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冰雪、澡堂、燉菜……遲子建筆下的哈爾濱

2024-01-07文化

作家王蒙曾寫過這麽一段話:我覺得黑龍江、哈爾濱,有遲子建與沒有遲子建是不同的,就像阿來說的,「有了如遲子建一系列文字的書寫,黑龍江岸上這片廣大的黑土地,也才成為中國人意識中真實可觸的、血肉豐滿的真實存在。」

這個冬天,哈爾濱成為網絡上的熱門城市,出現了類似「南方小薯仔」「爾濱,你讓我感到陌生」等網絡梗,但如果真要了解一座城市,除了走進她的市井煙火,還應該走進她的文學之中。哈爾濱不缺乏作家,但遲子建寫的哈爾濱,來自她與這個城市30余年的長情相伴。

周末來了,去讀一讀遲子建長篇小說【煙火漫卷】,看她如何為你「導遊」哈爾濱。

【煙火漫卷】 遲子建/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0年,遲子建從大興安嶺師範學校調到哈爾濱工作,初來乍到時,她心心念念的還全是自己的故鄉,但此後30年的長情相伴讓她從心懷隔膜的「異鄉過客」變成了「常駐居民」。

「如果你有一個孩子,他從出生到30歲,都要娶妻生子了。你在這座城市當中了解它的歷史、文化、風俗等一切,對這座城市的感情在逐漸升溫,」遲子建說,無論是材料的積累還是情感的濃度,她都已與哈爾濱難解難分。正是在這份很想對哈爾濱進行一次酣暢淋漓文學表達的動力驅使下,才有了遲子建這本【煙火漫卷】。

小說落筆時正值哈爾濱的歲末嚴冬,在【煙火漫卷】的後記裏,遲子建寫道:「12月的哈爾濱,太陽落得很早。何況天陰著,落日是沒得看了。公園不見行人,一派荒涼。候鳥遷徙了,但留鳥仍在,尋常的麻雀在光禿禿的樹間飛起落下。它們小小個頭,卻不懼風吹雪打,該有著怎樣強大的心臟啊。」

以下內容摘自遲子建長篇小說【煙火漫卷】:

洗浴與澡堂

如果細數哈爾濱永不落潮的生意,洗浴中心和澡堂子肯定位於潮頭。哈爾濱人請貴客吃飯,洗澡就像飯後的一壺熱茶,成為首選。所以你走在哈爾濱街頭,隨處可見「松骨」「汗蒸」一類的燈箱牌匾。這裏還流傳著一個笑話,說是一個外來遊客,見哈爾濱高頻出現「松骨」這個詞,以為是特色地方菜,客人要離開哈爾濱時,進餐館點名要吃「松骨」,樂翻眾人。

這座城洗澡的地方和經營蔬菜的一樣,是生活的必需,遍布城區,盡管大多數家庭,具備居家洗澡的條件,但人們還是喜歡走出家門洗澡。能夠滿足洗澡願望的地方檔次不一,那些豪華的洗浴中心和浴館,名字多冠以「水匯」「湯泉」之類,裝修得富麗堂皇,夜晚的燈飾也華麗,看上去像一座座水晶宮。這樣的地方有迎賓員,有客房和餐飲服務,汗蒸、SPA、按摩、紅酒浴、精油浴、火山泥浴、牛奶浴、玫瑰浴應有盡有,電子遊戲廳、麻將館、卡拉OK包房,是常見的娛樂設施,它針對的是高端消費者,光顧這裏的是少數人。能為哈爾濱市民提供日常洗浴的,是各大樓盤和老舊小區的普通浴池,它們的冠名也很家常——大眾、百姓、民生之類,而它的消費也低,二三十元即可滿足一沖、二泡、三蒸、四搓的洗澡流程。普通百姓消費得起的奶浴、鹽浴和醋浴,甚至為都市女性喜好的據傳有排毒美顏功效的汗蒸和火龍浴,也不缺乏。這類浴池出來的浴客,通常沒有車接,他們沒有一個不是面色紅潤、表情松弛的。尤其是冬天,浴客熱氣騰騰地從裏面出來時,面對著冷空氣,就是一支支魔法畫筆,那濕漉漉的睫毛和劉海,頃刻間濡上霜雪,把他們扮成仙人。水不是酒,但人在溫水中經過長時間的浸泡和洗浴,也會呈現醉態,你從他們逍遙的步態看得出來。

