先聞法覺醒呢?願蓮花次第開,蓮花處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