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李白版【靜夜思】最初並不出名,有人改動了兩字,方成千古經典!

2024-03-02文化

【靜夜思】是唐代浪漫主義大詩人李白所創作的一首家喻戶曉的五言絕句,詩歌描寫了大詩人李白秋日夜晚擡頭望月而思鄉的境況,詩歌感情真摯、語言樸素自然、含蓄無窮,歷來廣為傳誦,成為永恒之經典。然而,就是這首小詩,在學術界爭論不休。

開元十四年(726),二十六歲的李白到了揚州旅舍,離家一年的他,在秋天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擡望天空一輪皓月,思鄉之情油然而生,寫下了【靜夜思】這首傳頌千古的詩歌。

由於流傳等原因,這首詩歌有著不同的版本,現在家喻戶曉的版本是: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其實,現今傳誦的【靜夜思】,是經後人改動過的,真正的原詩並未流傳開來,只存於古書之中。

最早選錄此詩的本子是北宋神宗元豐三年,敏求編纂,曾鞏考次,毛漸校正,晏知止鏤板的【李太白文集】第六卷「樂府四裏」。此詩的標題和全文是:

靜夜思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

對比這兩個版本,我們會發現兩個不同之處:首句「明」為「看」,第三句「明」為「山」。

那麽,我們很自然就會產生疑問:

這兩個版本哪一個境界更高呢?哪一個更符合當時李白所要表達的情感?

第一,是「看月光」好,還是「明月光」好?

「看月光」中的「看」是動詞,語氣顯得非常凝重,也顯得非常直接,非常主動,缺少一種朦朧的美感。

而且,「看月光」是剎那間的動作,這個剎那的動作不可能把「月光」懷疑成「霜」,要將「月光」懷疑成「霜」,就一定要有一個賞月的全過程,而「明月光」顯然更能體現賞月過程。

同時,「月光」是一個難以捉摸的東西,一般不會專門去「看」,如果特意地去「看」,肯定就會非常清晰,也就不會錯把明月當成「霜」了。

還有就是,「明月光」顯得不經意之間月光就映入眼簾,在不知不覺之中,月光就侵入心扉,所以才會讓詩人懷疑是「地上霜」,這就給人一種朦朧的、迷人的美感和美態。

所以,通行版的「明月光」要比原版中「看月光」更符合當時的意境,更能體現詩歌意境美。

第二,是原版的「望山月」好,還是通行版本「望明月」好呢?

一個「望」字照應了前句的「疑」字,表明了此時此刻的詩人意境從剛才的迷蒙轉為清醒了,他翹首凝望月亮,不禁想起了此時此刻的故鄉也正在這輪月亮的照耀下,自然而然引出了下句的「低頭思故鄉」。

「山月」中的「山」字,使得李白這次羈旅他鄉偏僻之地的感受顯得非常真實,這不符合仗劍遠遊、鄙視權貴的李白氣質,也使得詩歌顯得太過「實」,缺少一種迷蒙之美。

還有,「明月」二字,使得詩歌形象與詩人情感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普遍性,使得詩歌完全擺脫了山間地理位置的限制和隔閡,比帶有明顯文人氣息的「山月」二字更能拉近與讀者之間的距離,能更好引起讀者的千古共鳴。

同時,「明月」中的「明」字增加了月夜的亮色,使得畫面明麗動人,仿佛看到了孤獨的詩人,羈旅他鄉,除了酒,就只有明月為伴,這明月的亮光點亮了李白的思念,也感染著無數後來的讀者,這個「月光」具有永恒的魅力和力量,可以穿越千載。

所以,通行版中「望明月」比原版的「望山月」更有一種獨特的美境。

其實,多年以來,許多專家學者對【靜夜思】的不同版本都持有不同的意見,爭論不休。

然而,現在通行的版本,是凝聚了多年以來許多文人墨客的修改心血,和融合了無數讀者在明月下思鄉的共同心理而成,所以更能深入人心,讀起來也朗朗上口,受到後世讀者的普遍接受和歡迎。

再者,修改後的通行版本語言清新自然,情意更加深厚,意境更加完美,達到「無意於工而無不工」的妙境,所以,不能一筆抹殺現在通行版本的功勞和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