冰雪大世界

這時節冰封的松花江上,吊車、冰塊切割機和卡車現身了,這裏在進行一項美麗的作業,工人們鑿取冰塊,為一年一度的冰雪博覽會忙碌著。那些晶瑩剔透的冰塊,被運往江北的冰雪大世界,成為獨特的建築和藝術材料。冰雕師們手持冰釬、冰斧和冰鏟,雕刻出一個大千世界,宮殿、城墻、教堂、糧倉、宇宙飛船、花鳥蟲魚、蔬菜瓜果、七仙女刀馬旦、鳳凰麒麟、蛟龍天鵝、牛馬豬羊、孫悟空豬八戒,真是上天入地,無所不包。冰雕的血管神經是燈飾,夜晚通上電,冰雕就活了!鯉魚變成了金紅色,仿佛一閃一閃擺著尾;教堂發著光,仿佛上帝降臨了;糧倉金燦燦的,洋溢著豐收的氣息;而天鵝銀閃閃的,就像在春天的湖面張開了翅膀。此時的遊人喜歡摘下手套,觸摸冰雕的花朵、蝴蝶、魚兒、鳥兒、羊兒,看看活靈活現的它們,果真是冰心嗎?

哈爾濱冰雪大世界 圖據視覺中國

二人轉

新聞電影院有八九十年歷史了,初建為中央大戲院,後改為水都電影院,是哈爾濱最早放映有聲電影的地方。老哈爾濱人對它記憶較深,剛解放的時候,電影開映前,都要先放一段關於解放戰爭的紀錄片。「新聞電影院」的金字招牌,就像老舊的金冠,還在兩個洋蔥頭尖頂之間閃光,但這裏已不放映電影了。一二樓外墻間鑲嵌的白字匾額,像一線永不消融的雪,明確昭示著它現今的用途「哈爾濱地方戲院」,成為二人轉演出的專屬場地。而它的一樓和地下室,部份出租,用於商業,所以在這幢樓上,能看到黑地黃字的「寄賣行」招牌,也能看到白匾黑字的「中醫骨科診所」等。窘迫與富貴,病痛與歡樂,匯聚一堂,難解難分。有人說它最早做過張學良公館,但未得到城史研究專家的認可,但它做過舊時「道德會」分會的宣講堂,卻是無爭議的,磚墻上掛著一個紀念招牌,看來勸善也曾是戲園的主調。

圖據IC

居住在道外的人,一般都來這裏看過二人轉。一些外地遊客,也把它作為了解這座城市文化的一個視窗,慕名而來的不在少數。它票價親民,現場參與感強,來的人多為圖個樂,所以出了一天苦力的人,也願意收工後買張最便宜的票,嗑著瓜子,蹺著二郎腿,坐在後排欣賞一場二人轉,放松一下。

晚餐

哈爾濱人的早餐相對簡單,但晚餐決不能馬虎,餐桌若沒一兩樣主打菜,似乎一天就白忙活了。菜市場從來都是主婦和保姆的天下,所以來這裏的多為女性。哈爾濱人喜歡燉菜,尤其是晚餐,如果沒有一樣燉菜,腸胃都會和你過不去,總覺缺了什麽。燉菜是葷腥與蔬菜的狂歡,是牲畜王國與性靈世界在千家萬戶的美妙相逢。牛、羊、豬、雞、鴨、鵝、魚、蝦、蚌、肉鴿,地上跑的,天上飛的,水裏遊的,都可挑起燉菜的大梁。鐵鍋、砂鍋、鋼精鍋則是燉菜的家常器皿。哈爾濱人餐桌的燉菜,因時令不同而變換,長冬裏最尋常的燉菜是酸菜燉白肉、鮎魚燉茄子、牛肉燉柿子、羊肉燉蘿蔔、雞肉燉蘑菇。春夏的燉菜則清淡些,多數人家竈台上咕嘟響著的,是排骨燉冬瓜、鯽魚燉豆腐、五花肉燉豆角。到了秋季進補時節,原生的薯仔、玉米、倭瓜、蘿蔔、白菜閃亮登場,因這裏晝夜溫差大、生長期長,蔬菜品質好,這時節的燉菜,就是它們的天下了。哈爾濱人的燉菜,最喜歡放的配菜是薯仔粉絲,爽滑柔韌的它們脾性最好,是收湯汁的高手,也是食物中最美麗的竊賊,滾過哪道湯,哪道湯的精華便被吸附其中,深入骨髓了。

紅星新聞記者 毛渝川 蔣慶 編輯 王力強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